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營商合約手機暗藏“吸費軟件”
福州不少用戶上網流量費暴漲,有的用戶手機關機了一天,上網流量費還是被扣了500多元
關注理由:你有沒有發現,使用新購的合約手機后,話費陡然猛增;你有沒有發現,一夜間,你一直關著的手機,上網流量卻在飛奔。近日來,本報接到數十位讀者反映,在運營商處購買的合約手機被預置“吸費軟件”,致使上網流量費用暴增,話費猛漲。那么,究竟是誰在合約手機里動了手腳?這些手機流量都用在了何處?“吸費軟件”能否防范?
合約機預裝軟件多流量快速“蒸發”
劉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兩個月前預存了3000元話費,從運營商處領到了一部價值2000多元的合約機,運營商再分30個月,按月返還給他一定的話費。劉先生拿到手機時,手機里就預裝了不少通信運營商預制的軟件。劉先生沒想那么多,開始使用這款手機。但是很快他就發現,事情比自己想象的要嚴重許多。
剛用了2個星期,劉先生發現自己當月的套餐流量200兆就已經用完,但是實際上自己都是通過wifi上網,平時很少用到3G信號上網。而且,流量暴增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隨后的幾個星期,劉先生幾乎每個星期都要用掉數百兆的網絡流量,僅拿到手機的當月,3G上網費就花了100多元。更離譜的是,第二個月有一天,劉先生的手機關了一天,后來開機的時候,手機上網流量費卻已扣了500多元。劉先生不明白,這些流量都用在了何處?因此,他通過運營商客服電話了解情況,沒想到運營商堅稱計算無誤。
與劉先生一樣遭遇的用戶不在少數,福州市民周先生的遭遇更為“離奇”。周先生購買的是iPhone合約機,近日,他的手機連續收到2條短信,第一條說套餐流量僅剩100多兆,緊接著的第二條短信就說只剩5兆。看到短信后,周先生覺得有問題,于是就把所有3G信號都關閉了,但是第二天,他收到通知說,流量已經超出100多兆。
對于手機網絡流量如此快速“蒸發”,周先生覺得不可思議,于是他向運營商反映,客服方面卻一直無法給出正面的回復。
用戶遭遇高額話單運營商卻堅稱無誤
與劉先生的遭遇類似,福州市民林先生也遇到這樣的問題。林先生現在使用的是一款每月20元手機流量費的套餐,由于林先生很少使用3G信號上網,所以他覺得這一套餐肯定可以滿足平時所需。但是他查看此前一個月的月結話費時,發現自己的網絡流量費用竟達到140元。林先生于是打客服電話詢問,客服方面只是表示,他就是使用了這么多流量,林先生聽到這個回答,也只好無奈地接受了。
“運營商有時還會設置一些陷阱,看起來不起眼的軟件花起流量來非常恐怖。”福州市民丁小姐告訴記者,她家購買的是一臺國產品牌的智能合約手機,主要給家里老人使用,其中幾個軟件,只要用戶一按開啟,就通過網絡瘋狂交換數據,所以才用了沒幾天,流量費就已經花了幾十元。丁小姐認為,在正常情況下,開啟軟件即便需要連接網絡,比如進行定位服務等,耗費的流量也不大,為何這款合約機如此“吃”流量呢?她說,自己后來找了運營商,對方則表示愛莫能助。
像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記者在通過968111投訴的消費者中了解到,不少消費者在收到合約機的高額流量話單時,都不知道自己的手機究竟何處用到了這些網絡流量,有一些甚至表示自己從來不上網。而面對弱勢的消費者,部分運營商則表示費用確鑿無誤,但是流量怎么走的,運營商則表示這是消費者個人使用的問題。
業內人士爆料預置軟件吸費多
“智能手機虛耗流量已經幾乎被認為是行業潛規則,合約機更是其中的重災區。”福州一家手機經銷商負責人鄭經理告訴記者,雖然部分運營商極力撇清自己與SP增值服務廠商之間的關系,但是他們也無法解釋為何將一些與手機運用毫不相關的軟件硬是植入到合約機中。而這些軟件往往在機主不知道的情況下自動升級、推送消息,并由此產生大量的上網流量,而這些成本都要由消費者承擔。
鄭經理向記者展示了一款他剛剛購買的美國品牌合約機,對比同一型號的裸機,合約機中額外預裝了十多個軟件,其中包括多個不知名的小游戲以及社交網絡軟件等。他說,其中部分軟件都是默認自動推送廣告內容,而且還有一些軟件在后臺運行時,會耗費大量的網絡流量。
福州市民黃先生的遭遇也印證了這一說法。前幾個月,黃先生購買了一臺合約機,用了就發現流量耗費得非常厲害,后來他查了話單之后發現,原來在每天的凌晨2點、3點、4點等整點時段流量都會激增。后來他觀察了才發現,在這幾個時段,確實是運營商在手機里預置的幾個軟件在走流量,比如將數據上傳到云服務器或干脆就是軟件資料更新。
工信部將出新規禁止預置吸費軟件
記者了解到,對于智能手機軟件“吸費”這一日益多見的現象,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出臺了《關于加強移動智能終端進網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見稿)》。這份正在征求公眾意見的文件中寫道,生產企業不得在移動智能終端中預置或者以其他方式提供用戶安裝具有三種性質的應用軟件,其中就包括含有惡意代碼的,未向用戶明示并經用戶同意擅自收集、修改用戶個人信息的,未向用戶明示并經用戶同意擅自調用終端通信功能造成流量耗費、費用損失、信息泄露等的。
鄭經理告訴記者,去年和前年,福州也有不少消費者遇到了手機流量暴增的問題,而那時主要的問題是用戶自己在手機中不慎下載了病毒軟件或者流氓軟件,導致網絡流量暴漲。而今年以來,運營商預置軟件導致流量居高不下的案例已屢見不鮮。他認為,工信部要出臺這一新規,也是因為工信部看到了其中的問題,才計劃明確要求禁止預置“吸費軟件”。
提醒
兩招可防“吸費軟件”
“運營商預置的軟件,刪又刪不了,又無法避免流量狂跑,怎么辦?”對于這一問題,多位消費者從運營商處得到的回答是關閉3G開關,但是消費者則認為,關閉3G開關后,每次需要用網絡就要再不停開啟、關閉,那這樣的手機與2G的手機又有什么大的區別?專業人士提醒,如遇到手機被預置“吸費軟件”,可通過“刷機”,將手機軟件重裝一遍,這樣就可刪除“吸費軟件”。不過,如果將手機擅自進行“刷機”,將無法享受手機廠商的保修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