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8萬員工說事 修正藥業在威脅誰
皓波
“問題膠囊”事件沒有像某些人所設想的那樣,過個把月就煙消云散了,而是風聲愈來愈緊,形勢愈發嚴峻。5月16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在京召開部分省局問題膠囊處置工作座談會,局長尹力明確要求:“各地要加快處置工作步伐,對查實的涉案企業堅決從重從快處理。”僅過十天的光景,236家膠囊劑藥品生產企業因“鉻超標”被立案調查。對于政府監管部門的雷霆一擊,公眾聞之紛紛拍手稱快。
然而,業內有人認為:“這是企業潛規則,誰碰上誰倒霉。”修正藥業也傳出話說:“我們有8萬職工,加上家屬共有24萬人,修正‘傷不起’。”言外之意,修正就是犯了錯,也不能被“修正”。這8萬職工要是不滿意,16萬家屬鬧點意見,誰能擔得起?聯想起“問題膠囊”事發初期,修正閃爍其詞的態度,毫無誠意的道歉,我們不禁要問,修正傲慢的底氣從何而來?這是在威脅誰?
近十年來,修正藥業憑借獨特的銷售模式,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其所謂的銷售模式:高提成+廣告。以高提成網羅了8萬銷售人員,覆蓋全國各地;以每年上億的廣告投入,在電視等媒體密集刊播,致使“斯達舒”耳熟能詳。修正藥業在競爭異常慘烈的OTC(非處方藥)市場,攻城略地、一路高歌,其市場占有率超越同行對手同時,也人為地推高了藥價,為老百姓吃藥貴做出了積極“貢獻”。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相關負責人認為,修正的銷售隊伍全靠高提成來維系,談不上企業的凝聚力,文化的感召力,有利則聚,無利則散。修正藥業在“賺快錢”的文化熏陶下,變得為所欲為。
檢索各地監管部門的網站發現,修正藥業屢屢被警示曝光。近年來,修正藥業涉嫌招商詐騙、違法廣告等行為屢禁不絕,但由于企業的有效公關,媒體的有意淡化,未能形起較大的輿論壓力。就在遭遇本次事件后,修正藥業還在等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修正現在拿職工和家屬說事,貌似十分在意職工的利益,但是須知,“傷不起”的修正其實已經以自己的所作所為傷害了其職工和家屬的切身利益,更傷害了公眾的利益。如果企業下一步受到處罰,聲名受損,公眾不再買賬,那么企業職工受到影響更是遲早的事。修正今天應該做的,唯有老老實實承認錯誤,真真正正“修正”錯誤,別無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