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27日訊近日,有媒體曝光渣打銀行(微博)“現貸派”存在高利貸之嫌。經中國經濟網記者查找,近兩年來,渣打銀行“現貸派”已遭到媒體七次曝光,有客戶投訴,渣打“現貸派”存在消費陷阱,客戶經理涉嫌欺詐等問題。昨日,記者致電渣打銀行總部詢問“現貸派”相關事宜,渣打相關負責人表示,“現貸派”宣傳材料與實際收費相符,且渣打工作人員未有誤導客戶的行為。
深圳徐先生:“現貸派”成高利貸
2012年3月16日,深圳徐先生指責渣打銀行的“現貸派”有高利貸之嫌,認為該銀行業務員嚴重誤導消費者,該貸款收了貸款利息還收賬戶管理費,甚至在貸款合同中還暗藏合同陷阱,管理費+利息+合同陷阱暗藏的罰息相當于“高利貸”。早在2010年12月,徐先生幫渣打銀行業務員完成了期限2年貸款10萬的任務,13個月后發現賬戶扣費竟達7.15萬元(每個月平均5500元),還欠銀行5.8622萬本金。10萬元的貸款一年之后變成了13.0122萬,加上利息和管理費兩年預計費用接近15萬。最后,徐先生發現該業務員已經離職。據了解,徐先生單位還有6位同事,也受徐先生影響團購辦理了“現貸派”,而一些同事也遇到了繳費利息與宣傳不相符的苦惱。
有媒體暗訪查證,發現渣打銀行存在理財經理介紹“現貸派”時不提罰息,有的業務員教客戶造假等行為。
杭州呂先生:管理費有玄機 涉嫌欺詐
2010年,杭州工作的呂先生向媒體投訴,當初看到“現貸派”的宣傳頁面,申請了貸款;鶞世蕿槊磕 7.9%-9.9%,呂先生的核準貸款為4.9萬元,按照8.9%的利率來算,呂先生兩年應付利息為4361元,并不算多。待到他把手續辦妥準備貸款時,客服人員才告知還有不到1%的手續費。呂先生沒怎么細看合同就簽了。等到還款時才發現每個月要交240元的賬戶管理費。
有媒體走訪了渣打銀行廣州花城支行,對于“為何在宣傳頁面和還款計算器上不體現管理費,是否存在誤導行銷”這個問題,一位客戶經理承認:“從前也有客戶這樣問我,但是這是總部規定!睂τ谟浾摺懊總月的管理費如此之高,會進行哪些方面的管理”的問題,該經理不予回答。而在客戶詢問能否將管理費視為利率時,該經理則委婉表示:“對內不能這樣講! 時代周報報道該案例時稱,渣打現貸派涉嫌欺詐。
網友指責:個人信用記錄竟遭抹黑
有網友在天涯社區發帖投訴渣打銀行“現貸派”,2007年11月,在渣打銀行申請了“現貸派”產品,等額本息的月還款方式,并且于當就月開始還款,每月還款日為月底。在2008年2月,該網友看中了一套商品房,并且支付首付,當同工行申請房屋貸款的時候,銀行告知在中國人民銀行的“個人征信系統”中有一筆渣打銀行的貸款,一共還了三期,其中有兩期是顯示逾期還款,并且以個人信用有問題,拒絕貸款。該網友與渣打銀行多次聯系,都被告之在渣打銀行系統記錄顯示個人還款記錄完全正常。最后,此事一直未得到渣打銀行的回復。
北京李女士:事后才知管理費高過利息總額
北京的李女士在貸款專員的介紹下,登錄渣打銀行官網“現貸派”頁面,發現輸入貸款金額“100000”元,期限“24個月”,在6.65%的基準年利率打9.5折的基礎上,每月還款額為4543.51元。按照這一每月還款額,兩年后連本帶利總共就10.9萬元左右!八阆聛砝⒉坏1萬元,挺合適。”但是李女士隨后注意到,就在每月還款額的下方,還有一行小字:“每月收取貸款管理費490元。”按照這個數字計算,24個月需繳納的賬戶管理費總額為11760元,這一費用甚至超過了9000多元的利息總額。之后,貸款專員才透露了還有管理費。李女士對此頗為不滿,“其實賬戶管理費才是銀行真正收取的‘大頭’,這么高的一筆費用為什么不在一開始就透露?”
事后,渣打銀行方面相關負責人解釋,賬戶管理費屬于金融服務費用,跟利率是兩個概念,兩者不能簡單相加。針對消費貸款,銀行要提供客服熱線、免費開設還款專戶、安排每月還款提醒等金融服務,因此收取“管理費”無可厚非。
渣打“現貸派”賬戶管理費最貴 業內人士:就是變相利息
據媒體報道,有客戶抱怨自己被騙了:“看似年息7.9%,實際上要將近20%。”“現貸派”的還款為定額還款,即本金和利息需按月還付,仔細計算,以10萬元一年期為例,年息為7.9%,每月還款為9481元,也就是說表面上貸款額為10萬元一年,每月還款額為每月還款額+賬戶管理費49元,到期共還款113779元,年利率大約為13.78%,已高于信用卡取現的利率。另外,原渣打銀行上海分行客戶理財顧問王小姐也透露!艾F貸派的年息為7.9%-9.9%,每年有1%的手續費,每月有0.49%的賬戶管理費,以年息最高9.9%計算,加上1%,再加上0.49%×12(月),它年貸款利率最高可達16.78%!
個別金融業內人士稱“賬戶管理費就是變相的利息”。有關專家表示,“利率和管理費都是可以收的,管理費可以單獨收。只要利率不超過36%就不算高利貸。”但就銀行的收費而言,確實需要制定一個統一規范的標準,以遏制亂收費等不良現象。
為套客戶不標雷區專家:被誤導的現象難以避免
據媒體報道,渣打一直高調宣揚其“現貸派”政策:以“無抵押無擔保,最高可貸30萬人民幣,手續簡單,資料齊全,最快4個工作日放款”。但事實并非如此。據了解,一般客戶只能貸款3-10萬元左右。只有銀行行長級別的人物才能拿到更高額度。其中還有很多“隱形收費”,可以計算出,現貸派最高手續費高達16.78%,也就是說,貸款10萬元,一年手續費就要收取1.678萬元。而這些,在產品宣傳冊中是沒有的。
“因為看不懂說明書,只能聽理財經理的,更確切地說,是相信渣打銀行是150余年的老店聲譽。結果,被誤導的現象難以避免。外資行做的是品牌,一旦品牌受損,以后的業務肯定受影響。”一位知名經濟學家表示。
渣打中國街頭推廣“現貸派”
有媒體發現渣打業務員走上街頭,發放其“現貸派”產品宣傳頁。有位個人銀行業務拓展顧問表示,這是推出的‘路演活動’,近期每個星期都會走上街頭開展一回,意在宣傳,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渣打銀行,同時也宣傳相關貸款業務。
據了解,無擔保個人貸款業務,算上0.49%/月的管理費用,年息將高達10%以上。對此,某股份制銀行個人銀行業務部負責人表示,渣打銀行在放貸方面一直都采取激進的政策,此次又輔以上街宣傳,短時間內可爭取一點市場份額,沖擊一下當地市場,但長此以往壞賬率問題可能也會顯現,優質客戶也難以很好地積聚。奇怪的是,就在多數外資銀行通過加大攬儲力度、縮減貸款額度放大分母來應對年底即將到來的存貸比監管大限時,渣打銀行卻在大力度地宣傳貸款。
回顧“現貸派”近兩年來所暴露出的種種問題,難道渣打銀行產品宣傳中誘人的優惠政策只是“看上去很美”?昨日,記者致電渣打銀行進行詢問,關于“現貸派”是否涉嫌高利貸,銀行客服人員是否存在誤導行銷的行為,渣打銀行總部媒體傳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渣打銀行“現貸派”宣傳材料均列示利息與貸款管理費的收取,并未有與實際收費情況不符、曲解、誤導之情形。渣打對所有銷售“現貸派”的前線人員都進行了嚴格的上崗培訓,要求其在銷售過程中詳盡告知相關貸款的利率及管理費的收取標準及收取方式。另外,貸款利率、管理費等收取方式,銷售人員需逐條解釋客戶告知書內容,對相關條款做重點提示。為進一步避免銷售中的溝通不當和疏忽,渣打銀行特別要求除最后文件簽署處外,申請人還需在貸款管理費、利率條款旁小簽,以表明申請人已了解并接受該等費用的收取。
目前,媒體所曝光“現貸派”的問題,以及客戶投訴的情況均與渣打銀行的解釋有很大出入,中國經濟網將繼續跟蹤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