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白祛斑化妝品汞含量超標6萬倍
網店是“問題”化妝品重災區
晚報記者 許沁 報道
近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曝光一些美白祛斑的化妝品汞含量超標6萬倍,導致使用者汞中毒,甚至患上腎病綜合征。對此,市食藥監局表示,本市正規渠道抽檢的化妝品的合格率在99%以上,被曝光的“韋醫生”產品未在本市銷售。同時監管部門提醒市民,可到國家食藥監局網站查詢祛斑、染發等化妝品的特殊用途化妝品批號,以避免購買假冒偽劣產品。
消費者擔心美容院產品有問題
“ 美容院向你推銷護膚品時都告訴你是‘進口的’,但消費者實際上很難判斷使用的究竟是什么! ”這兩天,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有關“美容院美白祛斑化妝品汞含量嚴重超標”的話題,讓不少愛美女性對自己正在使用的美容產品擔心不已。
“這批護膚產品都是我們總監在韓國彩妝大會上買的,國內買不到,價格雖然比較貴,但效果非常好!弊蛱欤浾咴谝患颐廊莸陜炔稍L時,美容顧問向記者極力推銷一款韓國美白產品,這款售價2980元的產品,外包裝上都為韓文和英文標示,普通市民根本弄不清楚。
“昨天美容顧問還向我推薦一款號稱是日本進口的護膚產品,結果仔細一看,雖然是一個日本品牌,但外包裝上明明寫著生產地是廣州!”市民黎女士告訴記者,除了用國產產品冒充“洋品牌”,更令她擔心的是,美容院為她使用的到底是不是她買的產品。“做美容都閉著眼,很容易睡著,現在想想真不知道他們給我用的是什么,會不會也有不合格的產品?監管部門應該好好管一管! ”
網店成“問題”化妝品重災區
除了美容院的護膚產品讓人擔憂,記者發現,不少購物網站也是“問題”化妝品的重災區。昨天,記者在一家購物網上發現,雖然沒有被央視曝光的兩款產品,但“韋醫生”品牌的其它產品依然在銷售。其中,一款聲稱能“深層分解色素,潔凈毛孔,褪黑增白,適用于各類茶色小點,茶色痤瘡印,各類茶色色素沉著的皮膚”的 “褪黑1號”產品售價為140元,近期仍有2筆成交記錄。
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管局食品安全監察處處長戚柳彬說,目前本市化妝品的抽檢中,未發現央視曝光的兩款產品在本市出售,“韋醫生”品牌的其他產品也未出現在本市化妝品市場。目前,汞、鎘、鉛、砷等物質的檢測已列入本市化妝品的日常常規抽檢中,從本市正規渠道抽檢的化妝品的合格率在99%以上。在不合格的化妝品中,汞含量超標的情況確有發生,但本市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點的信息顯示,并未出現過因汞含量超標而導致的嚴重不良反應發生。
專家提醒消費者,正規產品外包裝上應該標有至少4類批號:衛生許可證、生產許可證、執行標準、生產標號、生產日期及保質期;染發、祛斑、防曬等特殊用途化妝品應該有特殊類化妝品批號。市民在選購此類化妝品時應注意,可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網站上查詢特殊類化妝品批號,避免購買到假冒偽劣產品。
“特”字號化妝品應謹慎使用
“本市的化妝品不良反應主要還是集中在接觸性皮炎,我們醫院還從未發現因使用化妝品而出現‘汞中毒’等嚴重不良反應的個例!”市皮膚病醫院副院長王學民教授告訴記者,化妝品中嚴禁添加砷、鎘、鉛、汞、鈹、鎳、硒和鉈等有毒物質,但在生產過程中或是原材料、雜質中,可能帶入這種物質!半m然不能排除有不法商家在產品中添加汞成分,但不太會出現惡意添加汞,來達到美白祛斑的目的,因為合法的廉價的美白祛斑成分非常多。 ”
王學民教授說,目前化妝品分為兩大類,即普通用途化妝品和特殊用途化妝品。祛斑、防曬類化妝品同樣屬于特殊用途化妝品。這類產品外包裝上有特殊類化妝品編號,也是為了便于和普通化妝品進行區分。因此,市民在選擇使用這類化妝品時,切忌亂用,否則會弄巧成拙。以祛斑類化妝品為例,很多女性在面部剛出現色斑時,不經專業人員指導,憑感覺去使用祛斑類化妝品,結果斑越來越多,等到醫院治療時,往往已錯過最佳治療時間,耽誤了祛斑的最好時機。還有的患者對祛斑產品的療效求“快”,實際上反而對皮膚的長久健康造成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