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曉紅
2011年的白酒行業用“漲聲不斷”形容,頗為貼切。
2011年4月,茅臺率先提價,不少酒企跟漲。當時業內人士分析,漲價主要由于糧食價格波動、消費高峰期影響、成本上漲等因素推動。隨后2011年9月,五糧液的出廠價格要提高20%-30%,洋河股份也發出公告宣布旗下白酒提價。不過,為平抑物價,遏制愈演愈烈的白酒漲價之風,國家發改委曾先后兩次約談主要白酒企業,要求白酒企業不能再漲價,但兩次約談效果并不明顯,白酒市場依然“漲聲不斷”。2011年11月末,瀘州老窖為了其產品在價格、定位上趕超五糧液,達到提升其市場地位的目的,也宣布提價,隨后掀起第三輪白酒漲價潮。
“逢節必漲”已成為白酒業的一種慣性。高端白酒價格一路上揚,卻依舊緩解不了市場上供不應求的緊張局面,不少中檔白酒品牌也紛紛跟進,開始走向千元以上市場。在資本市場,白酒板塊表現優異,業績出眾,引來不少業外資本追捧,推動了白酒行業的進一步成長。
白酒價格不斷高漲的根源是因為市場供求關系對市場價格的走勢起決定作用。白酒制作工藝較為復雜、產量有限,且受中國傳統宴請文化的影響,不少消費者對高端白酒的需求不再僅僅是產品本身,更多的是一種文化上的追求,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征,因而市場需求不斷增長,市場供不應求矛盾突出,中高端消費者對價格的不敏感也促使其價格上漲。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認為,相比往年以茅臺、五糧液為首的漲價潮,今年白酒漲價潮明顯透露出不同的味道,中檔白酒表現尤為活躍,紛紛謀求“上位”。面對高檔白酒漲價留下的價格空白,瀘州老窖、山西汾酒、酒鬼酒等中檔白酒均不甘示弱,紛紛加入漲價大軍,區域性白酒豐谷、江口醇也不斷跟進,欲縮小與一線白酒的差距。
2011年的白酒業投資市場逐漸成熟。盡管白酒拍賣市場仍然火熱,但曾經風光無限的茅臺、五糧液拍賣潮卻明顯出現降溫態勢,不管是起拍價還是最終成交價都比2010年低,甚至還出現流拍現象。而相反地,市場對瀘州老窖、山西汾酒等其他名優酒的投資則出現升溫態勢。隨著市場的逐漸成熟,投資者已經打破了對象范圍的局限,開始用更理性的眼光來看待這一市場。
另外,在2011年嚴峻的宏觀調控形勢下,白酒企業紛紛瘦身回歸主業,包括金種子酒、酒鬼酒、水井坊等在內的酒企均先后剝離旗下房地產業務,集中優勢資源發展白酒主營業務。白酒行業巨頭茅臺也被迫以2.7億元出售70%的啤酒股份,讓出啤酒公司主動權。
事實上,在傳統銷售渠道層層加價的情況下,一線白酒終端價格飛漲,廠家不僅未獲得其中的利益,企業形象也受到損害。為挽回損失、平抑價格,一線酒企紛紛決定設直營店破除行業怪圈。其中,茅臺宣布將在2012年新開110家直營店,五糧液也將陸續在湖北每個縣市開1-2家直營店。
周思然表示,基于對未來出口及投資增速下降的預計,目前市場普遍認為2012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將放緩。這一趨勢必然對白酒高端市場產生一定的沖擊,造成不利。但受益于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及消費升級,中端白酒仍然具備強有力的支撐市場。因此,2012年白酒行業景氣度將持續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