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5月18日(記者 張玉璽) 近日,重慶的消費者小李在其微博反映稱其購買的農夫山泉包裝各不相同,或為“假貨”。消費者描述,他發覺最近購買的農夫山泉喝起來味道與此前不同,而且稱“喝后肚子不舒服、肚子痛”。經中國網財經中心記者仔細核實,確為實情。記者就此致電了農夫山泉公司,針對農夫山泉的包裝標示和水質等問題進行求證。農夫山泉稱由于生產工廠不同,農夫山泉包裝確有不同,但都為真品,并表示目前未發現市場上存在假貨。
網友:買到疑似假的農夫山泉 喝后感到肚子痛
近日,小李在其微博上反映,稱其購買的農夫山泉或為“假貨”,她稱“買個農夫山泉都是假貨啊”、“ 怪不得最近總是肚子痛啊”,中國網財經中心記者就此電話采訪了小李。
正在上高中的小李告訴記者,她經常喝農夫山泉,而且身邊的同學也經常購買。突然發覺最近購買的農夫山泉喝起來味道與此前不同,而且稱“喝后肚子不舒服、肚子痛”。在同學的提醒下,她發現買到的“農夫山泉”中存在許多地方的“標識”各不相同,而且有的水質感到比較“模糊”。
小李還向記者舉出了一些明顯不相同的標識:“有的瓶子上有‘零售2元’的標識,有的卻沒有”、“文字介紹的部分有的有折行,有的卻沒有”、“瓶子底部的‘標識’也不相同”。
農夫山泉:都是真的 未發現假貨
中國網財經中心記者就此事致電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對農夫山泉包裝、水質等問題進行求證。該公司一名工作人員回應稱,的確有這種情況:“‘零售價格’是包裝上面的一款建議零售價,有的包裝上有,有的則沒有。”
該工作人員還表示,農夫山泉生產工廠有十余家,不同生產工廠的包裝或有些區別,目前公司還未發現市場上出現假冒偽劣的農夫山泉產品。當記者提出消費者水質“模糊”,飲用后出現“肚子不舒服、肚子痛”的反應時,工作人員稱,懷疑是其他原因導致。
律師:包裝多變為市場造假留下空間
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曾可逸在接受中國網財經中心記者采訪時分析稱,中國目前有關包裝的法律法規相對還不完善,對同一品牌,同一款產品,是否必須使用同一種包裝,且包裝是否應固定不變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即存在不同包裝在法律上來說是可以的。
同時,她強調,因為包裝也屬于產品的一種品牌標識,如存在較多差別的包裝,容易讓消費者心有疑慮,對產品的品牌樹立并非好事,也容易給造假留下空間。
專家:憑標識判真偽不全面
食品包裝專家董金獅對中國網財經中心記者表示,產品包裝不同,不一定說明產品為假貨,“不能僅憑印刷上的標示不同就證明其產品就一定是假的”,他說。
董教授分析稱,由于供貨商可能與廠家雙方達成過協議,向娛樂場所等特殊客戶供應是會加有“零售建議價2.00元”的標示,而其卻銷售1.5元,這是供應商的一種營銷手段。他還表示,國家對食品包裝上的文字部分除字體大小外沒有特別要求,重點是看其內容部分是否構成虛假宣傳等違規現象。(中國網財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