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凍蛋黃煮熟變成"彈力球" 能彈起15厘米高(圖)
近日,多位市民向本報反映說自己買的雞蛋煮熟后蛋黃變成了“彈力球”,對雞蛋的質量問題產生了質疑。而廠家們大都表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因為冬天氣溫低,雞蛋冷凍時間過久的緣故造成的。那么,雞蛋在長時間低溫冷凍之后再煮熟蛋黃真的會變成“彈力球”嗎?
凍一周后,雞蛋黃變成彈力球
記者首先去超市購買了一袋散裝的普通山雞蛋,隨后從里面取出一些雞蛋,將其中一些放在溫度為十五攝氏度的室內保存,一些放在零攝氏度左右的冰箱保鮮柜中保存,另一些放在零下二十攝氏度左右的冰箱冷凍柜當中。12個小時后,記者拿出煮熟,發現這三種保存條件下的雞蛋并沒有太大的差別。
為了讓雞蛋充分凍透,在做第二次實驗時,記者特意將雞蛋分別在這三種條件之下放了一周的時間,一周之后記者拿出來將其煮熟,放到盤子里面剝開皮再看時,發現在冷凍柜里的雞蛋蛋黃十分有彈性,而且捏不碎,將其從一米高的地方摔落,神奇的一幕出現了:這枚蛋黃竟然能彈起十五厘米左右,與之前市民反映的情況十分接近。
而另外的兩個雞蛋在剝完蛋白之后,兩個蛋黃的顏色并沒有什么差異,但是形狀上卻是反差很大:其中在常溫下保存的雞蛋蛋黃已經碎得不成樣子了,保鮮模式下的雞蛋蛋黃相對完整一些,但也有部分散落,而冷凍柜里的雞蛋蛋黃則是不碎不破不散,再用力甚至可以擠扁,最后記者兩手用力掰才將它變為兩半,記者拿起這三個蛋黃都品嘗了一下之后,發現并沒有其他異味。
專家:如果沒變味,可以放心吃
記者在網上搜索后發現,不少地方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而且說法也是不盡相同。記者在街上隨機采訪了幾位市民,他們都認為“彈力蛋黃”不敢吃,于是帶著“彈力”蛋黃到底能不能吃的問題記者采訪了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教授江曉路。
江教授告訴記者:“雞蛋是高分子化合物,分子經過排列組合就會發生變化,雞蛋煮熟之后蛋黃出現彈性變大的情況是由于凍久了之后出現了脫水的現象。做雞蛋湯時,蛋黃和蛋清沒有完全打碎時打到鍋里的雞蛋也會產生彈性;再比如豆腐冷凍后,失去水分變成蜂窩狀,成為‘凍豆腐’,都是一個道理。如果是氣味、顏色沒有變化的正常雞蛋,煮熟之后出現‘彈力’現象,大部分應該是在運輸和儲藏過程中冷凍造成的,對人體沒有任何毒害,營養上也沒有降低。”文/圖 記者 潘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