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長沙訊一瓶標價數百元的法國“卡斯特·曼妮”紅酒,進價可能不到10元,因為這是長沙一家停車場的假冒高檔酒。2007年12月至2012年4月,彭某將從山東批發來的廉價酒貼上自己“設計”的高檔紅酒標簽,截至落網,他已賣出的和庫存的紅酒數量超過萬瓶。近日,彭某被芙蓉區檢察院批捕。
調查發現,長沙共有18名煙酒店主和超市店主買過彭某的紅酒。2007年12月,彭某在芙蓉區香格里家園租用地下停車場一房間后,從山東煙臺以每瓶9元至11元不等的價格低價購進紅酒,然后貼上法國“卡斯特”系列及奔富名莊系列紅酒標簽,委托長沙市高橋大市場一些經營禮品包裝的門店幫其加工生產出來,再以每瓶數十元至500元不等的價格賣給煙酒店或超市。有店主稱,這些酒絕大部分賣給了普通消費者。
彭某假冒的“卡斯特·曼妮”紅酒有四種型號,分別為“卡斯特·曼妮(解百納2005)”、“卡斯特·曼妮(赤霞珠2004)”、“卡斯特·曼妮(赤霞珠)圓筒包裝”、“卡斯特·曼妮(解百納)木盒包裝”。假冒的“奔富名莊”葡萄酒有三種型號,分別為“奔富名莊·128”、“奔富名莊·389”、“奔富名莊·407”。彭某說,這些酒的注冊商標都是自己“設計”的。
初步查明,彭某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紅酒,一共非法獲利6萬余元。近日,彭某被芙蓉區檢察院以涉嫌假冒注冊商標罪批準逮捕。檢察官提醒,市民購買紅酒,首先要看酒瓶商標印刷是否清晰;二是看“條形碼”,法國酒條形碼一般是3開頭,澳大利亞是9開頭。三是打開酒瓶后,看酒塞上的文字是否與酒瓶標簽上的文字一致。
記者吳可 通訊員歷玉換 劉珩
[相關鏈接]
用堿面和白醋可辨別紅酒真假
本報長沙訊 近日,本報記者跟隨湖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全程記錄一瓶進口紅酒的檢驗過程。
當一瓶紅酒遠渡重洋來到中國,進入長沙,第一站是長沙霞凝港,這也是檢驗第一站。近日,湖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食檢處工作人員就趕到霞凝港,開始檢驗一批來自西班牙的紅酒。倉庫內,工作人員首先核實數量,核對進口商提供的合同、發票、裝箱單、國外簽發的證書、外文中文標簽等單證是否和貨物一致,然后按規定比例,從900箱紅酒中取5箱打開,每箱選取對角線上的兩瓶紅酒作為樣品。
抽樣之后,紅酒被運往湖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檢驗色澤、澄清程度、起泡程度、香氣、滋味等感官指標,總糖、干浸出物、揮發酸、檸檬酸、二氧化碳、鐵、銅、甲醇等理化指標,總二氧化硫、甲醛、鉛、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致病菌、食品添加劑等衛生指標,而乙醇(酒精度)和甲醇的檢驗幾乎是每一種葡萄酒的必檢項目。
“酒精度是否和商標一致,很大程度能反映這瓶酒是否是正規生產,而甲醇則是出于對消費者安全的考慮。”湖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工作人員介紹,有五種方法可辨別紅酒真假。
一、看標識:果汁含量標注100%或全汁即為正規原汁葡萄酒,反之則為勾兌酒。正規原汁紅葡萄酒的酒精度一般在10%-12%(V/V)之間,低于10%(V/V)的紅葡萄酒大多數是勾兌酒。
二、看顏色:優質葡萄酒外觀澄清透明,香氣平衡;劣質葡萄酒混沌無光,色澤艷麗,有明顯的人工色素感。
三、品酒味:優質葡萄酒口感舒暢愉悅、柔和,酒體豐滿完整,余味綿長;劣質葡萄酒有突出暴烈的水果香(外加香精),酒精味突出,酒體單薄,沒有后味。
四、堿勾兌:取一點堿面,放入紅酒中均勻攪拌半分鐘左右,之后再加入白醋。酒前后有兩次顏色變化的是真正的葡萄酒,沒有發生顏色變化的是勾兌的假葡萄酒。
五、紙巾測:將葡萄酒滴在上好的紙巾上,擴散均勻且沒有明顯的水跡擴散是葡萄酒,色素顆粒沉淀餐巾紙中間且水跡不斷往外擴散是假葡萄酒。
記者劉穎 實習生張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