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我們跌入的醫療陷阱
免費檢查后,被告知得了嚴重的慢性病;6000多元做個鼻炎手術,錢花了,病未好……或許你身邊的朋友都有過類似經歷,尤其是在一些不合規的醫療機構,這種現象或許能用見怪不怪來形容。
民營醫院的宣傳廣告能否相信?醫院亂收費亂治療的情況何時能休?在3·15來臨之前,不少患者訴說了自己在醫療機構的種種慘痛經歷。而記者也走訪市內多家民營醫院、私人診所發現,這些醫療機構“坑爹”的陷阱也確實不少。藉著3·15來臨之際,記者希望患者們的那些經歷,能夠為大家提個醒。
關鍵詞:免費體檢
是大便宜還是大忽悠?
小張是在寶安一個工廠打工的女工,來深圳才二年多。去年2月,她在逛街時看到一張宣傳單的民營醫院免費婦科檢查的廣告。廣告上宣傳,在“三八”婦女節到該院進行體檢可享受多項免費婦科檢查,其他項目還可享優惠價。正好當時小張也覺得身體不太舒服,尤其是月經一直很不穩定。于是,在看到這個“免費檢查”的消息后,小張決定去“試一試,反正也不用花什么錢”。然而,在小張去做了體檢后,卻被告知患有多種嚴重的婦科病,需要在醫院進行治療。結果,小張在醫院反復治療了近一個月,花費了近3000元—4000元,還被折磨得身心俱疲,而自己的身體似乎也沒有什么改善。“對于一些民營醫院免費體檢,還是謹慎點好。”小張告訴記者,工廠附近經常會有人派發一些民營醫院的“免費檢查”的宣傳單,而許多像自己這樣的外來務工者往往會被吸引,“有的雖然稱‘檢查費全免’,但還是收取60元至80元不等的檢查費。而有一些人會被檢查出多種疾病,需要住院治療。”
記者調查發現,以免費體檢來招攬生意似乎已經成了一些民營醫療機構的招數。如在婦女節、男性健康日、暑假等期間,一些民營醫院每年就會打出一些“免費體檢”或者“體檢套餐優惠”的宣傳來吸引消費者,深圳某三甲醫院體檢科主任介紹,為了營生,一些民營醫院的手法是層出不窮,比如通過一些免費檢查,有的人身體本來沒有問題,但是被說成不孕不育。對此,他提醒市民,如果在免費體檢后被告知患有重病、慢性病等,最好去其他醫院再去檢查一遍,弄清楚自己是否真正有病。相關部門也提醒,看到“免費體檢”等宣傳單張時,切忌一時沖動,一定要仔細查問醫院、醫生的情況,尤其是對于一些不知名的醫院,消費者不要盲目相信。
關鍵詞:診斷結果
是實事求是還是夸大其詞?
為了求證自己是否懷孕,龍崗劉女士到一家民營醫院去做B超檢查。醫生在詢問了她的情況后,就要她去做B超,并催促她趕緊去交費。在交納了55元后,劉女士被帶進了位于廁所附近的“B超室”內做檢查。在檢查中,醫生告訴她,宮腔內外均未見妊娠囊回聲,即未發現有孕。不過,醫生并沒有停止檢查,并且在整個過程中,不時發出驚訝的聲音。檢查結束后,醫生對她說,“雖然你沒有懷孕,但是在檢查過程中發現你身體有問題。現在不可能懷孕,必須馬上做治療才行。”這位醫生還鄭重其事地提醒她,“現在必須打針,再配合藥物治療,還得調養半年左右。”劉女士聽了醫生的診斷后,非常擔心,但為了保險起見,幾天后,她到龍崗婦幼保健醫院再做了一次檢查,而檢查結果是:身體正常。同時,醫生告知她身體健康,能懷孕。
被醫院檢查結果嚇倒的不僅僅是劉女士,老譚去某民營醫院檢查前列腺,結果顯示支原體弱陽性,醫生告訴他這是因為檢驗水平高,如果檢驗水平不高就有可能顯示為陰性,并讓其使用大量昂貴的藥物消炎。覺得疑惑的老譚隨后去了公立醫院檢查,結果顯示確實是陰性,自己的前列腺一切正常。
一位在私人診所工作過的醫生透露,一些民營醫療機構的醫生就利用患者對醫療知識的缺乏,往嚴重地說,“比如你是一個簡單的宮頸炎,她說要你做手術,不做就宮頸癌,很多患者就被嚇住,掏錢做手術,一下就是幾千,其實宮頸炎、宮頸糜爛不一定需要做手術。”所以,他也提醒消費者,在一些民營醫院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一定要多一個心眼,不要被醫生的診斷和檢查結果嚇倒了,不要盲目相信這些診斷結果,自己覺得不穩妥的時候還是要到大醫院去檢查。
關鍵詞:套餐服務
是物美價廉還是花冤枉錢?
“套餐優惠”已經成為深圳民營醫療服務的一大特色,記者走訪各民營醫療機構發現,不管是婦科、男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都有套餐優惠。記者發現,3月不少醫院都打出了婦科檢查優惠的宣傳牌。在布吉一家婦科醫院門口,記者就看到開展“人流手術優惠月”活動的宣傳,人流手術優惠只要380元,而且該手術還是微創手術無疼痛手術,而這樣的手術一般都是1000元左右。這樣的宣傳也吸引了不少外來打工者,一位正巧陪妻子做人流的羅先生就告訴記者,妻子本來是要到大醫院去做的,但是醫院排隊比較難,加上也沒用醫保,看到這里有優惠價格比較便宜,最后還是決定到這里來做。
不過,這些優惠的套餐有誘惑也有風險。曾上過這些優惠套餐的當的秦女士就告訴記者,她曾在一家比較大的民營醫院婦科做過無痛人流,當時優惠套餐也只有三四百元,但是最后自己花了三四千元,“一般去做人流的第一天,她們都不會安排做手術,而是以患者有嚴重婦科病,必須先打幾天消炎針為由,一直拖到三四天以后才做。一般囊腫的治療費有380元、480元、680元不等,或者宮頸糜爛,治療費有1500元、1800元、2500元、2800元不等,而人流手術治療費在480元、580元、680元、880元、1080元、1280元不等,再加上當天的藥費及治療費共兩三千元,多則四千多元。”秦女士如是說。
一位就職于三甲醫院體檢科主任表示,一般深圳公立醫院醫療收費都明碼標價,不會有套餐優惠。他提醒患者,選擇套餐優惠醫療服務之前一定要先跟醫務人員打聽清楚套餐服務的內容和價格,最好先申明不要做其他額外治療,避免增加不必要的額外費用。
關鍵詞:醫療廣告
是真實效果還是天花亂墜?
關鍵詞:名專家
公交站臺、十字路口、大巴兩側、垃圾箱邊、民房墻壁上……在深圳,醫療廣告已經無處不在,整形美容的、婦科、男科、口腔、鼻炎、毛發種植等等,廣告的內容也五花八門。
一位唐小姐告訴記者,她在廣告上看到說某醫院去狐臭的微創手術只要七百多元,手術后不用住院,也不影響工作。沒想到,做完手術手術費是七百,此外,手術后每天都要打點滴,消炎、止痛每天都要花費六百多,雖然不用住院,但是每天都要到醫院去,非常麻煩,治療了一個星期,治療的費用比在公立醫院還要貴,“本來準備好兩三千元做手術花費的,手術后這樣每天去醫院打點滴吃藥,還折騰了一個多星期,花了六千多塊錢。”唐小姐說,“當初就是太相信醫院的廣告了,看醫院的廣告做得這么好,還說是深圳最好的,完全就被這些虛假夸大的廣告騙了。”
醫療廣告泛濫的確誤導了不少消費者,廣告牌上一般都會寫有“價格優惠”、“無痛、安全”、“深圳首家引進技術”等廣告詞。
深圳市衛生監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虛假夸大的醫療廣告已經成為誤導消費者就醫的重要來源,有的醫療機構每年在廣告宣傳上投入非常大,而“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廣告投入最終從患者身上拿回來,于是一些醫療機構就超科室經營,有的就夸大治療的效果。該負責人建議,就醫要選擇正規有資質的醫療機構,不要盲目相信廣告,尤其是那些夸大其詞的廣告更不能相信。
是名副其實還是醫院的托?
劉先生在報紙上看到一個廣告,陜西某醫學院一位教授要到深圳新洲路某門診來坐診,廣告詳細介紹了該教授的成績和能力。難得有知名教授前來,劉先生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該門診問診。剛開始,教授仔細詢問劉先生的情況后,作出了相應的診斷。隨后,教授介紹中醫治療以3個月為一個療程,一個療程的藥物費用約六七千元。對此,劉先生表示,想先開一、兩周的藥,最多不超過半個月,有效果就再來開。然而,陪教授的門診醫生卻說不能少于藥量不能少于一個月。雙方僵持了一會,教授說那就開半個月的,最后劉先生還是拿著教授開的半個月中藥走了。劉先生說,自從經歷了那次名醫事件后,他再也不去民營醫院找名醫、名專家看病了。
由于沒有大牌醫生,邀請名醫、名專家會診是深圳不少民營醫療機構招攬患者的招數之一。記者調查發現,深圳一些稍微有點規模的民營機構定期會邀請內地一些專家到醫院會診或者坐診,有些專家的確有名,但是有的專家并不像醫院所鼓吹的那樣聲名顯赫。比如深圳某有名的中醫診所,對外宣傳坐診的專家都是名中醫,診所走廊也掛滿這些醫生的簡介,有的從醫幾十年,是某方面的專家等,但是這些醫生是不是真如診所所宣傳的那樣有名,消費者都無從得知。記者發現,部分診所邀請的專家多數是內地一些退休醫生,在當地是不是名中醫也無從考證。
在深圳一些婦科、男科醫院,一些醫生甚至被冠上了“金牌”的稱號,讓患者看到這樣的宣傳一下子相信這樣的金牌醫生就是專家。比如在某醫院的“金牌婦科醫生”,在三甲醫院擔任婦產科主任10余年,是市醫療事故鑒定小組成員。又有某金牌醫生,畢業于南京醫學院,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二十余年,對婦科常見病、多發病有特長。在一些民營醫院,只要在從事10多年醫生的臨床工作都成了專家。就職于三甲醫院一位專家表示,大部分醫療機構邀請過來的還是比較可信的專家和醫生。患者就診前可事先從網絡或者其他途徑了解醫生的相關信息,選擇自己信得過的醫生和專家。
關鍵詞:門診小手術
是簡單治療還是硬件不足?
家住寶安西鄉的任先生10多年前患上了鼻炎,由于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療,癥狀越來越嚴重。為了治療鼻炎,任先生上網查閱了深圳治療鼻炎的相關資料,發現網上介紹深圳某醫院治療鼻炎效果好。今年3月,任先生來到該醫院就診,醫生詢問了病情后,說需要做一個鼻炎小手術,“醫生說手術很快,不用住院,做了就可以走,只需要每天過來打針就行了。”于是,任先生就在醫院做了門診手術,做完手術后就打車回了家。然而,就在當天晚上任先生開始發燒,鼻孔堵塞、疼痛。第二天,任太太跟著丈夫到醫院打針,并告訴醫生手術后的情況,醫生解釋堵塞鼻孔的是粘膜,只要每天清洗就沒有問題。但任先生手術后發了兩天燒,鼻孔里還有血絲。一再詢問下,任太太才知道丈夫做的鼻中隔外曲、神經阻斷、喉部等四個手術,根本就不像醫生說的是小手術。她打電話向其他綜合性醫院打聽,做這些手術是需要住院的,“因為手術后可能會發炎、感染,需要進行鼻孔清晰,這都需要住院治療,需要醫生觀察的。”
為什么醫院沒有讓任先生住院呢?任太太從在該醫院就診的患者口中得知,原來這個醫院沒有住院部,不能住院。目前任先生的鼻炎還沒有好,但是手術費用已經花了6000多元。讓她氣憤的是,醫院有亂開藥亂收費,“醫生第一次開的處方單費用有1000多元,我拿著單質疑了一下說怎么要那么多,醫生就把單拿回去再審了一下,然后在上面一劃,就只剩下六七百元的費用了。”太太說,丈夫在做手術時沒有咨詢清楚,是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然而醫護人員在患者來就醫的時候沒有明確告知詳細情況,一個勁地鼓吹醫院好的方面,是屬于誤導患者。
撰文 南方日報記者 向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