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輔導班”藏身農田 老師辦“校外校”斂錢
章丘三中一學生家長:孩子被逼上輔導班 學生:要跟學校搞好關系
家長投訴老師“逼迫孩子上校外輔導班”
日前,章丘三中一學生家長投書“黨報熱線”,反映該學校部分老師利用周末時間開辦校外輔導班斂錢。
“省、市教育部門有明文規定,公辦學校不準以公共資源辦校外輔導班,更不允許在職老師在校外輔導班上課。”該家長在來信中稱,章丘三中卻“逼迫孩子上校外輔導班”。
致信本報的讀者自稱是章丘三中初三四班的一名學生家長。據該家長反映,他的孩子起初在鎮上另一家社會培訓機構學習,“從價格到教學都還算可以,孩子學得也很樂意”,但今年3月6日,孩子帶回家一張參加另一個輔導班的招生簡章。“孩子的班主任說了,不要上其他社會培訓機構,已經在其他輔導班報名的,立即退費轉到老師宣傳的輔導班。”該學生家長在來信中提到,老師還想盡辦法讓學生轉輔導班,“如果不轉的學生,就是不給老師面子”、“在學校學不會的,老師一概不管”。
“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將來還能成才嗎?”該家長質疑道,學校老師為了個人的經濟利益,不顧學生身心健康,不顧教育主管部門“三令五申”不準在職教師參加有償輔導的規定,“勾結社會上沒有任何辦學資質和管理經驗的人,將300多名學生指定放在危房里(上課)”。
該學生家長透露,章丘三中“由各班主任宣傳、動員、迫使300多名在校初中生集體在周六、日兩天到學校指定地點高官寨新馬和(實為“辛馬和”,記者注)村小學和幼兒園上課,參加所謂的文化課輔導”,“所有參加輔導的學生,在11個周末輔導時間內繳納640元的課時費(交通費、生活費還不包括在內)”。在來信中,該家長表示,學生被迫參加輔導課,完全失去了自由活動和休息時間,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的學習任務。
現場探訪“輔導班”藏身農田
5月12日一大早,為核實相關情況,記者趕到章丘市高官寨鎮進行探訪。
早上7點10分左右,記者趕到位于章丘市高官寨鎮的章丘三中駐地。就見學校門口停著兩輛車,一輛是車牌號為“魯A66615”的綠色中巴車,另一輛是車牌號為“魯A69158”的銀灰色商務車,車上已坐了不少學生。兩位剛趕到的女學生告訴記者,她們是章丘三中的,趕著坐車上輔導班。
7:20左右,綠色中巴車啟動駛離章丘三中校門口。記者尾隨該車前行,一路上全是鄉間小路,記者所帶導航儀一度沒有導航信息。路上,中巴車停了三次,每一次接上在路邊等候的學生后,繼續前行。
中巴車行駛了15分鐘左右,記者所乘車輛顯示里程為8.3公里時,中巴車來到一個周邊全是農田的偏僻院落。院子的大門除了兩個水泥門柱和鐵門,沒有任何標志,里面是三排瓦房。綠色中巴車剛到院門口,銀灰色商務車和一輛藍色中巴車也先后駛抵該院落,并徑直開進院子。
記者注意到,該院子周邊唯一的建筑是辛馬和小學,周邊全是農田。辛馬和小學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校東側的院子原來是個幼兒園,現在租出去“辦輔導班”。
上午8時許,記者進入院子。院子內,南北排著三排瓦房,房間內有黑板、課桌、作息時間表等,全是“中規中矩”的教室。其中最南一排是兩間教室,后面兩排房子是三間教室。記者在院子里注意到,已經有5間教室坐滿了學生,開始上課。有老師不時進出教室。三輛用來接送學生的中巴車也停在院子里。“再上就是第七周了,總共上十一周的課。我們初一年級是周日上輔導班,今天只是跟著在章丘三中教化學的叔叔來的。”在最南面一排房子東側的教室里,章丘三中初一的學生白梅(化名)一個人坐在教室里做題,這間教室當天沒有用上。記者注意到,教室內總共有26張課桌,可以坐52人。
白梅告訴記者,初一輔導班總共有三個班,一百來個學生,白梅所在村和她一起上初一輔導班的有4名學生。因為初一只輔導語文、數學、英語三門課程,學費是300多元,而初二、初三的因為輔導課程多,學費在600多元,“初二、初三的學生周六、周日都要上課”。
招生簡章暴露“黑輔導班”秘密
利用“黑輔導班”上課期間,上午9時許,記者再次返回高官寨鎮政府駐地。根據當地百姓提供的線索,記者在該鎮高官寨村委會大院,發現院里同時有三家輔導班在上課。這三家輔導班全部用的是村委大院幼兒園的設施,有兩個班的門口還掛著“大一”班、“大二”班的幼兒園班級標牌,學生們坐在低矮的課桌上,記筆記、聽老師講課。
在高官寨村委會大院,一份“新天地培訓輔導中心招生簡章”的宣傳單也引起了記者的注意。經一名上輔導班的章丘三中學生提醒,所謂的“新天地培訓輔導中心”正是位于辛馬和小學東側院子的輔導班。“一個周六周日不算什么,十幾個可能會改變你的人生”,這是“新天地培訓輔導中心招生簡章”中的一句話。輔導班的“選拔對象”鎖定初一、初二、初三學生,課程安排顯示,每天上8節課,從早上8:30到下午16:40。
招生簡章顯示的內容和章丘三中初一學生白梅向記者透露的情況基本一致。記者注意到,該輔導班輔導課程包括英語、數學、物理、化學等課程,其中初二、初三年級周六、周日上課,共上22天,176節課,收費620元,初一周日上一天,共上11天,收費320元。報名時交報名費20元。
在新天地培訓輔導中心的院子里,記者注意到有食堂和小超市。在此上輔導班的學生向記者透露,上課的學生實行封閉式管理,喝水、吃午飯不能出院子,錢要另外掏,只有住在附近幾個村莊的學生,中午才可以回家吃飯。該中心的招生簡章也印證了上述說,簡章中明確“午餐費用學生自理。校內有食堂、超市方便學生自由選擇”。
3輛校車、12個接送點,這是招生簡章暴露的另一個內容,搭車的學生分別交2.5元和3元不等的車費,且需“自備零錢,上車交車費”。
學生辦班要跟學校搞好關系
5月12日上午11時40分許,七八個和莊的學生從輔導班院里出來,騎自行車回家吃午飯。
在村口,記者和這些學生就輔導班情況做了如下交流。
記者:三中的高老師是在這(和莊)住嗎?
學生:走了,下課跟著車吃飯去了,他家就在這個村。
記者:有多少學生上輔導班?
學生:我們班有好幾十。
記者:怎么才能辦校外輔導班?
學生:跟學校搞好關系就行。
記者:你們上這個輔導班要班主任下通知嗎?
學生:是啊。跟學校搞好關系比什么都強。
記者:上這個輔導班感覺怎么樣?
學生:我們輔導班都是自己的老師。
記者:輔導班都是自己老師教課嗎?
學生:對,全是自己班的老師。
在一片農田里,記者乘坐的采訪車很是扎眼,這也引起了“黑輔導班”工作人員的注意。從上午11時開始,一輛白色“科魯茲”車始終尾隨記者的采訪車,司機還向前打探“你們這輛車是不是一早就在這里停著”,記者以到辛馬和小學開家長會為由敷衍了對方。但對方似乎還心存疑慮,就在記者與和莊的幾個上輔導班的學生交流的時候,該車再次靠近。在記者采訪車離開時,記者注意到,對方車上人員找到和記者交流的學生再次詢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