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類香精真夠牛 能讓豆油變香油
食品香精能將豬肉變成牛肉或羊肉,油類香精毫不遜色,只要滴入幾滴,價格低廉的豆油就徹底改頭換面,變成了身價不菲的花生油和香油。本期新聞實驗室視頻版,將與您一起見證“食用油變身”的“奇跡”。爆笑劇場《勾兌油———“大腕”版》也將在官方微博(@都市女報新聞實驗室)同步播出。“便宜豆油滴上幾滴香精再加點色素,立馬變成花生油或香油了。”濟南食品工業協會秘書長劉慶年透露,隨著食用油價格上漲,一些不法商人動起了歪腦筋,用廉價香精勾兌出假花生油和假香油,從中謀取暴利。油類香精真能勾兌出以假亂真的花生油和香油嗎?
廉價油多為勾兌油
記者走訪了濟南市區幾家大型超市,發現瓶裝香油25元左右,5升桶裝花生油價格一般在120元左右。市區周邊的一些農貿市場,同重量的香油僅13元,桶裝花生油價格50多元。同等重量的食用油,為何價差如此之大?在濟南民族大街市場,一名商店老板透露:“市場上買到的花生油有的是用色拉油或大豆油,加上香精和食用色素勾兌的,在段店批發市場就有人出售這種勾兌油。”
記者來到段店批發市場,這里出售的花生油與香油品牌有20多種。記者在一家商店了解到,20公斤一桶的花生油,價格在220元左右。記者詢問是否有“低價花生油”,店主說:“有,都是飯店進貨的來買。”“不是有香精勾兌的嗎?”記者干脆追問。聞此,老板小聲說:“便宜花生油都是豆油勾兌的,過濾不好的還有沉淀物。”隨后,記者果然在一些在售的廉價花生油中發現了沉淀物。
記者又在一家現磨香油店鋪了解到,很多廉價香油是用香油香精與色拉油或豆油勾兌出來的,這家老板說:“有專門推銷這種香精的人上門推銷過,香油味非常濃。”他透露,推銷人員還當場做了實驗,用普通油和香精勾兌出一碗香油,“我賣了十幾年油了,都很難分辨出真假”。
這名老板說,香油的主要原料是芝麻,價格本身就比較貴,再加上磨制成本,價格就更高了。如果用香精勾兌,成本就只有1/3,所以很多商販是經不起誘惑的。
香精味沾手洗不掉
記者又來到位于天橋附近的食品添加劑市場,在一家專賣店里發現了名為“花生油香精”、“香油香精”的兩種凈重500克的桶裝香精,售價分別為35元和30元。
店老板稱,這兩種添加劑主要用在食品中增加香味,但她承認有些商人專門購買這種香精勾兌食用油。只要在食用油中添加很少劑量的香精,就能把食用油原本的味道完全遮蓋住。
在這家店里記者還發現了檸檬黃色素,“只要掌握好濃度,就可以隨意改變油的顏色。”這名老板說。記者分別購買了“花生油香精”、“香油香精”,打開瓶蓋后兩種香精都散發出濃郁的香味,瓶內是淡黃色透明液體,這種液體沾在手上后,香精的味道用香皂也一時無法洗掉。
氣味色澤可以亂真
為了驗證“花生油香精”、“香油香精”能否勾兌成花生油和香油,實驗人員購買了一瓶豆油。
首先,實驗人員將買來的豆油各取50ml倒入兩個燒杯中,編號A和B,分別量取0.02ml的香油香精和花生油香精,滴入A杯和B杯中,靜置三個小時后,A杯和B杯的混合物沒有明顯變化,也沒有出現明顯分層現象。實驗人員再將少量食用色素分別倒入A杯和B杯,靜置三個小時后,A杯和B杯的混合物也無太大變化,食用色素微溶于大豆油。
隨后,實驗人員用攪拌棒對A杯和B杯的混合物進行攪拌,10分鐘后大豆油、香精和食用色素明顯混合在一起。靜置一晚上后,實驗人員發現三種物質已徹底融合在一起,外表色澤光鮮就像剛買的花生油一樣。實驗人員把大豆油和A杯、B杯的勾兌油放在一起進行對比,由于所用香精不同,A杯和B杯顏色出現明顯的差別,大豆油顏色呈淺黃色,A杯的勾兌油顏色稍深,B杯的勾兌油顏色最深。
最后,實驗人員進行氣味對比,發現勾兌的花生油與正品花生油味道無太大差別,而且花生香味更濃;勾兌出的香油與正品香油相比,氣味上毫無差別,只是勾兌出的香油在色澤上沒有正品油自然。
長期食用傷害內臟
劉慶年說,香精加到食用油里勾兌,這種行為是絕對不允許的。“香精實質上是食品添加劑,屬于合法的食品添加劑,一般的飲品里都會添加進行調味,對身體并無傷害。但長期食用勾兌油,對肝、脾、腎會造成傷害,尤其對孕婦和嬰幼兒傷害更嚴重。”
濟南市全誠律師事務所律師李興霞說:“把香精與大豆油或色拉油勾兌充當名牌花生油,違反了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涉嫌欺詐。消費者遇到這種情況,可到工商和質監部門投訴,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如何鑒別勾兌油?劉慶年說,消費者可將少量油滴到手心里,兩手合攏搓至手心發熱,如果是純花生油,會有濃郁單純的花生香味,如果香味不明顯或帶有異味,基本上可斷定為香精勾兌的。這種方法也可以針對香油進行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