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記者在學洋明膠蛋白廠供貨記錄中發現,多家生產食品添加劑、冷飲、乳制品和飲料的企業是其下游廠家
“毒膠囊”追蹤
羊城晚報訊 記者陸志霖報道:近日,有記者在被曝光炮制“毒膠囊”的河北阜城學洋明膠蛋白廠的供貨記錄中發現,有多家生產食品添加劑、冷飲、乳制品和飲料的企業是其下游廠家。
不過,涉事的三元食品19日發出聲明表示:從未與河北學洋明膠蛋白廠有任何業務往來。
保健品對膠囊要求更低
在河北衡水阜城縣的學洋明膠蛋白廠,有記者在該廠的供貨記錄上看到多家生產食品添加劑、冷飲、乳制品和飲料的企業,其中出現多家國內知名乳制品企業名字,甚至連北京三元食品也名列其中,不少供貨單上明確標注為“白袋”。這就意味著,“藍皮膠”(工業明膠的俗稱),不僅作為藥用膠囊的原料流入膠囊廠,而且更廣泛地作為食用明膠的原料滲透到多個食品領域。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不久前“果凍、酸奶等固體乳制品中添加了從舊皮鞋等廢舊物中提取煉制的工業明膠”等網上傳言。
19日,國內一家較大型的膠囊生產廠家總經理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浙江新昌,有資質和沒資質的膠囊廠所生產的膠囊,除了賣給藥廠外,其余的基本全都賣給保健品廠。“保健品行業也需要用到大量的膠囊,而且對膠囊的質量要求比藥用的要低。”
“藍皮膠”早登黑名單
“藍皮膠”向食品鏈滲透不是新鮮事。2011年4月,國家衛生部重新匯總發布《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工業明膠就“榜上有名”,并提醒可能添加的食品品種有冰淇淋、肉皮凍等。
中國明膠協會理事長王敬忠曾算了一筆賬:1噸正規食用明膠的原材料,價格高達2000-3000元,而一般的皮革下腳料,1噸僅需要100-200元。但是,進入市場后,1噸食用明膠的收購價都在2萬-3萬元左右。
工業明膠暫無檢測方法
工業明膠向食品鏈滲透,然而質檢機構對此卻暫無檢測方法。
在衛生部發布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上,同時公布相應檢測方法。然而,記者留意到,工業明膠雖出現在名單上,但檢測方法一欄則顯示“無”。
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則說:“其實可以通過檢測鉻含量來推斷是否加入了工業明膠。”
“學洋”放火:擔心產業鏈被完全曝光
4月15日的一場大火,把河北學洋明膠蛋白廠多年來的交易“秘密”焚毀。事后,有前宋村村民稱,從一位在“學洋明膠”上班的朋友那里得知,看到當天央視曝光該廠的報道后,該廠經營者宋訓杰驚慌失措,“他看到門外的人越來越多,知道自己逃不過這一劫,就讓工人將證據集中,拿到辦公室點著。”
據村民猜測,宋訓杰放火焚毀證據,是擔心整個產業鏈被完全曝光。“他們除了給生產藥用膠囊的廠子供貨,還經常(把工業明膠)賣給生產雪糕、乳制品和飲料的廠子,我們當地人都不敢吃果凍和冰淇淋這些食品。”
在一間辦公室的雜物堆里,記者找到一本半個巴掌大小的冊子,上面記錄了該廠2000年的經營賬目。供貨記錄顯示,該廠供貨企業包括多家生產食品添加劑、冷飲、乳制品和飲料的企業,其中出現多家國內知名乳制品企業名字,不少供貨單上明確標注為“白袋”。(據京華時報(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