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3月16日消息(記者 楊超 實習記者 李貴成)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隨著產銷量超過1800萬輛,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汽車產銷大國,與此同時,汽車消費服務中的問題也日益凸顯,關于汽車消費的投訴量再創新高。最新調查也顯示:近四成的中國消費者認為汽車銷售商夸大或虛假宣傳。
由于近年來消費者關于汽車質量、服務的投訴急劇上升,因汽車質量問題以及多種因素導致的事故也不斷發生,讓人們對“汽車消費與安全”的話題格外關注。中國消費者協會秘書長楊紅燦表示:
楊紅燦:全國各級消協組織2011年共受理消費者投訴607263件,其中共受理汽車投訴16805件,同比增長19.2%,投訴量再創新高。
從另一個投訴平臺——中國質量協會收集到的用戶投訴來看,情況也不容樂觀——2011年全年共收到汽車用戶投訴10681例,投訴涉及質量安全與服務安全的問題比例也是持續上升。中國消費者協會今天公布的“汽車安全消費調查報告”使消費者的意見和訴求更為細化的展現出來。這份報告對全國的一萬四千多名消費者進行了調查,在車輛售前商家的宣傳和售后實際使用情況的是否一致的問題上,超過半數的人認為不一致,其中很多消費者表示售前售后兩重天。中消協投訴部副主任皮小林告訴記者:
皮小林:37.8%的消費者認為汽車銷售商存在夸大或虛假宣傳問題,其中認為存在夸大宣傳的占33.7%,認為存在虛假宣傳的占4.1%。
對于目前汽車服務中存在的問題,被訪者認為主要集中在“缺少公正、清晰的服務標準”、“維修、服務價格不透明、多收費、亂收費”等多個方面。約三成的消費者對汽車的安全服務提示性信息不滿意。
皮小林:價格不透明、服務標準滯后成為汽車維修服務的短板,其中維修服務價格不透明占在被調查中占5140人,缺乏公正、清晰的服務標準的占4743人。
在參與此次調查的被訪者中,接近六成的人有購車意愿,他們購車時最關注的因素是“安全性”和“價格”,其次,動力性、售后服務等被看重。面對消費中種種問題,消費者對于即將出臺的汽車三包規定普遍充滿期待:
皮小林:93.3%的消費者對汽車三包規定發揮積極作用充滿期待,其中,選擇非常期待比例的占66.3%,認為有些作用的占27.0%。
目前,我國已逐步進入汽車社會,汽車消費及駕乘安全對普通家庭和消費者的影響越來越大,如何更好地提高汽車消費安全狀況,維護消費者的安全權、生存權已成為無法回避的問題。而面對廠商具有的強勢產品話語權,消費者的維權之路則更顯艱難,因而相關法律法規如汽車召回條例、汽車三包法規、細化的汽車安全技術標準等的出臺則更顯緊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