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這次毒膠囊事件,我根本都沒注意到藥品中還有輔料。”患者丁先生因為胃疼經常吃藥。這次部分廠家藥品的膠囊中曝出鉻超標后,他找來經常服用的胃藥,一看說明書才發現,里面竟然有4種輔料。
記者發現,藥品中的輔料種類還真不少。某品牌的藿香正氣軟膠囊的說明書上,標注其中含有的輔料包括明膠、巧克力棕、莧菜紅、精制玉米油、大豆磷脂、蜂蠟;某品牌的維C銀翹片,輔料更是包括淀粉、倍他環糊精、硬脂酸鎂、蔗糖、滑石粉、明膠、檸檬黃、亮藍、蟲白蠟共9種。如此看來,各種膠囊劑使用的藥用空心膠囊,只不過是藥用輔料的一種而已。
制藥專家告訴記者,輔料雖然不能直接發揮作用,但也有其獨特的作用。有些輔料可以幫助藥品成形,用專業術語來說就是賦形劑,比如膠囊劑需要裝在藥用空心膠囊中;片劑需要淀粉等。有些輔料屬于要改善口感,比如糖衣片中通常有蔗糖,兒童藥品中有可能添加香精等。
其實,此次部分廠家的膠囊曝出問題,并不是藥用輔料第一次“闖禍”。很多人可能還記得2006年發生的齊二藥事件,當時某醫院使用了齊二藥生產的亮菌甲素注射劑,導致多名患者腎衰竭,還有13名患者死亡。事后調查發現,齊二藥的問題藥品癥結就出在輔料上:他們違反規定用工業二甘醇代替了醫用丙二醇。此次,鉻膠囊事件的出現又把藥用輔料產業的問題暴露出來。
據了解,我國并未對藥用輔料的生產實施強制性的過程質量監管。我國藥用輔料標準的質控水平與國際上仍有差距;專業輔料生產企業數量少、規模小;一些藥品制劑生產企業的質量責任心差。此外,輔料監管也是藥品監管的薄弱環節,目前,相關部門對藥品的監管還是“抓主要矛盾”,也就是監管集中在基本藥物及藥物成分等方面。業內人士表示,此次鉻膠囊事件的出現,再一次提醒監管系統和企業要提高對藥品輔料質量安全的重視。本報記者 賈曉宏 J146
相關新聞
本市輔料生產企業全面受檢
本報訊(記者賈曉宏)問題膠囊出現后,北京市藥監系統目前正在對本市的藥用輔料生產企業進行全覆蓋的現場檢查。
市藥監局表示,將重點對企業購進原料檢驗、成品檢驗、原料供應商審計等環節進行深入檢查。如發現企業購進低價劣質原料,或未按標準對購進原料和成品進行檢驗的,將依法查處;情節嚴重的,市藥監局將依法撤銷藥品批準證明文件,吊銷《藥品生產許可證》。藥用輔料生產企業必須嚴格按照注冊的工藝規程、《中國藥典》等國家標準和有關規定,做好藥用輔料的生產和質量管理,特別是按照相關質量標準對生產用原料和成品進行全項檢驗,檢驗合格的方可按照規定程序放行出廠,從而確保藥用輔料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