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午8時40分,老崔和小顧站在友誼賓館餐廳外,他們的身邊,放著兩個白色大桶、一臺電泵、一根鐵管、一盤電線和幾個網罩。他們在等待進入后廚抽取地溝油。
與人們在街頭常見的一輛三輪車上拉著幾個臟兮兮的黑色鐵桶,收油人用撈勺撈出地溝油不同。老崔和小顧佩戴胸牌穿著統一的藍色工服。他們要做的就是從安裝在餐廳后廚的油水分離器中回收地溝油。
因為回流餐桌等消息曝出,地溝油一度成了讓人聞之色變的詞兒,實際上它渾身是寶。
據統計,北京餐飲業每年產生的地溝油9萬噸,目前北京具備資質回收地溝油的4家企業共能回收近萬噸,經過規范處理,這些垃圾油不再污染環境,更不會成為危害老百姓健康的元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回收變廢為寶,記者跟隨收油工人,記錄下一桶地溝油的變身之旅。
分離
后廚使用油水分離器
友誼賓館餐廳外,老崔和小顧拎起腳邊的工具,走進了二層后廚中。老崔伸手打開灶臺邊的一個不銹鋼鐵箱,鐵箱子中漂浮著一些餐廚殘渣,沒有明顯的 異味。“這個不銹鋼箱就是油水分離器,通過它就能把餐廚殘渣進行油水分離,廢棄的餐廚油在箱子里靜置分層,分離出的油留在上部,污水通過下部管道流入下水 管。”
老崔和小顧是收油員,他們每隔幾天就要到友誼賓館收集一次地溝油。
一旁的小顧放好白色大桶,將電泵機的管子插到濾盒里,管子的一端鏈接到桶口。老崔握住探進了濾盒中的管子,小顧打開電泵,電泵發出嗡嗡的響聲。
不銹鋼箱子里面地溝油的高度開始降低,黃褐色的油隨即流入白色大桶中。四五分鐘之后,25公斤的大桶被裝滿了。小顧關上電泵,將管子插進另一只桶中,“今天差不多能收60斤吧。”小顧收起電泵,開始用網罩撈出鐵箱子里剩余的殘渣。
“有了這個東西,后廚干凈了,管道也不再堵了”友誼賓館的許經理用手比劃著,“以前比碗口還粗的下水管不到一年就變成了小手腕那么粗了,花錢找人再去掏,非常費勁。他們的油水分離器是免費安裝的,每隔兩三天就來收一次。”
北京海糧鴻信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黎東告訴記者,油水分離器不是什么高科技,但非常實用,治理地溝油的效果明顯。公司從2004年率先在 北京餐飲業引進推廣安裝。讓油水分離的裝置并不復雜,油水從后廚灶臺下的管道進入油水分離器后,里面的特殊構造會自動將油、渣、水分開,污油、廢棄物被分 別截留,污水排入下水道。
2008年,經北京市市政市容管委批準,4家企業取得餐廚廢棄油脂回收資質。
黎東說,目前北京市地溝油回收方式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傳統的從隔油池下水道掏地溝油的方式,這種掏的方式不僅落后而且掏出來的地溝油必須經過預 處理、熬制,才能成為工業用油的原料,而且這個“預處理過程也會造成二次污染”。從某種意義說,預處理越多二次污染越多。而油水分離器出來的油不需要預處 理,直接可以進入加工廠作為工業用油的原料。
保存
收集后被送到中轉庫和儲運庫
小顧收好工具,將裝滿地溝油的白桶搬進了面包車,繼續在城區的其他餐館收集地溝油。
傍晚,終于拉滿地溝油的車子一路向西,現在,他們的下一站是西五環附近的衙門口。那里是公司的中轉庫,用于儲存每日回收的地溝油。在庫房中,上 百個金屬油桶整齊有序,分門別類地排放著。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將老崔和小顧他們收集來的地溝油倒進金屬油桶中。“這里就是地溝油暫時的家,要在這里待上幾天 才能換地方。”小顧告訴記者,接下來地溝油的蹤跡將一步步遠離城區。
收集來的地溝油下一個去向是哪里?黎東在一張城區地圖上勾勒出了公司回收地溝油的去向,在城東的高碑店和城西的衙門口附近有兩處中轉庫,作為臨 時存放地溝油的場所。“在這里,大約存儲到150桶至200桶的時候,我們就會再把它們拉到南六環外的葫蘆垡橋附近,那里是公司的儲運庫,能存放更多的地 溝油,也方便大型貨運車輛進出。
運輸車輛在南六環外的儲運站卸下了油桶,從友誼賓館收集的地溝油同早已存放于此的油桶一樣,被裝上了大貨車,它們的下一站就將出北京城,運往北京以南的河北固安。
“根據客戶的需要,在儲運庫的存放量達到一定數量時,就會有大車把它們運到固安的生物柴油加工廠,進行終端處理。”黎東說,我們是嚴格按照政府 的要求,晚上由密封的車統一運送出城,送到有資質的專業處理企業,用于生產生物柴油和其他工業用油。在這個收集和處理鏈條中,政府實行特許經營和排放登記 制度,誰來收集,收集多少,車輛是不是全密封,廢油送到哪里,最后是怎樣加工處理的,都要納入市政市容委、工商、衛生、環保等部門的日常監管。目前,公司 已在北京500多家規模較大的賓館飯店酒樓等餐飲企業免費安裝了“油水分離器”1500多臺,每年回收的廢棄油脂總量4000噸。按照每噸“毛油”經過預 處理產生500公斤廢棄油脂計算,采用油水分離器回收的地溝油不需要預處理,相當于每年減少地溝油排放8000噸左右。
提煉
進入反應釜后徹底無緣再回餐桌
繼續向南,在河北固安工業開發區中,一家名為中德利華石油化學有限公司,工廠中,幾個八九米高的白色儲油罐是廠中最為顯眼的建筑。
工人將運到這里的地溝油導入了400立方米容量的原料池,推開原料池的小門,里面一片漆黑,不借助光亮很難看清里面的構造。幾根管子將收集的地溝油注入原料池,一股腐壞的異味也躥進了鼻孔,從友誼賓館收集到的地溝油也混雜在原料池中。
電泵轟響,地溝油通過管道輸送到車間中的水洗鍋中,藍色的水洗鍋大約四五米高,容量為20立方米,“水洗鍋的作用是給地溝油除水除雜,大約要經 過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廠長張學亮表示,餐廚廢棄油脂經過脫水除雜后,純度很高,是生物柴油的最佳原料。與石化柴油相比,生物柴油可削減90%的一氧化 碳、80%的總懸浮顆粒物、78%二氧化碳排放。10萬噸生物柴油可節煤12.86萬噸、節電10.46億度,替代石油9萬噸。
經過兩三個小時后,提煉過的地溝油再進入反應釜,經過酯化反應和酯交換反應生成脂肪酸甲酯,也就是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張學亮不時地進入車間查 看反應釜,“加入到反應釜中,用10%的鹽水進行洗滌預處理,沉淀后排出水分,然后加入甲醇和硫酸等催化劑進行酯化處理,這是地溝油轉化成生物柴油的關鍵 步驟。酯化處理后,油中的酸敗脂肪酸變成了可燃的脂肪酸甲酯,就不能再食用了,也就徹底杜絕了地溝油回流餐桌的可能性。這樣的酯化過程要進行3次,共約 12個小時左右。”
變身
高溫處理后廢油終成柴油
提煉后的地溝油再通過輸油管進入甘油鍋,“甘油鍋的作用主要是沉淀和分離出甘油,在這里加工后,地溝油也初步具備了柴油的性質,也被稱為粗脂肪 酸甲酯。”經過層層處理過的地溝油,經過由藍色的甘油鍋進入了白色的半成品罐,5米高的半成品罐能裝下150立方米的“粗油”。
在廠房外,一個高約18米的鐵架子是地溝油完成變身的地方,地溝油經過蒸餾塔,蒸餾塔內的溫度將升高到290攝氏度左右,在高溫的作用下完成高 溫蒸餾和脫水,就變成可上市銷售的生物柴油。“這個過程能在‘粗油’中分離出90%的生物柴油和10%的瀝青。這個過程大約需要持續10個小時。”張學亮 指了指廠房外白色的儲油罐說,“地溝油就是經過這樣的過程,從廢棄的垃圾油變成了可以再利用的能源。加工得到的生物柴油都儲存在那幾個大白罐子里。一噸地 溝油大概能出900公斤左右的生物柴油,這些原料也都可以用于柴油機動車燃料、中央空調和發電站的燃料,以及用于化學試劑和化工產品上,比如增塑劑和農藥 表面活性劑。”
黎東經常接到許多來自諸如韓國等國外購買地溝油的訂單,“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在地溝油的利用開發上比我們早,技術也更先進。他們通過不同的提煉方 法,從地溝油中提煉出一些附加值高的產品,比如用在化妝品上的一些原料,而后用剩余的原料再加工成工業用油。”在黎東和張學亮看來,如果原料充足,他們的 目標就是能像國外那樣提煉加工不同領域的產品。到那個時候地溝油才是名符其實的寶貝。 據北京市統計局2009年的統計,北京當年消耗食用油約60萬 噸,過去幾年中,此消耗量基本保持穩定。而國內食用油在使用過程中的廢棄量大約占總量的15%,主管部門照此推算,北京地區餐飲業產生的地溝油不會低于9 萬噸。“但是將地溝油真正轉化成生物柴油的企業在北京及周邊為數甚少。”黎東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地溝油其實渾身是寶,就看怎么管理,怎么去利用它。”李 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