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院傳票”襲來 電話詐騙新招
李 穎
“您好,有一張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的刑事傳票當日到期,請及時領取,否則我們在下午4點之前將采取強制措施……摁9鍵轉人工服務。”
電話詐騙新手段
4月12日清晨,北京的李女士還在睡夢中,便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驚醒,拿起電話,聽筒中便傳來了領取法院刑事傳票的語音提示。
面對突如其來的電話,李女士有點摸不著頭腦。她隨即掛斷了電話,翻看座機的來電顯示,剛才的來電沒有顯示號碼。
然而就在李女士掛斷電話十分鐘后,電話再次響起,依然是領取法院刑事傳票的語音提示。李女士按照語音提示,摁9鍵轉入了人工服務,隨后電話那頭傳來了一個操著滿口南方口音的女性聲音。該女性自稱是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的話務員,可以幫李女士查詢一下,需要李女士提供姓名和具體地址。
李女士隨口編了一個名字,對方表示有這個名字的傳票,讓李女士與“張法官”聯系,并把“張法官”聯系電話告訴了李女士。
隨后,李女士按照“話務員”提供的電話號碼,撥通了“張法官”的電話。“張法官”表示李女士是因為建行的信用卡透支被起訴。
聽后,李女士覺得很好笑,因為自己從未在建行辦理過信用卡。“張法官”隨即表示,肯定是李女士的身份被人盜用,要求李女士提供姓名、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等信息進行核實,同時需要向一個賬戶繳納1500元保證金,核實后將保證金退回。
當李女士要求“張法官”做詳細介紹時,對方沒有說話便掛斷了電話。
做到“四不”防被騙
針對李女士的遭遇,記者撥打了110電話進行報警,警方表示:目前,信用卡犯罪呈現許多新變化:首先是技術手段升級。像李女士接到的電話,開始是語音提示,之后再切換到人工服務,仿真度更高;其次,欺騙手法翻新。以前這類案件基本都是以受害人的固定電話欠費為由,進行詐騙,現在出現了很多“升級版”。犯罪分子先冒充法院或檢察院工作人員,稱被害人卷入訴訟,進而將電話轉入某法院(也是騙子冒用的)等單位,實施詐騙。
警方提醒,只有對各種騙術都有所了解,堅持做到“四不”:不聽、不信、不轉賬、不匯款,才能避免上當受騙。
記者了解到,在這類“電話騙局”中,不法分子主要利用受害人對法院的敬畏和公安人員的信任,以“信用卡欠費”為由誘使被害人主動與其聯系,再以“身份信息被冒用、信用卡已透支數萬元、如要證明清白需配合警方辦案”等為名,要求被害人將錢款轉至所謂的“安全賬戶”內,從而完成詐騙。
4月13日,記者向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核實情況,值班法官表示,這類電話屬于詐騙電話。法院發傳票時,有一套非常嚴謹的法律程序,一位法官一部電話,不會用語音系統對當事人進行通知,同時絕不會詢問市民的銀行卡號、存款金額等與案件開庭無關的信息。
警方提醒:如遇到類似情況,首先,對來歷不明的電話和短信,要提高警惕,理性判斷,不給詐騙者進一步設圈套的機會;其次,無論如何都不要向對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證號碼、存款及銀行卡等信息,如有疑問,可撥打110咨詢。如不幸被騙,應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積極協助警方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