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代號”和“暗語”與“上司”單線聯系,喬裝打扮,不能向家人或朋友透露行蹤,還要學會跟蹤和“甩”掉對手……今年的3·15晚會上,多家“行業(yè)巨頭”、多種違法亂象遭到曝光。央視記者以“無間道”式的臥底拍攝方法,深入到生產第一線,打入對方的營銷團隊,以打工或體驗的方式,去搜尋并掌握第一手的事實與證據。20多路記者在十幾個省市深度追蹤調查,最終精心制作出了9個專題節(jié)目在晚會上呈現。
不少觀眾看了節(jié)目后都在猜測,這些珍貴的調查證據是怎么拍攝的?央視記者如何就能捕捉到違法畫面?昨天,多位暗訪記者接受訪談,透露了節(jié)目背后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麥當勞(微博)后廚有“暗語”
麥當勞臥底記者小張:最初之所以選擇麥當勞是用了反向思維,我們在想除了臟亂廠、黑工廠、黑作坊,有著嚴格標準或者是非常良好企業(yè)形象的企業(yè),會不會在種種光環(huán)背后,存在“燈下黑”的情況?我變成麥當勞員工用了將近3個月時間,還發(fā)現了額外的細節(jié),就是當麥當勞后廚某一種食物超出了它所規(guī)定的保質期,或者即將要過期的時候,后廚的員工或者經理就會用約定俗成的暗語通知前方服務區(qū)員工,然后大量售賣。比如說鹽酥雞翅就要過期了,后廚人員就會向前方人喊“鹽酥雞翅好吃”,這種暗語只有麥當勞員工聽得懂,但是對于消費者而言完全不明白。
“潛伏”半年拍到調包畫面
家樂福臥底記者老馬:去年2月底左右的時候,家樂福被曝出價格欺詐門事件,此后我們就開始細心、留意觀察家樂福,去年底我以員工身份進入家樂福。柴雞和三黃雞調換的場景非常難抓拍到,第一次是偶然拍到,第二次大概費了一周左右的時間。當時是在下午3點多鐘,趁著顧客非常少的時候,員工給柜臺補貨,從一個袋子里面拿出來,然后分成兩邊,小的放在柴雞這邊,個兒比較大的、顏色比較白的,放在肉雞這邊,這個畫面被我們拍到了。為了避免是一種偶然,我們就需要再一次去證實,第二次大概費了一周左右的時間,才把這個畫面拍到。
返包食品的拍攝是因為臨近下班時我觀察到了一個細節(jié),有員工在把冷凍柜里食品的外包裝去掉。當時我們就產生了懷疑:會不會把這個包裝拆掉之后,第二天再重新包裝、打上標簽?但是怎么去證實,我們就策劃了很久,通過一個辦法,就是在快下班的時候,買了一盒雞胗,把整盒雞胗做了記號,然后再送回超市里,第二天早上9點剛開門,再趕到家樂福,把全部雞胗買回來。據3·15晚會導演透露,老馬臥底家樂福長達近6個月時間,連春節(jié)都沒能回家過年,在剛進家樂福時,因為長期需要用刀剁生鮮食品,以前又沒干過這種體力活,連胳膊都腫了。本報記者 楊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