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徐杰 發自浙江江山
平日里并不顯眼的“滅火器”登上了今年央視“3·15”晚會,一夜之間成為焦點。最新消息稱,被曝光的消防器材企業已被責令停產整頓,2家企業案件已被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1家企業案件已由質監部門立案調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早在6年前,浙江江山市消防器材企業同樣因為生產假冒以及不合格滅火器被央視曝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消防產品行業參差不齊,造假企業在擠壓正規企業的生存空間,一場全國范圍內的行業整治風暴或將到來。
產品流向存疑
據央視“3·15”晚會報道,浙江東順消防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順消防)是浙江江山一家專門從事消防產品生產的企業,該公司在國家消防產品質量信息網站上申報的滅火器磷酸二氫銨的含量是50%,產品標簽上標注的也是50%,然而在暗地里改成了20%。滅火劑的含量從50%換成20%,一個滅火器的成本就降低3到4元。
另外,東順消防還打起了滅火器筒體的主意。按國標,筒體鋼板應該有1.15毫米厚,而他們的鋼板厚度只有1.1毫米。
據悉,由于外觀顏色無法區分,以含量20%磷酸二氫銨的滅火劑冒充50%含量的非常普遍。在滅火劑上偷梁換柱,在筒體上偷工減料,加上一套應付消防檢查的技巧,再配上正規的身份證,一個合格的滅火器就出爐了。
一位龍江消防的工作人員承認,在真正滅火時卻并不 “消防”,“有的時候噴不出來,有時滅不了火,不著火就萬事大吉!
江山市3月19日通報稱,東順消防、浙江金扇消防設備有限公司的不合格產品貨值達到公安機關立案標準,案件已被移送公安機關立案作進一步偵查。三鑫消防器材廠因涉案不合格產品貨值較少,由質監部門立案調查。龍江消防設備有限公司、科興消防裝備有限公司的抽檢產品已送權威機構檢測,待檢測報告出來后再作處理。
東順消防位于江山市賀村鎮機電工業園區,3月19日該公司有關工作人員稱:“目前公司已被查封”!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咴诂F場看到,該公司廠房規模較大,大門緊閉,通過窗口還可以看到倉庫堆積如山的滅火器。
目前備受關注的是這些公司的偽劣產品的流向!懊考移髽I都有固定的銷售渠道且都不一樣,目前主要是讓他們主動召回”,江山市質監局局長程錫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具體的市場流向目前正在清查當中。根據江山市通報稱,截至17日,已召回手提式干粉滅火器1477只;下架手提式干粉滅火器4006具,消防過濾式自投呼吸器180具,消防服120套,滅火毯150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東順消防主導產品為“金熊牌”和“金龍牌”滅火器,該公司消防產品曾進入銷售和施工安裝企業名單的公告。
消防經濟成規模
實際上,這并非浙江江山消防產品第一次因質量問題被媒體曝光。2006年9月6日,因假冒以及不合格滅火器問題,江山市消防器材企業被央視《360度》曝光,當時查處消防器材案件4起。同時,江山市隨即針對消防器材產品定為“質量年”。
為何造假總是屢禁不止呢?江山市質監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原因比較深層次,一言難盡”。截至2011年,江山市共有消防器材生產企業90余家,20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20家,5000萬元以上9家,億元以上2家!爸行∑髽I多,質量水平參差不齊!睒I內人士稱。
當地一規模較大的消防器材生產企業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有些經營地點在江山外,上萬余人在外經營維修消防器材,全國縣級以上的城市設立了上千個經營點”。在江山市,消防器材產業已成為該市特色產業,已形成淤頭鎮、新塘邊鎮等消防器材基地。2010年消防器材總產值達18.7億元,同比增長23.1%;2011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3.5億元,同比增長25.8%,而這一年全市工業總產值為430.8億元,消防產值約占6%。
行業快速增長
有市場分析稱,消防概念股走強和校車概念股類似,當行業中非上市公司的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給上市公司帶來一定的想象空間。2010年,天廣消防(002509,SZ)、堅瑞消防(300116,SZ)等進入資本市場,這些公司業績快速提升。此外,威海廣泰(002111,SZ)2010年收購了北京中卓時代,正式進軍消防車領域,成為該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目前仍沒有江山的消防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敖奖就恋钠髽I創辦的時間較晚,多在2000年前后,而上述上市公司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創辦!闭憬畎蚕姥b備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國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曾任江山市消防器材產業協會總會會長的江山市銀劍消防成套設備有限公司毛謙孟認為,雖然近來來,消防產品行業取得了較快發展,但仍然存有較大市場潛力。
整治風暴或至
問題曝光后,江山消防工業園區一規模較大的消防產品生產企業主認為:“這不僅對江山當地消防器材產品造成了不利影響,同時對整個消防產品行業帶來了負面效應”。“市場上,有些產品連磷酸二氫銨的滅火劑都沒有!币晃徊辉竿嘎缎彰南喇a品生產企業負責人介紹,他已在該行業呆了10年,“目前曝光的是行業的‘潛規則’”。
楊國建認為,消防產品屬于特種商品,國家有相關嚴格的生產審批程序,正因為這樣的特殊性導致外界認為有高利潤,同時企業缺乏一些合理的引導及辦理證件方面的便利,使得一部分企業匆忙上馬后才發現投資是錯誤的,但是迫于方方面面的壓力也不得不鋌而走險在無證狀態下生產和偷工減料來緩解投資帶來的壓力。“而實際上高利潤時代已經過去,目前正常利潤在8%~15%”。
楊國建稱,消防產品造假還與目前行業規范不夠健全有關,比如,生產企業的質量賠償制度、懲罰制度、新上馬企業的證照辦理問題等。特別對消防新產品、新技術更是缺乏引導和明確的規范。消防產品是屬于特殊商品,在取證、生產、銷售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然而一些技術、新產品就被列在取證的對象之外。
日前,央視報道稱,河北省公安消防總隊近日公布了2011年對全省境內的消防產品監督抽查情況,結果顯示,目前市場上部分消防產品質量堪憂。而山東青島借“3.15”東風,刮起消防產品打假風暴。
浙江省質監局日前表示,下一步將會同消防部門,在全省范圍開展消防產品專項檢查與整治規范工作,并指導地方政府突出抓好產品質量企業主體責任,推動落實企業簽訂自覺履行主體責任承諾書,進一步加強行業自律。
楊國建稱,從短期來看,將促進產業健康發展,但長效來看,現在仍然是問號。據其分析,目前行業內企業參差不齊,一些造假產品擠壓著規范產品的市場空間,此次質量風波后,很有可能迎來一次全國范圍內的整治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