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上海市工商局(微博)通報澳柯瑪室內加熱器不合格。不到一個月,2月22日,安徽省工商局公布抽查結果,澳柯瑪室內加熱器再次登上工商部門“黑榜”。
澳柯瑪在獲悉自己的產品有質量問題后,卻并沒有進行上市公司應做的信息披露。而其品牌策劃部王姓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那是因為工作失誤和平臺建設不到位。“上海工商局檢測出來的不合格主要是說明書與產品不對稱,核心質量問題是沒有的。出現問題可能是某些地方出現了紕漏。”王姓負責人回應稱,檢測出有質量問題的室內加熱器并未在市場上銷售,而是直接做了返廠處理。
中國反證券欺詐律師團成員關建梅律師稱,問題產品復檢結果合格了,企業可能就覺得沒有必要進行風險提示。其實,一個產品的檢測結果若存在異常,那么公司應該公告,一旦產品存在風險的可能性被公眾所知,可能會導致股價大跌。
兩次登上“黑榜”
上述王姓負責人回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事情發生在2011年的9、10月份,公司早已召回該批次的所有產品。其中,兩個型號的產品分別送往上海市工商局和安徽省工商局進行復檢,已合格,而剩余的另一型號產品復檢結果尚未得到。
記者查閱澳柯瑪官方網站及其公告發現,此前有關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的信息未進行公開披露。當記者問及為何不進行相關信息披露時,該負責人稱是因為工作失誤、平臺建設不到位。
早在今年2月初,上海市工商局公布了各種室內加熱器的質量檢測結果:澳柯瑪、聯創、美之杰等品牌的部分加熱器質量不合格。上海市工商局抽查AUCMA澳柯瑪商標的室內加熱器,發現該批次商品存在標志和說明、非正常工作等主要不合格項目。據了解,標志和說明項目不合格將造成消費者無法正確使用室內加熱器,容易引發觸電和火災事故。
安徽省工商局消保處2月22日公布室內加熱器質量監測的情況通報,澳柯瑪室內加熱器再度登上“黑榜”。其規格型號為NS8N7和NS9A9(S)220V900W的兩款室內加熱器主要不合格項目為穩定性和機械危險。
法律人士趙占領(微博)認為,“根據《產品質量法》的相關規定,生產者應該對產品質量負責,確保產品不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有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應當符合該標準;沒有標準的應當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
多元化之路受挫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澳柯瑪以“中國電冰柜大王”揚名全國。隨后,澳柯瑪大舉多元化擴張,涉足產業包括自動售貨機、汽車、電腦等近20大類。2006年,該公司多元化戰略失敗,資金鏈斷裂,隨后由青島企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接管,接管后的工作主要圍繞清欠、“瘦身”展開。近年來,澳柯瑪開始發力冰洗市場,并在家電方面重啟多元化布局。
產經評論家劉步塵表示,2003年左右,澳柯瑪開始多元化。在沒有很好的推廣前提下,電腦、空調等產品兩、三年后就不行了。2006年,開始做電動自行車。但是包括現在的主營業務即冰箱、冰柜,其產品在市場上的銷量一般。劉步塵還表示,小家電技術已經是一個很成熟的技術,作為成熟的技術產品還出現問題,這說明澳柯瑪的技術水平或產品質量管理出現了問題。
家電行業觀察家梁振鵬(微博)認為,澳柯瑪多元化產業重啟并未完善。在近兩年起死回生后,自澳柯瑪進入小家電行業,在其產業準備(無論是原材料準備,還是生產工藝的準備)上并不充分。若簡單的產品都出現問題,至少可以說明澳柯瑪的多元化仍有待完善。
記者在查閱相關資料后發現,生活電器在澳柯瑪總銷售收入中的占比很小,在家電下鄉政策的效力逐步褪去后,澳柯瑪再次受到沖擊。澳柯瑪的2011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2.99億元,凈利潤為2441.14萬元,同比下降44.22%。
澳柯瑪在2011年半年報中表示,利潤的下滑和市場需求放緩、競爭加劇以及原材料、人工成本迅速上漲等因素有關。記者翻閱其2011年半年報發現,澳柯瑪多元化行業或產品成本增長率大大高于營業額增長率。
梁振鵬解釋稱,多元化的確會導致其成本迅速上升,而對多元化來說,其中最難控制的除了成本、產品品質外,還包括產品工藝等。成本增長率大大高于營業額增長率,繼續多元化就需要占用更多資金,而資金則從主業中“抽血”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