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報記者 程怡 周柏伊 攝影報道
左等右等,上海市民終于盼來了一個艷陽高照的雙休日,具有“中國草莓之鄉”美譽的青浦白鶴也迎來了一個客流小高峰。
由于今年雨水特別多,草莓的情況并不是很理想,有很多更是尚未成熟。但為了不錯過這難得的好天氣,即使棚內草莓質量不佳,部分農戶也大聲吆喝更是在網上招攬生意。由于數量和質量都無法應對如此大的客流,不少市民在采摘過程中發現,自己被層層轉包,最終在東家預定的采摘最后到了西家才勉強采到。
市民遭遇
采草莓被轉三次手
時下正值草莓全面上市的季節,然而連日陰雨,草莓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家住閘北的朱小姐好幾次到家附近水果店尋覓,都沒有找到既實惠又好吃的草莓。
想到去年自己到青浦趙屯采摘的草莓品質還不錯,她萌生了帶孩子再去采草莓的念頭。周末難得好天氣,她和老公帶著女兒驅車前往青浦趙屯。朱小姐在網上尋找了一家農戶,電話約定采品種為紅顏的草莓,價格一斤12元,吃飯35元一人。
周六上午,朱小姐一家沿著高速公路一直開,過了趙巷的口子,就看到沿途都是大棚,幾乎每個大棚面前都停著私家車。她好不容易找到了此前相約的農戶家,位于新趙路的一個轉角處。農戶用三輪車將朱小姐三人接到了自己家里,第一句話就問:“先吃飯吧? ”遭到拒絕后,臉色微變,轉身示意旁邊一名年輕女子帶去采摘。女子將朱小姐等人帶到路旁的一個大棚里,棚里的草莓品相很好,看上去又大又紅?墒堑鹊街煨〗丬S躍欲試準備進棚之時,女子說:“15元一斤哦。 ”說好的價格怎么變掉了?朱小姐覺得不能接受。見此情形,年輕女子電話叫來了一名老太,把朱小姐轉手交給了老太。
老太領著朱小姐三人穿過一個又一個大棚,好不容易停下腳步,撩開門簾,卻發現里面的草莓稀稀拉拉,不僅個頭小,顏色還是青的。朱小姐連連搖頭,這樣的草莓怎么能摘?看到朱小姐的反應,老太手一攤:“昨天天氣好,來的人太多了,便宜的就是這樣,就當玩玩吧。 ”
多番交涉之后,老太再將朱小姐等人又交給了一名老頭,由老頭帶領著往深處走去。走到道路盡頭,老頭指著左手邊一個大棚稱,這就是目的地。朱小姐看了看棚里場景,雖然草莓的品相比不上第一戶人家,卻比第二戶要好一點,朱小姐只能勉強接受。尋覓了大半天,許小姐只收獲了一小籃,腰酸背疼的她決定收手。
“雖然草莓味道確實不錯,自己采摘也別有一番風味,但采個草莓被轉手三趟,每個人的說法都不一樣,實在讓我感覺不太好。 ”朱小姐說。
記者親歷
不用餐隨即被轉手
長達數公里的車子從白石公路斷斷續續排到新趙路,采草莓、買草莓,草莓交易市場,連空氣中都散發著草莓的香甜味。昨天中午,記者驅車來到青浦白鶴鎮,剛出高速公路口,就能見到兩旁招攬生意的農戶。與往年單純只提供采摘草莓不同的是,今年幾乎家家戶戶都開始提供與之相關的農家菜、農家樂服務。
在新趙路上,記者看到有不少農戶站在路中央,手拿電話,指引電話那頭預約來采摘草莓的市民。
記者隨機找了一個在路口招攬生意的農戶,并跟隨他轉入了一旁的村舍。 “你是臨時過來的嗎?沒有在網上預約? ”這個農戶告訴記者,這里是侄子家,雙休日過來幫幫忙的。由于這兩年草莓熱賣,這里幾乎每戶人家都有幾個大棚種植草莓,主要就是提供給市民來采摘的,若草莓數量多,一部分自己拿出去賣。
雖說是給侄子幫忙的,可這位農戶并沒有將記者帶入大棚,而是先到一處農家,詢問是否需要用餐。被告知不用后,這名農戶將記者轉交給了一旁一名中年婦女,讓她帶著記者去采草莓。
一番討價還價后,記者以12元一斤的價格進入大棚采摘草莓。不過讓人失望的是,這家的大棚內不僅土地完全濕透,根本無法進入,草莓也是稀稀拉拉,看上去質量不佳。
見記者面露難色,婦女又帶著記者拐了幾個彎,來到另外一片大棚。而迎接記者的是一名中年男子。 “你帶他們去吧,我這里他們說不好。 ”女子說道。男子并沒有多話,當即就帶著記者進了另一個大棚。雖說價格比一開始說定的12元要貴,但這里的草莓比較飽滿,也算合理。
農戶自述
草莓成熟尚需時日
“我這里昨天來采的人少,還有點好的,本來熟的草莓就不多,你再進棚里去,基本上都挑不出來。 ”帶著記者進入草莓棚,這位楊先生向記者透露了實情。
楊先生的家就在大棚旁不遠處的村落里,以前他們家的草莓都是直接拿到交易市場去賣的,這兩年見村民們搞采摘游搞得紅紅火火,自己也就加入了。不過相比較門口幾片大棚,由于楊先生的草莓棚太靠近里面,很少有人光顧,只能靠隔壁村民幫忙招攬生意。
楊先生告訴記者,由于這段時間以來雨水特別多,雖然草莓是在大棚里,還是需要一定的溫度和光照,對今年草莓的質量影響比較大。 “水分多,糖分很多倍稀釋了,味道就不是那么好。 ”
記者試著品嘗了幾個剛剛采下的草莓,發現情況確實如此。據悉,由于這個雙休日難得的天氣好,市民熱情高漲,有些攬了生意卻沒辦法提供草莓的農戶,只能將自己的生意層層轉包,最終出現了很多東家訂西家采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