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調查:小學生獎狀被植入廣告
如何還校園一片潔凈天空?
新華網鄭州2月8日電(記者劉金輝)近日,一位網友在一家社區論壇上發帖子稱,河南虞城縣實驗小學在今年寒假前發的學生獎狀和成績單背面印有兩家英語培訓機構的廣告。該帖子隨后被其他論壇和微博紛紛轉發,引發熱議,許多人表示,學校如果商業氣息太濃,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
記者調查發現,類似“小學生獎狀植入廣告”這種廣告入侵校園的事情在社會上普遍存在,家長和專家呼吁有關部門采取措施,堅決禁止學校——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打著各種幌子為商家做宣傳的行為,還校園一片潔凈的天空。
人人發獎狀 獎狀變廣告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今年放寒假前,虞城縣實驗小學打破往年慣例,除了每人發成績單外,給幾乎所有的學生都發了一張獎狀,除了“三好學生”外,還有“勞動獎”“體育獎”“進步獎”等種類繁多的獎項,而獎狀和成績單后面則分別印有兩家英語培訓機構的廣告宣傳語。
記者在采訪時看到,一位被評為“模范生”的小學生獎狀背面寫著“某某某外語:‘寒假樂學營’盛大開營”及其簡介,該學生的成績單也使用光滑紅色紙印刷,背面印有“某某外語學校:寒假班、春季班正在報名”及相關介紹。
住在虞城縣城關鎮的一位學生家長稱,猛一看跟廣告宣傳頁似的,獎狀花得很,下面還寫著“某某某外語”,以為是外語培訓學校發的獎狀呢,看起來很不嚴肅。
而另一位姓史的家長說,現在各種名目廣告天天在大街上飛,很平常,但是印在獎狀上很奇怪,顯得很不正規。
虞城縣實驗小學是該縣最好的小學,有學生約4200名,共56個班級,每班大約有5名“三好學生”,他們發了作業本、鉛筆等獎品。
虞城縣實驗小學校長宋海玉說,這兩家外語培訓學校就在校門口兩邊,都是全國連鎖的合法培訓機構,經常在校門口發傳單。當時,兩家培訓機構答應為學校印制成績單和獎狀及“三好學生”獎品,而且現在社會上搞各種活動、比賽都有贊助,開始并沒有覺得有問題。
“與往年比,包括買獎狀、印成績單和獎品等,能節約幾千塊錢的經費”。但宋海玉也說,“不過,并不是因為學校缺經費買不起獎狀和獎品,現在國家撥的每位學生500元的公用經費夠用”。
宋海玉認為,給每位學生都發獎狀是鼓勵學生進步的一種鼓勵教育方法。“現在感覺也確實不妥當,有失獎狀的嚴肅性,一定吸取教訓,不再做這樣的事”,宋海玉說。
商業氣息侵襲校園 廣告形成“圍城之勢”
此事發生后,在微博上引發網友對廣告侵襲校園問題的討論。一位網友說:“現在商業氛圍無孔不入!春晚沒廣告了,可廣告跑到小學生身邊了。學校作為教育機構,從小就培養小學生的‘商業頭腦’,有悖于‘傳道、授業、解惑’的價值觀。”
記者在虞城縣實驗小學門口兩邊看到,學校附近成了培訓機構扎堆的地方。據附近市民介紹,這些培訓機構經常在學校門口做宣傳,一到放學,大喇叭便開始播放宣傳廣告,一到放假,更是有“堵門”之勢,門口兩邊都是發宣傳頁、拉家長給孩子報班。
虞城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學校就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商業進校園這種行為不對,學校不應沾染太多的商業氣息。這學期開學后,這件事要在全縣中小學傳達,吸取教訓,一定要給學生創造一種潔凈的學習環境。
記者調查了解到,廣告侵襲校園的事情在社會上屢見不鮮,已形成“圍城之勢”。一位鄭州市民反映,有一次孩子的學校開家長會,老師卻向他們推銷起了一個“出國夏令營”的活動,十分令人反感。
河南教育學院教授徐玉斌說,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應該是一個潔凈的地方,像這些打各種幌子利用學校或老師來做廣告的行為違背校園精神和教育理念,對孩子影響不好,應該堅決禁止。
應堅決杜絕在義務教育學校做廣告
此事發生后,有專家認為,隨著商家爭奪市場越來越激烈,其營銷手段也五花八門,無孔不入。但作為學校,尤其是義務教育學校應該守好自己的一片天,不僅學校要警惕商家的營銷手段,各方面都要采取措施防止廣告侵襲校園,還校園一片潔凈的天空。
一位從事培訓行業的人士說,在獎狀上印廣告做宣傳的手段,是因為培訓機構想借著學校、老師的威望向學生推銷產品。根據經驗,學生家長對學校和老師的推薦還是有一定信任度的,尤其是在一些小城市,培訓行業還不是特別發達的地方。
面對虞城縣實驗小學門口培訓機構“圍城”狀況,虞城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學校要加強管理,一定要出臺更嚴格的紀律和懲罰措施,加強對校長和老師在這方面的教育,堅決禁止做廣告等商業行為進校園。
徐玉斌說,造成廣告侵襲校園的原因主要還是規則不明、規范力度不夠,部分學校可能受到利益驅使而允許企業做一些宣傳行為,但是,像廣告向小學入侵這種事情就應當“一刀切”,嚴格禁止這種赤裸裸的廣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