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 本報記者 仰山
網購、團購食品目前成為不少人熱衷的購物形式。日前,本報曾報道過同一廠家生產的同一種醬鴨舌,消費者王先生從大商場買過醬鴨舌吃完后,又從網上購買兩包這種醬鴨舌,拆開來一吃,全家人都覺得這種醬鴨舌跟商場里買的吃起來不一樣,口感遠沒有商場里買的細膩。王先生仔細查看外包裝發現,出廠不過1個多月。王先生懷疑網店修改了產品外包裝上的生產日期。為此,記者致電生產這種醬鴨舌的位于溫州的工廠,對方告訴記者,網店是否修改生產日期,他們也不好說。
此事見報后,本報接到市民孫曉(化名)和孫雪(化名)的電話。孫曉告訴記者,她曾在國內一家知名團購網站工作過,該網站為更好地促銷小包裝食品,她的部門經理曾在去年自購打碼機,隨意調食品生產日期,讓她往食品小包裝上打印生產日期。
孫雪說,雖然她沒參與打印,但孫曉打印的事她都看在眼里。
1個月打印四五千個生產日期
近日,孫曉和孫雪走進本報向記者講述了打印生產日期的經歷。孫曉說,去年4月,她應聘到北京一家團購網站大連分公司工作。“從去年10月28日起,我的上級部門經理就讓我往一種韓國咖啡小包裝上打印生產日期,這活我一直干到去年11月下旬,共打印四五千個小包。”孫曉說,其間,她還給一款香酥魚片小包裝上打印過生產日期。
孫曉說,這種咖啡實際是以一個密封大包進口到國內來的,在這個密封大包里有100個小包。將大包裝打開后賣里面的小包裝,是團購網站的一種盈利模式,部分消費者不愿意一下購買一大包,他們更青睞于買這種小包。當時,網站購進這批咖啡時,代理商給了他們若干個寫有正常生產日期的外標貼,她想將這些外標貼分別貼在小包裝外,但部門經理不同意。部門經理表示,如果消費者看見小包裝外面的生產日期不是打印上去的而是貼上去的,會產生質疑。因此部門經理特意購置打碼機,讓她往咖啡小包裝上打印生產日期。
“開始,打碼機上的日期是部門經理調好的,后來,他也不管了,讓我隨意調碼隨意打印。”孫曉說,因為打印了兩種食品的生產日期,而香酥魚片還是大連本地產的,因為部門經理暗示她生產日期不但可以隨意打而且時間越靠后越好,她在切換日期時根本沒有按真實生產日期打碼,打印上去的生產日期時間都是晚于生產日期的,她還清楚地記得一包咖啡的生產日期本來是去年1月份的讓她給調到了7月26日,咖啡的保質期是18個月,這樣一來到期時間被人為延長半年。
怕捅碎包裝日期只印在包裝兩端
孫曉說,因為生產日期是后打印上去的,為了不捅碎外包裝,她只能將日期打印在外包裝兩端。因為工作量較大,將日期打歪打偏打模糊的情況時有發生,有時她也會聽到消費者的疑問:“這包咖啡的生產日期怎么只有一半?”但都讓他們給搪塞過去了。
記者從網上搜索到這種咖啡的團購網頁,發現大連站的團購網頁已沒有了,但吉林站團購網頁還在,吉林站僅8月份組織的一次團購人數就超過1萬。
咖啡小包裝上本來沒有生產日期
記者從我市一家大型超市里韓國產品專賣區里見到這種韓國咖啡,一個密封大包里有100個小包,小包不單獨零售,在大包外包裝上有韓文注明的該產品的有效期為2012年7月23日,此外,外包裝上還有一個白色貼紙,上面用中文寫明咖啡品名、配料、凈含量、儲存條件、保質期、原產國以及生產日期等。記者將大包打開后,發現小包上沒有生產日期。
據國家《進出口食品標簽管理辦法》規定,進口食品標簽須事先經過審核,取得進出口食品標簽審核證書后,進口食品標簽必須為中文標簽。標簽內容不僅和外文內容完全相同,還必須包括:食品名稱、配料成分、凈含量和固體物含量,原產國家或地區,商品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信息,這些信息必須是中文黑色字體。
昨天下午,記者聯系了該團購網站大連分公司負責人并向他反映孫曉和孫雪舉報的事情,負責人表示,他剛回到大連,對于記者所說的情況并不知情,他需要層層核實后才能給記者一個答復。 昨天下午,記者再次聯系孫曉,孫曉告訴記者,在記者給該網站大連分公司負責人打完電話后,負責人向她了解情況,她如實告訴了該負責人,負責人對她說,如果她向記者舉報這件事,記者將這件事披露,她自己恐怕也得承擔法律責任。孫曉表示,因為這家公司是在北京注冊的,過幾天她會向北京相關部門舉報,如果相關部門認定她在此事上有責任,她愿承擔責任。
網上賣打碼機聲稱專為過期食品準備
記者從網絡平臺上發現,打碼機是一種熱銷產品,在一家大型網站記者搜索“打碼機”,一下就跳出2084件相關商品,價格從幾十到幾百元甚至幾萬元不等,網上一款售價為66元的手動打碼機,30天內售出553件。店主告訴記者,現在買打碼機不但配有一個機子,還送一瓶專用墨水,一套字模,11塊棉布,操作起來實用方便,想要什么日期就可以調成什么日期,雖然打印出來的日期沒有上萬元一臺的噴碼機清晰,但絕對保證不掉色。
進入另一個售賣打碼機的網店,記者看到這家網店的宣傳語是“本打碼機沒有噴碼機好看,但絕對實用,解決超市生產日期過期所帶來的損失,實在是您最佳的選擇。”而這樣的宣傳語不止一家網店在用。其中一家網店店主跟記者聊天時說,來這里買打碼機的基本都是賣食品的,一些食品因種種原因過期,為減少損失,花不到100元買個打碼機是最合適的。
一位已轉行的進口食品銷售商告訴記者,貿易公司從國外進口食品后,向商場超市供貨,當產品快過期時,商場不會承擔這塊損失,全部要退還給經銷商。國外很多廠家也不接受退貨,因此的確有人偷改食品外包裝上的日期,更改日期只需買一個手動打碼機和一瓶專用液體,用液體可以將產品包裝上打印的原生產日期擦掉,再打印上新生產日期就可以了。
近年來,圍繞食品生產日期產生的負面新聞頻現報端。在超市購買食品,有的消費者會發現外包裝上貼個注明生產日期的標簽,而撕下這個標簽后發現下面還有日期,這個日期跟上面貼的完全不一樣,這往往讓消費者一頭霧水,到底以哪個為準誰也說不清楚。除了像這樣的“雙胞胎”標簽外,有的食品甚至成了“早產兒”,3月份出售的食品生產日期卻是4月份的,有商家對此解釋是廠家操作失誤,但內情究竟怎么樣,消費者卻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