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濟南6月13日電 日前有媒體報道說,煙臺部分蘋果產區果農使用加過農藥退菌特與福美胂的果袋包裹幼果,蘋果直接與農藥接觸,直到成熟。一時間,煙臺蘋果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記者就此問題走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束懷瑞教授,以及主管煙臺蘋果產業的煙臺農業局局長梁傳松,以下為對話實錄。
“藥袋”蘋果危害有多大?
記者:“藥袋”使用的農藥是否違禁?
梁傳松:退菌特和福美胂都是國家允許使用的農藥。特別是福美胂,在防治蘋果腐爛病上,目前還沒有更好的替代品。但國家沒有規定這兩種藥品可以用在果袋上,所以生產和使用“藥袋”肯定是違法的,這兩年來我們也一直在打擊這種行為。
記者:“藥袋”里長出的蘋果能吃嗎?
梁傳松:我們自從2010年發現“藥袋”之后,2011年專門進行過檢測試驗,即給蘋果套上“藥袋”后一個月開始,每個月摘兩只蘋果去化驗,直到蘋果成熟,整個過程中都沒檢測出農藥殘留超標。
束懷瑞:在套袋流行之前,這兩種藥都是直接往樹上噴,蘋果直接接觸,通常只要在采摘期前60天停止施藥就可以,不影響蘋果的正常食用。不過由于作坊“藥袋”生產標準不一,對于套用“藥袋”后的蘋果是否有害還需要做進一步的跟蹤檢測,最好的辦法還是禁止這些“藥袋”上樹。考慮到我國目前蘋果種植仍以千家萬戶散種為主,禁止“藥袋”上樹應以打擊“藥袋”生產源頭為重點。
“藥袋”使用了多長時間?
記者:“藥袋”是什么時候發現的?
束懷瑞:蘋果套袋技術是從日本傳進來的。在蘋果生長期套袋,一方面可以防蟲、防止蘋果直接接觸農藥,另一方面在蘋果采摘之前的20多天取下果袋,會讓蘋果著色更均勻、更美觀。國內上世紀90年代開始大規模對蘋果套袋,使用“藥袋”則是近幾年的事情。
梁傳松:2010年,濰坊市一個紙袋生產廠家提醒我,棲霞可能有人在紙袋里邊上藥,也就是那時候,我才知道“藥袋”的存在,當時量很小。從那之后,我們就對違法生產和使用“藥袋”的行為進行了嚴厲打擊。今年3月以來,棲霞市銷毀了220萬只“藥袋”,并由政府出資購買普通果袋,將已經上樹的60萬只的“藥袋”替換。
“藥袋”蘋果數量有多少?
記者:當地果農使用“藥袋”的數量是否很多?
梁傳松:具體的面積我們還在核查。風波發生之后,我們已經派了四個工作組,每個組由農業、公安、質監、工商四個部門的工作人員組成,各負責兩個蘋果生產縣(市、區),對“藥袋”使用情況進行抽樣調查。目前調查還在進行,一旦調查結果出來,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向社會如實公布。目前,農業部、山東省農業廳的調查組已經進入煙臺進行調查,調查結果我們會及時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