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林啟星)“你消費、我返錢、零成本購物”、“消費多少返多少”……近期“消費返利”(或稱“購物返利”、“購物返本”)的網絡營銷模式正在全國迅速蔓延。因市場的不可控、投機賭博心理濃重,資金鏈斷裂等原因,現已出現部分“消費返利”網站崩盤的現象。昨日福建省消委會金融專業委員會向社會發布高額消費返利風險警示,提醒消費者高額返利實是玩“擊鼓傳花”的賭博游戲。
消費并不能創造利潤
據省消委會金融專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一些“消費返利”網站聲稱“消費返利是實踐消費資本化理論的一種創新經營理念,讓消費者得到最大實惠,消費者變成投資者,得到百分百的回報,消費也能成為資本家”、“消費創造財富”等。而事實上,上述說詞并不符合市場規律。
該負責人指出,消費行為并不可能產生利潤,而是讓經營者獲得利潤。福州一銀行零售事業部總監何雙鋼則表示,高額返利網站實質是玩“擊鼓傳花”的賭博游戲,消費者應理性對待網購返利的消費方式,按需購買所需的商品。
購物金額越高返利風險越大
據該負責人介紹,返利網的返利資金完全來源于參加的加盟商向其繳納的銷售額或會員交納的入會費、手續費,其宣傳返還的資金來源具有不確定性,只有靠從后來消費的會員頭上補進,如果后期數量跟進不足,必將導致資金鏈的斷裂而使活動無法繼續!100%返利”就是利用新會員的錢來向老會員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制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錢財。
對于消費者來說,購物金額越高,返利的風險越大,一旦網站達不到盈利要求倒閉,或者商家資金鏈斷裂,后期的返利就難以實現,還可能失去投入的絕大部分資金。
警惕交錢入會、虛假消費
據悉,一些網站借助“消費返利”名義,要求會員及加入者繳納入門費或者變相繳納入門費,靠發展下線盈利。這種模式的一大特征就是拉人頭,甚至采取脅迫、誘騙的手段,不拉到人不準走,這樣就導致其危害不斷擴大。
還有一些網站流行“空單”的模式,即加入者不用真實購物消費,只需向返利網站繳納空單金額的15%-20%,同樣到五百天后返還空單上金額。做一單1萬元的虛假消費單,加入者只要付1500元后,每天就可得到返利網的20元的返還,500天后就可得到累計1萬元的入賬。
此種模式利潤看似誘人,實是一種吸金陷阱,風險極大。省消委會律師團團長鄭新芝指出,目前一些高額消費返利已經走向了“空對空”的金融游戲,最終將演變成為金融傳銷實質的投資返利。
如何正確識別消費返利
那么消費者應當如何正確識別消費返利行為呢?
省消委會金融專業委員會昨日提醒,正規的以購物返利為主營業務的網站,必須要有增值電信經營許可證,而不是普通的網站備案證書;其次,正規的購物返利網站的返利都是商家一種正常的促銷讓利行為,返利比例不高,與商家打折讓利是一回事。
溫馨提醒
省消委會金融專業委員會專家分析認為,高額返利運營模式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可能涉及以下四種違法行為:
首先是涉嫌消費欺詐和合同詐騙行為。消費返利網站及其合作商家、第三方網絡交易平臺在開展促銷讓利過程中,可能虛抬交易標的原價或者對標的進行虛假標注、虛假宣傳,以此產生的額外利潤抵扣消費返利金額,從而構成消費欺詐行為;
其次是涉嫌傳銷行為。在層級發展型為主的所謂消費返利模式中比較常見,通過直接繳納所謂的會員費、代理費、加盟費或者認購一定金額的商品以及發展下線推廣業績,實質已構成傳銷行為;
再次是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非法集資行為。在資本運作型為主的所謂消費返利模式中,在高利潤的誘惑下,涌現出大量以投資、盈利為目的的虛假交易,進而演變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罪;
最后是涉嫌集資詐騙的非法集資行為。一些返利網站及其代理商在非法獲取資金后卷款逃跑,或者故意制作假賬、銷毀賬目、制造崩盤倒閉假象以逃避返還資金和支付報酬,主觀上具有非法占有為目的,可能因此而涉嫌集資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