久置植物油也可能有黃曲霉毒素
臨近春節,繼乳業之后,廣東生產的部分花生油被曝黃曲霉素超標,更有花生油被媒體曝光為毒油+香精調制而成。目前正是食用油促銷旺季,專家提示,要健康用油,除了選對油,更要用對油。
烹飪油加鹽可去黃曲霉素毒性
在部分牛奶被檢出黃曲霉素超標后,這一致癌物質在食用油中也被發現超標。據日前質檢總局公布的食用植物油產品抽查名單,廣東云浮市云城區富盛糧油廠、云城區滿意花生油廠、高要市孖寶油有限公司生產的部分產品被檢出黃曲霉素超標。此外,日前深圳市場監管部門抽檢發現,深圳也有7批次食品黃曲霉毒素B1含量超標,涉及食用油和花生兩類食品。深圳有4批次在餐飲服務單位抽取的食用油該項目超標。
1月4日至5日,記者走訪京城多家大型超市發現,目前在售的食用油品類繁多,包括大豆油、玉米油、調和油、花生油、深海魚油、稻米油等,其中花生油占了很大一部分份額。不過記者并沒有在京城市場發現上述問題食用油。
1月4日,知名營養師顧中一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生活中很容易見到黃曲霉毒素的影子,花生、玉米、大米和棉籽等特別容易感染黃曲霉菌。
顧中一表示,黃曲霉素是一種強致癌物,是由一系列霉菌代謝產生的,容易導致肝癌,還會降低免疫能力。黃曲霉素可怕的地方還在于它耐高溫、不易清除。因此專家提醒,消費者盡量不要食用粗制花生油,要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花生油。
需要提醒的是,久置的植物油可能有少量黃曲霉毒素,因此不要生吃花生油,食用時必須將油加熱到鍋邊冒出微煙,或先將油燒至微熱加入適量食鹽燒至沸騰,鹽中的碘化物能去除黃曲霉素的部分毒性,再放菜肴烹調有去除黃曲霉毒素的效果。
粗制生棉油可致不育
花生油近來問題不斷。除了被檢出黃曲霉素超標外,近日還有媒體曝光稱東莞產部分花生油為棉油加大豆油再加香精調制而成。
顧中一介紹,棉酚是棉籽中存在的一種天然色素,其中游離棉酚具有毒性,在棉籽油的生產加工過程中對油脂品質有一定影響。棉酚可以用來節育,食用粗制生棉油可以導致男性不育。
事實上,除了非法添加的問題外,記者調查中還發現,很多食用油并非如名稱所示為百分百純油,如一些品牌大豆油或橄欖油中表示含有精煉棕櫚油。對此,顧中一表示,棕櫚油最大的特點就是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相對來說比較便宜,因此很多食用油廠家會將棕櫚油加入食用油中以降低成本。日前溫州工商局就查出部分食用油被不法商家摻了廉價棕櫚油。
據了解,摻了廉價棕櫚油的食用油容易遇冷天凝固。
不過并非所有凝固的食用油都存在摻假問題。植物油凝固點較低,大豆油、葵花籽油、菜籽油凝固點都在-10℃以下,花生油和棉籽油相對高一些,也是在0℃附近。棕櫚油和椰子油凝固點都在25℃以上。他表示,這些凍結是很正常的現象,稍微回溫即可溶解。
促銷旺季不宜多囤油
不少人有囤油習慣,對此專家并不認可。因為食用油容易被氧化導致酸敗,因此要使用小包裝的,使用時不要放在灶臺旁邊,避免氧化。食用油開封后應及時將蓋封好,陰涼貯藏。打開的油應在3個月內用完。如果倒入油壺最好在一周內吃完,而且也要盡量避免與空氣接觸,因為如果把油暴露在空氣中,只需一周氧化程度就會超過國家標準。專家強調,油脂酸敗后不但加熱時煙大、嗆人,食用后還易中毒。
因此,買油時應注意看出廠日期,盡量買新鮮的油。買回家的油應常溫保存在通風、干燥處,開封后應盡快食用。每次用后要封好(如把瓶蓋擰緊),避免與空氣接觸產生氧化反應。
健康用油還要把握好用量和種類。顧中一表示,一般來說每人每天25-30g食用油足夠了。至于具體品種的選擇要看經濟條件和用途,通常需要看油的脂肪酸比例。在不高溫煎炸的情況下用橄欖油也不錯,玉米胚芽油可能含有植物甾醇有助于降血脂,大豆油非常不適合高溫烹調,其實各種油脂家里用完一種換一種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