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鏡片套取商業利益
中華學生愛眼工程通過進駐學校,向視力差的學生發鏡片兌換捐贈卡。據調查,眼鏡店只有成為愛眼工程在當地的工作站才能進入學校,活動每一步都是愛眼工程委員會事先策劃好的。暗訪中,其委員會理事長劉金順直言“以前你是眼鏡店,今天你和公益性質的慈善組織合作,人家就不會懷疑你是商業行為了。我們名義上是公益,但是該收錢的我們手也不軟。 ”“他到我們店里來,不可能拿著一副片走了,這時候需要鏡架。 ”原來愛眼工程所謂捐贈卡只是放出的誘餌,當學生拿著捐贈卡到了眼鏡店,又成了眼鏡店的推銷對象。劉金順稱“加盟讓你百分之百掙大錢,有一家眼鏡店,以前一年掙五六十萬,現在可以掙500多萬。 ”
如此處心積慮幫助眼鏡店賺錢,愛眼工程從中可以得到什么好處?調查中發現,眼鏡店都有由三億康科技發展北京有限公司提供的產品,每家眼鏡店被要求,每年至少購買六萬元三億康公司的產品。內部人士透露,“愛眼工程和三億康是一個整體,三億康公司總經理是劉金順的夫人,劉總在北京那邊抓愛眼工程,三億康公司反過來是劉總的資產”。
號稱慈善機構實為私人公司
中華學生愛眼工程的宣傳冊上印著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的官方文件,劉金順也稱是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派出的工作人員。但記者向國家相關部門采訪后得知,該工程委員會為虛構機構,也沒有叫劉金順的人。
在愛眼工程宣傳冊上,有份出自香港的注冊證書,記者來到香港調查發現,2010年一家中華學生愛眼工程促進會有限公司注冊成立,公司性質是私人,注冊資金10000港幣,注冊人正是劉金順。而印制在宣傳冊上同一個編號的注冊證書,有限公司四個字不見了,中華學生愛眼工程促進會有限公司,搖身一變成了中華學生愛眼工程促進會。
記者在北京市工商局網站上查詢三億康發展有限公司,發現企業狀態顯示的竟是吊銷,吊銷時間為2011年3月12日。
一個工作人員稱:“現在的老百姓,沒有特殊的營銷手段你蒙不到他。 ”
劉金順說:“表面上是公益,實際是暗藏商業,而且公益是一個幌子,拿著公益這個帽子戴在上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