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4月24日9時許
地點:上海市閘北區某藥店
“您這里有蒲地藍消炎口服液賣嗎?”《法制日報》記者走進店門內,以消費者身份向一位女營業員詢問。
“39元8角一盒,你要多少盒?”
記者接過藥盒,指著藥盒上標有“密封,置陰涼處(不超過20℃)”的字樣,說兩天來的上海氣溫在19℃至24℃之間,擔心這盒藥不能保證質量。
“我們有冰箱,就在那里。”營業員指向兩個玻璃藥柜間擺放的一個小冰箱,她解釋說,等到夏天氣升高時,一些對溫度有嚴格要求的藥品才放進那里,現在用不著。
記者問營業員是否知曉蒲地藍消炎口服液貯藏要求不超過20℃,她從記者手里拿走藥盒,看到藥盒上的說明文字,有些驚訝地抬頭對站在一邊的同事笑著說,“還真沒注意啦”。
時間:2012年4月24日16時許
地點:上海市黃浦區南京東路某藥店
南京路步行街。
雖然不是周日,也未到下班時間,這里依然人頭攢動。寫有“上海第一醫藥商店”的牌匾橫亙在整個店門上方,另有一塊高高豎立的牌匾,顯得這家藥店很有氣勢。
在二樓柜臺前,一名年輕男營業員從柜臺里拿出一盒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售價同樣是39.80元。在記者提示藥盒上寫有貯藏溫度后,他說自己的確沒注意過“不超過20℃”的字樣。
記者:“你這藥擺在這里有多久了?”
營業員看了看出廠日期,回答說:“這個藥到2013年11月過期。”
記者:“這盒藥從廠里出來擺到柜臺里有多久?”
營業員:“這個倒說不上。”
記者:“你們這里現在溫度超過20℃吧?”
營業員:“這里呀,這里平均都是二十一二度呀。再低(冷)吃不消的。”
記者:“夏天呢?”
售貨員:“夏天開空調的呀。”
記者請售貨員把貨架上的鼻炎口服液拿過來,這盒口服液的貯藏溫度要求同樣也是“密封,置陰涼處(不超過20℃)”。
時間:2012年4月24日17時許
地點:上海市黃浦區南京東路某藥店
蔡同德堂鄰近上海第一醫藥商店,這是一家國內開業最早、規模最大的中華中藥老字號商店,該店以道地藥材,精制飲片、參茸銀耳、丸散膏丹、膠露藥酒飲譽海內外。
走進店堂三樓,因為沒有窗戶,在大量照明燈光作用下感到室內特別悶熱,看到有玻璃柜里擺放里程式溫度計,溫度計上的指針顯示出店堂內的室溫達到28℃。
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問一位女營業員:“天熱了,買蒲地藍消炎口服液放在家里怎么保存?”
對方不假思索地說:“常溫下保存也可以。”
記者請這位營業員看一看蒲地藍消炎口服液藥盒的貯藏標注,她看完說:“溫度高,我們就開空調了。”
記者:“這房間開空調后能保持在20℃以下嗎?”
售貨員:“具體我也不知道。”
記者:“下班以后這里還開空調嗎?”
售貨員:“下班?不可能的,下班后電源要切斷的。”
時間:2012年4月24日18時許
地點:上海市閘北區某大藥店
這是一家開架售藥的藥店,顧客入店后自己從貨架上取藥,然后到出口的收銀處結賬。在這家藥店的貨架上,記者發現諸多藥品外包裝文字寫有“貯藏不超過20℃”的說明,如小兒清熱止咳口服液(湖北黃石藥業有限公司)、健兒清解液(國藥控股深圳中藥有限公司)、強力枇杷露(南寧市維威制藥有限公司)、京都念慈菴蜜煉川貝枇杷膏(京都念慈菴總廠有限公司)、風油精(上海中華藥業有限公司)、銀黃含片(上海信(微博)宜嘉華藥業有限公司)等幾十種藥品。
記者詢問營業員:“夏天,藥店怎么保存這些有溫度要求的藥?”
營業員:“我們后面有冷庫的。”
記者:“可以看看你們的冷庫嗎?”
營業員:“不可以的啦。”
時間:2012年4月26日11時許
地點:江蘇省泰州市濟川藥業集團
記者來到濟川藥業集團院門口,以消費者身份向門衛提出請求,反映一下蒲地藍消炎口服液的藥效問題。經門衛聯系,客服部和銷售部的一位女士和一位男士從辦公大樓來到門衛室,經介紹女士姓劉,男士姓徐。
記者向這家企業了解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制成后,在出廠前是否放置冷庫保藏、出廠運輸是否用冷藏保溫車、是否要求經銷單位注意貯藏溫度控制等情況。
記者:“藥廠生產線下來的蒲地藍消炎口服液有冷庫嗎,是不是在20℃以下?”
徐先生:“是是是。”
劉女士:“我們有陰涼庫保存藥品,保證在20℃以下,天氣炎熱的時候都要檢查的。”
記者:“按照冷鏈物流的要求,藥品運出去是用冷藏車?”
徐先生:“是專用車。”
記者:“專用車是保溫的嗎?”
徐先生:“是的。你不相信我們的生產條件可以走一下看看。”
記者:“依你了解的情況,醫院和藥店有沒有冷藏設備?”
徐先生:“講實話,醫院里的儲存條件比小藥店里好得多。”
劉女士:“這個藥不是常溫,是陰涼保存。你應該知道國家在修改說明書的時候,特地把括號寫上去的。口服液的儲存條件應該是密封置陰涼處,不超過20℃。”
記者:“藥廠能不能保證藥品安全地送到消費者手上?”
劉女士:“我們生產后送到醫藥公司、送到醫院,這個途徑我們絕對保證安全。”
記者:“(口服液)20℃以上保存會不會失效或變質?”
劉女士:“我想還沒這方面的數據。”
記者:“申報這個藥的報告里是不是要涉及這個內容?”
徐先生:“像我們這個藥呢,國家規定的成分含量是95%到105%,考慮到儲存藥效會下降,我們企業把這個質量看得非常非常重要,我們內控國標的上限,規定是保質期18個月,我們確保藥效還能達到國家標準。”
劉女士:“你這是第一次提出(這個問題)。”本報記者杜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