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魔化三亞紀行從云端跌落人間 少年國際旅游島之煩惱
每經記者 李亞蟬 發自三亞
2010年,當海南國際旅游島規劃確定之后,《每日經濟新聞》曾派出記者三訪三亞,深入調查,那年年初,記者實地探訪時發現,三亞垃圾遍地、污水橫流,房價飛漲、無序開發;出租車幾乎無人打表,城市交通混亂,河里漂著垃圾,20名工人也難清理,霓虹燈下,色情服務公然攬客。
兩年過去了,三亞仍然炙手可熱,但這次,其城市形象不但未有改善,反而因一條“3個普通菜被宰近4000元”的微博,連累海南全省,成了眾口指責的“宰客島”。輿論沸騰之間,椰林樹影、水清沙白的“天堂”已從云端跌落。
三亞的交通、衛生、餐飲、住宿方面的種種亂象為何久治不去?三亞的出路在哪里?日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再次踏上了這個“中國的馬爾代夫”,尋找三亞今天的真實影像。
印象:刀刀凌厲的“宰客區”
出行:游客寧乘公交不打的
在機場通往市區的公交車上,男女老少滿滿擠了一車。司機和售票員操著本地話,時不時喊著“快下快下”、“怎么擠那么久還不下”之類的話,語氣難掩厭煩;不管遇到堵車還是行人穿過,或是大量乘客上下車,急躁的司機都會一遍又一遍按響尖銳喇叭……
這是春節剛過不久,三亞仍是旅游熱點,車上的乘客大多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
一位公交車司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三亞公交季節性非常強。春節達到高峰,“連站的地方都沒有”;目前屬于春節后旺季,人仍然非常多;3月份以后,三亞就進入漫長的淡季,公交車常常在馬路上空駛。
除了公交車,三亞的出行方式多樣。出租車之外,滿大街還有竄來竄去的“摩的”。但是不少單身游客都向記者表示,他們對乘出租車或“摩的”較為謹慎。
“三亞出租車很亂”,這已是外地游客來前需要知道的“攻略”之一。不打表,搭送游客到海鮮檔、購物點以獲取回扣等,這都是公開的秘密。一名在三亞從事旅游業的朋友對記者說:“不信你從機場出來按著司機給你介紹的路線試試?”
在三亞第三天,就有4個人提醒記者“小心拎包”。2月2日晚上7點多,記者走在路邊,身后的巡警擔心地喊住記者,大聲提醒不應該將包挎在肩上,還應該盡量離公路遠些。
就混亂的交通而言,兩年國際旅游島的建設似乎并沒有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餐飲:宰客,不僅僅是海鮮
2月2日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三亞一水果店買木瓜。過秤之后,店主說正好1斤。但依記者的日常經驗,這個木瓜并沒有1斤。
在三亞工作的朋友告訴記者,三亞水果檔貓膩頗多,很多都是“6兩秤”,而在景區挑著擔子賣水果的販子則“水分”更多。更讓人難以想像的是,其中也存在司機拉客吃回扣的情況。
他說,出租車司機、三輪車師傅會介紹游客到海鮮檔吃飯以拿高額回扣,帶游客去買珍珠、買水果也能讓他們賺不少“零花錢”。
一名三亞導游向記者透露,介紹客人到三亞珍珠店買珍珠的回扣,最多可以達到60%。
記者走訪三亞灣、大東海的部分海鮮檔口,發現這些海鮮檔大多明碼標價,普通的海鮮價格并不高,生蠔多為每個5元,也不乏每斤幾百元的品種。
有意思的是,很多海鮮檔口看到單身女子經過,通常視若無睹;如果是一男一女或團體經過時才會迎上去。如果游客作勢離開,店員立刻說:“如果來吃,可以打折。”問:“打幾折?”回答是:“五折。”
游客顧先生說,他曾一個人進海鮮排檔吃飯,店員卻建議他去別處。“他們要的是那種消費高、最好可以報銷的團體。”顧先生事后總結。
有三亞旅游行業人士向記者透露,他們幫海鮮排檔拉客,可獲得45%~55%的回扣。
除了海鮮,最近又有人曝出在三亞福冠海鮮酒樓消費,日常素材均顯昂貴,酸辣土豆絲 (中量)57元、肉末四季豆(中量)87元、虎皮尖椒(中量)72元、炒青菜(中量)72元。據報道,該酒樓的解釋是,春節期間酒樓菜價有所上漲,之后會調回原價。
一對在三亞經營著小餐廳的老板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抱怨三亞菜價一到節日就猛漲。“三亞的價格確實跟別人不一樣。”這位來自浙江的老板說,比如平常韭菜4元/斤,春節就要漲兩番,由于餐廳基本是熟客,只做些面食、小炒,不好意思向客人漲價,因此他有時候索性就春節歇業。“它不講什么道理的,節日來了就突然漲了。”他說。
揭秘:三亞是怎么“宰客”的?
上月底,微博ID為“羅迪”的網友曝出“朋友一家3口前天在三亞吃海鮮,3個普通菜被宰近4000元”,引發更多網友控訴自己在三亞的被宰經歷,偏偏此時,三亞市新聞辦公布了春節“海鮮排檔、水果零投訴”。兩件事猶如征集令,迅速融合成一股強大的投訴潮。
2月3日,在三亞經營一家小酒店的吳飛(化名)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市區一家海南本土菜館吃飯。兩人四菜,人均60元左右,與其他城市的普通飯店沒有差別。
吳飛說,三亞飯店也不是全部都坑人。
記者在三亞隨意抽問多名游客,多數表示對媒體報道的“宰客門”有所耳聞,因此對防范挨宰有所防備,還沒有遇到特別不愉快的插曲。來自湖北的劉先生在三亞購置有房,每年冬季,一家人來三亞過節。在劉先生看來,這兩年三亞的旅游服務環境并無明顯改善,欺客、宰客現象仍然較多,春節期間尤為嚴重。
吳飛坦承,據他所知,三亞不少海鮮檔都存在外界所說的“宰客”現象,“宰客”過程中,酒店、導游、的士司機等均能從中獲利。他透露,出于培育“回頭客”的目的,他一般會提醒客人防范這些問題,但偶爾他也會“助紂為虐”一把。
如何 “助紂為虐”?“很簡單。”吳飛告訴記者,他要做的就是把客人拉到飯店,事后他到飯店收錢即可,回扣高達45%~55%。
很多人未必感覺得到這中間存在如此豐厚的回扣。“飼養的石斑50元一斤,當野生的給你380元一斤,除了沿海地區的,大部分人吃不出口感(區別)。”他舉例說,“各類從業者為了獲取最大利益,假冒偽劣都出來了,各種宰客現象也就都出來了。因為,大多數人都是一錘子買賣。”
由于三亞淡旺季差異明顯,商家迫切想在旺季“撈錢”,而宰客的“一錘子”買賣看起來風險不大。
三亞官方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今年春節黃金周,到三亞過年的“回頭客”仍占50%。盡管年年被抱怨,盡管游客滿意率國內倒數第六,仍有大量游客選擇重游三亞。
兩年間,三亞餐飲業的宰客之刀,仍然刀刀凌厲,三亞的公共管理給國人一個透心涼,當地物價監管部門該如何面對公眾的質詢呢?
煩惱:權貴化的國際旅游島
兩年前,當國際旅游島獲批的消息一放出,投資客擠爆了三亞大大小小的酒店,三亞的房價如火箭升空,原本幾千元/平方米的房子很快被炒至幾萬,踏著熱錢的腳印,富人們尾隨而至。
瘋狂的椰子
據官方數據,今年春節黃金周期間,三亞旅接待游客48.4萬人次,同比增長12.95%。其中過夜游客40.57萬人次,同比增長13.17%;一日游游客7.83萬人次,同比增長11.86%。
大量游客給三亞帶來了可觀收入,隨之而來的是三亞物價的飛漲。
在春節剛剛過去的 “亞旺季”,《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在三亞從事旅游行業吳飛在非景區的一個便利店前抱著鮮椰子聊天。
記者2009年首次前往三亞時,一個椰子的價格普遍為3元,而在2010年冬天,椰子價格漲至5元。到了目前,即使在居住區的市場里,一個椰子也要賣到7~8元。
在三亞定居兩年多的吳飛告訴記者,他2007年來三亞時,椰子才1.3元,后來緩慢地漲到1.5元。吳飛指著頭頂只剩幾顆果實的椰子樹說,海南氣候好,前幾年這種椰子樹上常常結滿果子沒人管,但現在一到晚上就有人砍椰子。
在三亞一些老街舊巷,常常有本地人立著小小的門店,門口擺著麻將桌,幾人圍一圈。客人來了,一番推三阻四之后,其中一人不情愿地起身到堆在門口的椰子中隨便取一個,幾刀砍出飲口放到客人面前,收錢,旋即返回麻將桌繼續奮戰。
椰子價格上漲,反應的是近幾年三亞被拉高的物價。目前在三亞經營一家小酒店的吳飛說,“以前我在深圳,去廣州覺得吃飯好便宜,但現在從三亞去深圳,我又覺得在深圳吃飯也便宜了。”除此之外,“年輕人置業也‘亞歷(壓力)山大’”。
昂貴的酒店
旅游旺季去三亞,酒店得提前訂。在出行前一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網上幾家經濟型酒店均已預訂一空。
記者走訪幾家經濟型酒店看到,當前三亞經濟型酒店每晚房價多在300元左右。而在不久前的春節,相同房間的價格卻高達700多元;過了旺季,則跌至每晚200元左右。
三亞聚集著眾多五星級及以上的高級酒店,在春節黃金假期,這些酒店常常曝出“房價被炒至上萬元”的新聞。一名三亞酒店從業者告訴記者,即使如此,春節期間這些酒店仍然非常受追捧。
華美酒店顧問機構首席知識官、高級經濟師趙煥焱對記者表示,2011年三亞星級酒店的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三亞10家五星級酒店平均房價為1688.75元,平均出租率79.56%;第二季度,平均房價1051.11元,平均出租率61.79%。
趙煥焱給記者出具的數據顯示,在2012年春節期間,三亞核準備案的211家星級酒店中,標房均價每天每間3636元,同比上漲6.8%;套房和別墅平均價格同比分別上漲了6.6%和6.5%。價格在3000元以下的客房占44.4%,其中500~1000元的占9.3%,1000~2000元的占20.1%,2000~3000元的占13.3%。萬元以上的客房占5.5%。
亞龍灣與海棠灣的酒店平均價格明顯高于其他地區。新開業的亞龍灣瑞吉度假酒店的總統別墅備案價格為15萬元/天。
到了淡季,酒店生意則十分慘淡。上述酒店從業者說,在夏季,他甚至可以以低于150元的價格拿到三亞灣一家四星級酒店的房間。
不計其數的家庭旅館更是抓緊春節把錢賺足。記者調查發現,在目前三亞大東海附近的家庭旅館仍頗為熱銷,條件稍好的每晚200~300元,且多已訂滿;條件稍差的則在150~200元。
免稅店賣奢侈品如賣菜
去年4月,繼“離境退稅”政策之后,海南正式試行“離島免稅”政策,試點的唯一商場為中免集團在三亞的免稅店。由于海南九成以上游客來自內地其他省市,該政策的實施引起了巨大反響。
“離境退稅”政策實施一年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再次造訪三亞免稅店。幾乎每個專柜前都擠滿了人,多為國內消費者,男女老少擠作一團,詢問聲、討論聲、小孩的吵鬧聲,讓這個銷售奢侈品的免稅店竟如菜市場般嘈雜。
在化妝品專柜,要接近商品都要費周折,而古馳、巴寶莉等專柜還有顧客在排隊。相對一年前剛開店時店員的熱情端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看到,面對充滿巨大購物欲望的顧客,不少店員難掩疲憊。
三亞旅游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22日~28日,三亞免稅店累計接待游客約13萬人次,實現銷售額6000多萬元。其中1月25日接待游客21000人次,實現銷售額1290萬元,創下了免稅店運營以來日銷售金額的最高紀錄。游客抽樣調查顯示,去了三亞免稅店的游客占受調查游客的63%,且超過半數的游客購買了免稅品。
據三亞旅游局數據,今年春節黃金周期間,三亞全市接待游客48.4萬人次,同比增長12.95%,旅游總收入33.2億元,同比增長70.35%。
權貴化的三亞
三亞的這輪輿論危機不止于此起彼伏的投訴和曝料,有人分析認為,這折射出三亞正在朝富人化發展,“三亞只是有錢人的天堂”。
立豐地產董事長顏明在其認證微博上稱,“我們在三亞一個菜五千元。一條蘇眉魚一斤七兩,每斤2800元。商家明碼標價,賤!誰讓我們愛吃享宰呢”。
在吳飛看來,網上很多關于海鮮宰客的投訴都算不上宰客,“明碼標價你可以不消費啊。市場因素、成本因素混合在一起,就成了這個價格,沒有強買強賣,怎么算宰客呢?”
“就算蘇眉把前面第一位數去掉,800塊一斤,吃了后,有人發微博,還會說宰客,但事實上可能成本已經遠超800元了。”他說,“本來高端的東西就貴啊。比如捕深海龍蝦要冒生命危險,那些人都有負壓力病,為了生計才做這個,都是沒有任何護具潛水幾十米。不下漁船,已經好幾千一只了,如果回來還是活的,那就更貴了。”
“確實權貴化了。”吳飛認為,受中國干部出國審批麻煩、出國簽證繁瑣且國外無發票以及中國人傳統習慣等因素影響,加之三亞在氣候、海景等旅游資源組合上在國內具有唯一性,因此一到冬天就有很多有錢人聚集三亞。
有報道稱,春節期間三亞鳳凰機場要客通道部級干部記錄400余人。
吳飛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說,三亞的物價正是被這些權貴和富人拉高的,即使是定居三亞的人也要承受。他分析,大多數住高星級酒店的人不用自己掏口袋,入住率又一直拉高,直到沒房住,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酒店必然漲價。星級酒店漲價后,中小酒店跟漲,并在春節到達極致。二者再反作用于旅游的其他各方面,最終帶動全線漲價。
記者了解到,目前三亞允許批建的酒店都是五星級及以上,當地政府希望借此將三亞向高端化推進。盡管每年旺季三亞豪華酒店的報價令人咋舌,但入住率仍非常可觀。
官方:“重拳”打不去“少年”國際旅游島的煩惱
一個海鮮檔口發生的“欺客宰客”事件引起軒然大波,背后反映的是有著“國際旅游島”品牌城市的三亞在城市建設和服務規范方面難以符合游客要求。
春節糾紛讓三亞政府頭痛不已。事發之后,從連發微博、公布調查結果,到市委書記公開道歉,官方甚至一度稱要追究消息提供者的責任。
三亞市委外宣部提供的數據是,春節黃金周期間,工商局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指揮中心共受理投訴舉報43宗,同比下降59.05%。而海鮮排檔、水果店的投訴為零。然而,記者在三亞采訪中,多位受訪者認為三亞的服務環境改善甚微。
對于此次風波中的兩個焦點曝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月8日從三亞市委外宣部獲悉,三亞擬對富林漁村海鮮排檔吊銷營業執照,對海島漁村海鮮城處以50萬元罰款。
對于持續火熱的三亞 “宰客門”風波,三亞外宣辦專職副主任孫令輝表示,雖然事件對三亞的形象造成了影響,但將促使三亞對旅游市場、旅游管理進行更深一步的排查和整治,對制度、規定、措施等進行完善。
孫令輝坦承,三亞目前的建設與公眾對國際旅游島的冀望之間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三亞比較小,但發展很快,就像一個年輕人成長過程中也會面臨很多成長的煩惱,服務水平跟不上,管理辦法不完善。”
不過,對于有人認為三亞兩年來服務環境基本沒有改善,孫令輝表示不認同。“旅游部門為了能讓游客吃住玩開心,傾注了很多心力。我們建立了游客造訪中心,在一些旅游景點建立了流動法庭,解決游客臨時問題;我們實行房價政府指導價;對海鮮排檔進物價差價率管理辦法……春節黃金周期間,一半的機關干部堅守崗位,就是為了改善環境。”孫令輝介紹,三亞工商局還建立了三級聯查制度、一次性死亡制度、水果海鮮的裸稱制度等。
據了解,目前三亞正在全市開展為期三個月的海鮮市場整治行動。三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韻聲再次強調對存在欺客宰客、敲詐勒索等突出問題的海鮮排檔將堅決實行 “零容忍”。
一位研究海南發展的專家認為,這次風波體現了全國對海南旅游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長與海南軟環境現狀之間的矛盾非常突出。而要追究三亞服務環境改善難符人意的原因,則與海南尚屬欠發達地區有關,這樣的地區提出國際旅游島的高目標,需要有一個在發展中逐漸改善的過程。
另有熟悉三亞的人士認為,三亞“宰客”并非當地“特產”,只是它恰被放在了“放大鏡”之下。作為中國旅游體系、制度最完備的地區,三亞“被妖魔化”不利于中國旅游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