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培報告門演變成羅生門
對于雅培被指“最差奶粉”的報告,中美專家一致否認曾參與調研。CER報告權威性遭質疑,雅培發律師函要求道歉
“雅培質量門”新聞追蹤
羊城晚報訊 記者陸志霖報道:CER Research發表報告稱雅培為“最差奶粉”(詳見本報3月25日A5版)。事件經過3天的發酵,儼然已成“羅生門”。不僅CER Research發布報告的目的性和權威性引來質疑,就連報告中出現過的六位專家也一致“反擊”。繼三位教授發聲明表示觀點遭惡意利用后,昨日事態已經演變成,中美專家一致否認曾參與CER報告調研。雅培方面已經通過律師事務所向CER發出律師函,要求公開道歉,承認該報告內容虛假。而CER Research的相關聯系人Graham Earnshaw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CER Research確實專門為海外基金、投行對中國企業進行調查服務,而非科研機構,但他否認此次報告是受他人委托而進行的。
CER被指有傾向性
與初時眾人的焦點都集中在雅培身上不同,事件經過3天的發酵,陸續有人將視線轉移到發布機構香港CER Research公司身上。
媒體調查發現,香港CER Research公司是2012年注冊成立,與上海一家廣告公司隸屬于同一家機構,其官網的上海電話和上海晏然廣告傳播有限公司的電話竟然完全相同,同為“021-51879633”。
在官方網站上,CER描述自己是一家在中國的投資研究公司,能提供調研報告、尋找投資、危機管理、進攻/防守咨詢、企業財務和資金籌集策略、法醫審核、每月每季度內部審核等多項服務。記者看到,在其網頁上,甚至還列出了CER報告對三家在美國納斯達克(微博)上市公司股價的影響(見下圖)。當CER發表對某公司負面報告后,該公司的股票就會在突然出現大幅下滑。如2010年10月14日,CER曾發表過針對開元汽車(AutoChina)的商業模式和現金流等問題,使得后者在美國納斯達克的股價從當時的25.46美元降到了后來的18.90美元。
為此,CER Research發布報告的目的與權威性馬上引來質疑。
CER Research的相關聯系人Graham Earnshaw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CER Research確實專門為海外基金、投行對中國企業進行調查服務,而非科研機構,但他否認此次報告是受他人委托而進行的。
對此,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下設的嬰幼兒配方粉委員會國際專家組成員丁宗一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要看報告是否權威首先要看發布的機構是否是有資質的第三方科研機構”。
科學傳播公益團體科學松鼠會也發文指出,這份研究報告的標題用了非常帶有傾向性的字眼:“雅培喜康寶1段,邁向營養不良的第一步”,并且報告中也沒有展示其他5種奶粉的品牌名稱以及檢測結果,“不像是一份市場分析報告應有的客觀態度。”
六位專家一致“反擊”
報告出來后,截至昨日,已經有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食品科學部門副教授、主任Scott A. Rankin,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裕明,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劉靜,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系副教授馮翔,以及新西蘭克萊斯特徹奇奧塔哥大學兒科系主任兼教授Andrew S Day先后發表聲明,表示對報告背景、內容、過程和結果毫不知情。
雅培公司昨日再向羊城晚報發來鄭重聲明,稱“雅培已與報告中所提及的6位專家取得聯絡。其中,報告中提及的3位中國專家表示CER從未就報告中的數據結果與他們聯絡,因此他們從未對CER報告發表任何觀點。這6位專家表示,這份報告和它的結論不具有效性,在發布之前也未經過任何科學層面的核查。因此,有5位專家已要求撤回該報告,或者把他們的名字及用他們名字發表的相關言論從報告中刪除。”
此外,雅培方面已經通過律師事務所向CER發出律師函,再次指責“對于雅培配方奶粉不符合中國標準的指責全然沒有依據且完全虛假”,并要求CER從網站上刪除該報告,并在網站上向雅培公開道歉,承認該報告內容虛假。
新聞鏈接
雅培“報告”惹出蹊蹺嬰兒配方粉標準:
乳清蛋白指標“有名無實”
尚無可靠檢測方法
羊城晚報記者 陸志霖
根據CER Research的報告,雅培樣品中的乳清蛋白與酪蛋白的比例為41%∶59%,而中國的新國標要求嬰幼兒配方奶粉中乳清蛋白與酪蛋白的最低比例不能低于60%∶40%。為此,報告稱,雅培的樣品既不符合中國的奶粉標準,也不符合國際標準。然而,記者多方采訪發現,乳清蛋白比例在國際上并無標準,而國內的乳清蛋白指標由于目前還無可靠檢測方法,也是“有名無實” 。
乳清蛋白比例非必須指標
在母乳中,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為80%∶20%,因此,中國的新國標要求嬰幼兒配方奶粉中乳清蛋白與酪蛋白的最低比例不能低于60%∶40%。
黑龍江省乳品工業技術開發中心高級工程師李濤告訴羊城晚報記者,6∶4的標準最早在1989年版的配方奶粉標準中出現,2010年新國標制定時繼續借用。“但即使是新國標,也沒有將乳清蛋白比例列入必須性的指標。”
記者又查閱了發表在《中國詢證兒科雜志》2006年4期的《嬰兒配方粉成分的全球標準》,其并沒有對乳清蛋白和酪蛋白比例的規定。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下設的嬰幼兒配方粉委員會國際專家組九名成員中唯一一位中國專家丁宗一表示,“國際組織從來沒有對乳清蛋白與酪蛋白的比例進行過任何規定。”
那是否就意味著國家標準比國際標準高出一籌?“不見得。”李濤表示,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發布的CODEX嬰兒配方粉標準只是推薦營養型標準,并非產品標準。“在國際上,很多產品執行的是企業標準,乳清蛋白的比例普遍在70%左右。”
廣州柏賽羅藥業也向香港出口嬰兒配方粉,但其董事長貝慶生告訴記者,香港并無制定標準,只是建議按CODEX標準生產,因此柏賽羅按新國標生產并出口。
目前尚無可靠檢測方法
據李濤透露,之所以新國標沒有將乳清蛋白比例列入必須性的指標,很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國內尚無可靠的檢測方法。事實上,CER也承認,報告中一些測試所采取的方法目前尚無被證明為有效。
此種說法也得到了貝慶生的證實。他告訴記者,在嬰兒配方粉的各項檢測中,并不會檢測乳清蛋白與酪蛋白的比例。“目前的檢測方法根本檢不出來。”
那6∶4的乳清蛋白與酪蛋白比例,企業又是如何做到呢?貝慶生告訴記者,只能通過計算。根據牛奶乳清蛋白的含量為24%計算,再加入乳清蛋白粉,使其達到60%以上的比例。“監管部門也只是通過抽查生產記錄,看是否添加乳清蛋白粉來進行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