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買的鱈魚原來是油魚,在歐洲被列為有毒魚種。”昨天,有網友稱自己從北京某大型超市買到“毒鱈魚”,隨后知名演員馬伊琍也發微博稱,女兒曾因誤食假冒鱈魚而腹瀉拉油。消息吸引了7萬多網友的關注和轉發。
記者調查發現,市面在售的“鱈魚”種類五花八門,價格最多相差二十倍。業內人士表示,用“油魚”冒充鱈魚往往發生在水產批發市場,“超市極少見”,但用價格便宜的鱈魚冒充高價“銀鱈魚”,忽悠消費者的現象,在超市和餐廳里卻比較多。
網友
吃了假鱈魚孩子直拉稀
昨天上午,北京某網友發帖稱在某大型連鎖超市買到贗品鱈魚,并稱其真實身份原來是油魚,而該種魚在歐洲“被列為有毒魚種,禁止上市”。帖子發布后,不少年輕母親附和稱,給孩子食用從超市買的鱈魚后,寶寶出現了腹瀉便油等不良狀況。知名演員馬伊琍也發微博表示有同樣遭遇。
有多家大型連鎖超市被網友指責“出售假鱈魚”。“油魚假冒鱈魚的說法沒有依據,我們銷售的商品都是檢驗合格的。”昨晚,被網友點名的一家超市發表聲明稱,其在售鱈魚品種有兩大類:一種是銀鱈魚,包括智利產與加拿大產;售價區間分別為每斤150至170元與每斤160至200元。另一種則是水鱈魚,售賣商品包括扁鱈切片、鱈魚扒。其中,散裝扁鱈切片為每斤9至12元,鱈魚扒為40至50元。
超市還表示,曾試圖聯系最初發布這條消息的網友,但卻發現她已經刪除了微博。
市場
“鱈魚”種類繁多價格不貴
超市里銷售的鱈魚品種不多,但在水產批發市場,被商家稱作“鱈魚”出售的卻五花八門,外觀和價格差別很大。
“你要便宜的還是貴點兒的?”在某海鮮市場的冷凍水產店里,店主拿出一種塑封包裝的“鱈魚塊”,“350克18元,約合26元一斤”。不過,他推薦記者購買一種高檔的“深海銀鱈魚”,每斤120元。
記者注意到,便宜的鱈魚切塊比較窄小,切面發黃,好像打了一層油膩的蠟;貴些的銀鱈魚塊大一些,但魚肉也發黃發暗,魚鱗片很大,和鯉魚差不多。
“你說的那兩種魚應該都不是銀鱈魚。現在市場上叫鱈魚的,最便宜的批發價每斤不到10元,其實是油魚;還有一種批發價格在30元左右的,是狹鱈。”多年從事高檔水產品代理生意的羅先生告訴記者,狹鱈從科學上講的確是鱈魚,但它跟老百姓認可的銀鱈魚是兩個概念,營養價值更是相差很遠。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勁碩博士則告訴記者,鱈魚一般指輻鰭魚綱鱈形目種類,全世界約有500種,我國有60多種,用于食用的主要是狹鱈和大西洋鱈。我國的主要經濟鱈魚是江鱈、大頭鱈等。
爆料
銀鱈魚批發也要上百元
北京市工商業聯合會水產業商會秘書長郝歡強向記者表示,在大超市里,他沒有見到過商家用油魚冒充鱈魚,“在水產批發市場里倒是有可能”。
記者在某超市看到,柜臺里標注的“俄羅斯產精品鱈魚”每斤售價22.9元。“這是銀鱈魚嗎?”面對記者的提問,銷售人員點頭稱“是”。但高檔水產品代理商羅先生則告訴記者,這個價錢根本不可能買到真正的銀鱈魚。“頂級銀鱈魚,代理商拿貨的批發價每斤也要在115至125元左右,零售價格差不多翻倍,怎么可能二三十塊錢一斤。”由于目前我國并未明確要求在食品標注時在大類下必須標注小類,因此商家標注鱈魚也并不能認定為欺詐。
“我們的銀鱈魚是澳大利亞產的,今天上午西南郊水產批發市場的報價是90元一斤。”一家海鮮酒樓的行政總廚告訴記者,在很多餐廳里,消費者吃到的“香煎銀鱈魚”都不是真的。
釋疑
油魚可致腹瀉被多國禁售
油魚、鱈魚和銀鱈魚都被商家含糊地統稱為鱈魚,實際區別很大。“所謂油魚,中文名稱為棘鱗蛇鯖,隸屬于輻鰭魚綱鱸形目帶魚亞目蛇鯖科。而銀鱈魚中文正規名稱為裸頭魚,隸屬于輻鰭魚綱鲉形目裸頭魚科。”
張勁碩博士告訴記者,油魚是可以食用的,因為其肉與鱈魚近似,且要便宜很多,所以常被當作鱈魚銷售。日本、意大利和澳大利亞等國禁止出售此魚,但中國對此沒有限制。油魚富含的蛇鯖素是一種蠟酯,會引起腹瀉,但并不像國內媒體報道的“嚴重的會引起死亡”,FDA也認為其“不構成健康風險”。食品專家提醒市民,在食用油魚時要適當控制攝入量。
支招
如何辨識銀鱈魚
真正的銀鱈魚鱗很小,肉質和魚骨都是干凈的白色;解凍之后摸起來飽滿結實,不會析出太多油脂。烹調后,銀鱈魚會有“彈牙”的好口感,肉質緊密不易碎。油魚通常肉發黃,鱗片很大,冷凍后外觀有“打過蠟的油膩感”。
記者追訪
京深市場未見“油魚”
京深海鮮市場副總經理林坤松上午告訴記者,京深市場目前批發的鱈魚90多元一斤,主要來自國外;另外還有部分鮮活鱈魚,來自雅魯藏布江。他表示,前兩年聽說過“油魚”,不過京深市場目前沒有批發銷售這個品種。本報記者 楊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