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業專家王丁棉稱大規模圈養將極大增加奶源出現人工激素、二惡英、重金屬超標等隱性食品安全風險
羊城晚報訊 記者陸志霖報道:近日,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何兵微博爆料稱,國內許多高齡奶牛,靠激素才能產奶。養殖戶為治愈奶牛因超標擠奶引發的乳房發炎,而讓奶牛注射大劑量抗生素……因此只有少數品牌的鮮奶能喝。昨日,乳業專家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坦言,用激素催奶是奶牛養殖業公開的秘密。
激素催奶已不是秘密
奶牛不孕就無法產奶,奶牛不孕癥是奶牛主要產科疾病之一,直接影響奶牛生產的經濟效益。因此,不少養殖技術刊物都有關于如何治療奶牛不孕癥,如何促使奶牛乳房發育、促進大量泌乳等的技術傳授。而“催乳注射液”就是最常使用的藥物,其主要成分就是黃體酮、苯甲酸雌二醇等。
國家乳品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李濤曾透露,奶粉中含激素并非個案,對不孕奶牛注射催奶液追求高出奶率已成行業潛規則。在乳業專家王丁棉看來,靠激素催奶并不正常,也不應該成為普遍現象,但這種情況確實存在。
據悉,目前激素未納入乳品的日常檢測。早在圣元“激素門”事件時,食品安全國家審評委員會檢驗方法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邵兵就表示,從技術上說,可以把奶粉激素的檢測納入到日常檢測的范圍。但這種檢測復雜,也需要檢測成本,檢測方法要求使用同位素,而同位素是比較昂貴的。“我們可能將來會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里納入相關的監測內容。”
萬頭牧場模式存隱憂
據悉,國際上通行的奶牛養殖模式上,有放養和圈養模式,而圈養往往更容易產生使用激素問題。因此,中國當前乳企大肆建設萬頭牧場也讓業內人士擔心這將增加奶源不安全的危險。
有媒體報道稱,蒙牛已參股建立了14個萬頭牧場,計劃未來3至5年陸續投入60億元,建設約20個超大規模的萬頭奶牛牧場;伊利在呼和浩特將有規模在1.5萬頭的大型牧場竣工;三元旗下的河北三元也計劃在3至5年時間里建成2萬頭成乳牛的牧場和20個畜牧場型奶;兀伙w鶴乳業則宣布5年內投資建設10個萬頭牧場;完達山與河北貝蘭德合作成立的新公司也計劃再建4個萬頭牧場。
“對乳企大肆建立萬頭牧場,我一直以來都持反對態度。”王丁棉表示,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萬頭牧場會增加奶源不安全的因素!捌髽I自建奶源,可以杜絕類似三聚氰胺這一認為添加有害物質的風險。但是大規模集中飼養,特別是大規模圈養,將極大增加奶源出現人工激素、二惡英、重金屬超標等隱性食品安全風險。以飼料供應為例,通常一個萬頭奶牛場一年飼料消耗5萬噸左右,本地供應最多只占一半,其余部分來自外地,購進、儲運過程,質量監管困難,而路途遙遠,飼料容易發生腐化、霉變等問題,造成奶源間接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