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笑紅
一條家樂福“油魚冒充鱈魚”的微博讓消費者幾乎“談鱈色變”。盡管家樂福超市目前已暫時停止銷售鱈魚產品,但是記者昨天從餐飲市場了解到,中低檔餐廳仍是銀鱈魚假冒重災區。
“因為價格差異很大,拿其他的魚來冒充鱈魚甚至銀鱈魚牟利,這是‘潛規則’。”北京市工商業聯合會水產業商會秘書長郝歡強表示,銀鱈魚資源十分稀缺,我國的整體進口量不大,進入市場后主要流向高檔賓館、西餐廳等場所。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油魚、鱈魚和銀鱈魚都被商家含糊地統稱為“鱈魚”,但實際上區別很大,從價格上講,鱈魚、油魚都比較便宜,“真正的銀鱈魚很金貴,在飯店里多以‘位’計算,每份約150克左右,菜單價格起碼過百元。”經營西餐廳的方先生向記者透露,銀鱈魚烹飪方式講究,通常以清蒸、煎烤方式為主,“有的店菜單上寫著‘銀鱈魚’,但標價只有二三十元,切片狹長而且帶著刺,那多數是假貨。”
“我們店里的銀鱈魚是智利產的,進價都在每斤100元以上”,京城一家老字號餐廳負責人告訴記者。
“鱈魚門”事件也引發了眾多網友消費者的質疑:肯德基(微博)銷售的“鱈魚塊”用的是什么魚?對此,肯德基昨天發來回復稱,公司食材所采用的“都是純正鱈魚”。
>>延伸閱讀
專家建議少吃油魚
“鱈魚,一般指輻鰭魚綱鱈形目種類,用于食用的主要是狹鱈和大西洋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勁碩博士告訴記者,而油魚和銀鱈魚其實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鱈魚。
張勁碩博士告訴記者,油魚是可以食用的,因為其肉與鱈魚近似,且要便宜很多,所以很多市場常被當作鱈魚銷售;日本、意大利和澳大利亞等國禁止出售此魚,但中國對此沒有限制。
張勁碩還表示,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USFDA)對消費者的建議是,不要購買沒有貼標簽的魚肉,以免上當受騙。由于油魚富含蛇鯖素,是一種蠟酯,會引起腹瀉,但并不像國內媒體報道的“嚴重的會引起死亡”,FDA說不構成健康風險。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所副所長金顯仕建議還是少吃油魚,盡量煮熟了吃。
科學傳播公益團體科學松鼠會作家“瘦駝”昨天在其科普文章《鱈魚,你真的吃過鱈魚嗎》里,將快餐廳里提供給消費者的鱈魚食品歸納為“多為黃線狹鱈,也叫明太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