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于先生前兩天在家附近的名人苑游泳館游泳,三十幾分鐘后身上便出現了許多小紅疹。記者隨同浦東新區衛生監督所監察大隊對該泳池內水質檢測發現水池余氯含量偏高,同時存在其他衛生安全隱患。衛生監督所檢查小組當場責令場館負責人進行整改。
本報見習記者 應思怡
泳池徜徉半小時 手臂長出小紅疹
市民于先生近日向本報與市民信箱合作的“市民熱線”反映稱,上周末他在浦東張楊路上的名人苑游泳館游泳時,一眼就發現泳池邊的瓷磚上有星星點點的污漬,于先生說,起初他也沒有很在意,便換上了泳衣開始下水游泳。
大約過了30多分鐘,于先生游得有些累了,便起身準備去更衣室換衣服。可剛上岸他就發現,自己的兩條手臂上竟然都出現了整片整片的小紅疹,疙疙瘩瘩的紅點很是明顯。
于先生告訴記者,之前他也經常在家附近的其他游泳館游泳,但從來沒有出現過類似的過敏癥狀。這次是他第一次來名人苑游泳館,手臂上突然長出的這些紅疹讓他難免開始懷疑起泳池的衛生情況是否達到標準。
大約兩個多小時后,于先生手臂上的紅疹慢慢褪了下去,盡管如此,他依然擔憂:夏天是游泳的高峰季節,名人苑游泳館附近又有許多居民區,不少家長會帶著自己的孩子前來鍛煉,如果泳池衛生情況果真不達標,而孩子的抵抗力又不比成人強,很容易因為感染細菌而得病,這樣一來問題就十分嚴重了。
公共泳池衛生規范 國家有標準
記者查證后發現,早在2007年衛生部和國家體育總局就制定頒發了《游泳場所衛生規范》,明確規定了各類游泳場所的衛生檢查標準。其中包括,人工游泳場所應該設置專人負責池水凈化消毒的工作,在每場開放前、開放時都應該進行池水余氯、PH值、溫度等方面的檢測,檢測結果應公示并注明檢測時間,并定期上報給衛生監督部門備查。
那么名人苑游泳館是否執行了相關標準呢?
5月8日傍晚,記者來到位于浦東張楊路名人苑賓館內的游泳館,盡管已經是晚上8點,池內仍然有30多位市民正在進行鍛煉。
據工作人員介紹,名人苑游泳館開張已經十余年了,因其交通方便、價格實惠的特點,吸引了不少附近居民光顧。最高峰的時候,占地250平方米的泳池里擠進了100多號人,可謂人滿為患。
鑒于游泳館非游泳不能進入場地的規定,記者當天只能由工作人員帶領在外圍進行了參觀。
一位自稱專門負責泳池衛生安全的汪教練向記者表示,每晚十點營業結束后,游泳館工作人員就開始進行除塵、清理、洗刷設施設備的工作。但由于泳池開放有些年頭了,池邊四周的瓷磚難免因為長期受到壓力而發生開裂,于先生當時站在池邊感覺瓷磚有污漬,應該只是這些裂痕和常年積聚的水垢所造成的視覺錯覺。
記者看到,泳池入口處的墻面上張貼著一張“游泳池水消毒操作規程”的告示,其中對游泳池水、浸腳池水、毛巾、拖鞋、更衣箱的消毒標準都做了明示。這位汪教練一再表示,他們的消毒工作嚴格執行了國家標準,在衛生與防疫部門的例行檢查中也都是合格達標的。但當記者提出希望能當場查看場館對水質的自檢和送檢報告時,卻被工作人員以“不在館內,已送至法人處保管”為由婉拒了。
記者隨浦東衛監突檢
該館一年內已兩度受罰
浦東新區衛生監督所副所長史濟峰向記者介紹,浦東新區目前登記在冊的開放泳池有130多家,除了常規進行的每月一次水質及場館衛生檢查之外,他們還會不定期地進行抽樣檢查。盡管檢查的頻率和力度都能得到保證,但一些游泳館因為客流量太大、使用消耗程度高,因此仍然避免不了問題和投訴的發生。
據史所長介紹,過去的一年中衛生監督所曾兩度對名人苑游泳館進行過處罰,責令其對人員管理與水質監測存在的漏洞作出整改。鑒于這次于先生的投訴,衛生監督所決定對名人苑游泳館再次進行突擊檢查。5月10日上午,記者隨同浦東新區衛生監督所監察大隊一行再次來到名人苑游泳館。
檢查人員首先對泳池內水質做了余氯及濁度的檢測,檢測結果顯示池水濁度屬正常標準,但余氯含量較標準含量(0.3—0.5mg/L)略偏高;同時檢查人員發現,對于循環水機房的設施的設備維護,游泳館存在管理空缺、沒有記錄的情況。對這些現存的衛生安全隱患,衛生監督所檢查小組當場責令場館負責人進行整改。
衛生監督所相關人士介紹說,如果逾期未整改到位,相關部門會再酌情進行行政處罰。
在夏日游泳高峰即將來臨之際,本報記者在此也給各位伺機以動的游泳愛好者們提個醒,盡量選擇水質達標的游泳館,進入泳池前務必做好沖澡和足部消毒工作,單次游泳時間控制在40分鐘左右為宜,離開泳池后應立即沖澡,及時滴眼藥水進行眼部殺菌,以避免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