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網購江湖中的“差評師”
淘寶擁有數以百萬計的網店,每家網店要靠信用生存在這個網絡交易平臺上。
“不出10天,我們能讓一家經營一年的網店倒閉,當然也能讓一家飽受差評的商家看上去很美。”多名職業差評師說,這一切都可以靠錢來解決。
職業差評師,成為近期淘寶商家最為頭痛的字眼。
這個新職業產生于近兩年,他們針對淘寶對網店的信用評價體系,利用交易規則中的漏洞,以“差評”敲詐賣家,“少則幾元,多則數百”。
“這是法律和淘寶規則的監管空白地帶。”差評師們說,只要臉皮夠厚,心夠狠,鈔票就會不斷流入腰包。他們甚至充當網商打手,搞垮競爭對手。
天色已暗下來,電腦上阿里旺旺窗口不斷閃爍。
“3分鐘拍下28件!”黃恩差點兒喊出,開淘寶網(微博)店近一年,生意從未這么火過。
他所經營的電阻、電容等元件,竟然在兒童節這天成為熱銷商品。
但好心情很快消退,瀏覽過買家信息后,黃恩發現拍下的28件商品源自6個不同買家,郵寄地址分散在全國各地。更重要的是,買家留下的地址,或許永遠無法找到收件人。
差評師向賣家索“茶水錢”
6個買家的收貨地址都是只粗略寫著某市某區,更離譜的其中兩個收貨點,是天安門廣場和前門。收件人姓名也不真實,比如其中一人名為“慶慶慶”。另一名留著貴州手機號碼的網友,要求將商品發貨至臺灣。
發貨還是不發?黃恩陷入兩難。
不發貨或是取消交易,可能遭到投訴并被淘寶網處罰。而向這些個人信息不詳的買家發貨,非但對方收不到貨,還會賠上郵費。
黃恩的淘寶網店頁面標注有“賣家承擔運費”,他坦言這些幾元錢的小元件,店里一般10件以上包郵,“如果不夠數量就包郵,會讓我賠本。”以往遇到這種情況,黃恩會通過阿里旺旺聊天軟件與買家溝通,“多數買家都會理解,補交運費。”
但這次,自稱買家的網友留下QQ號碼,“我不會用阿里旺旺,想找我解釋就加這個QQ號。”
打開QQ,黃恩發現,自己把這事想簡單了。
“我們是差評師,那28件商品都是我們買的。”網名“大眼睛”的買家開門見山,“每件貨賠弟兄們15塊茶水錢,我們就申請退貨退款,否則就向淘寶網投訴你不發貨,給你差評。”
差評,是讓網店商家害怕的兩個字。在以信用評價體系搭建的淘寶網絡交易平臺上,買家可對商家每一筆交易進行評價,若獲得好評,網店誠信度越高,光顧的網友也會隨之增多;每獲得一次差評,網店會被淘寶網扣除1分。
28個差評,對辛苦一年積攢700多分的小網店,“損失難以估量”黃恩說。
刪差評師對買家威脅騷擾
賣家黃恩,遇到差評師。買家鄧堅,遇到的卻是職業刪差評師。
5月14日,鄧堅在淘寶上買了一個折疊小桌,到貨后發現小桌是聚合板的,不是商家所承諾的實木材質,而且顏色也不對。一時氣憤的鄧堅,當即給了賣家一個差評。
當晚,賣家就聯系鄧堅,請他幫忙刪除差評,承諾刪除差評就退還部分貨款。
鄧堅態度堅決,賣家多次聯系均無果。
沒過幾天,另外一個號碼給鄧堅發來一條短信。“自稱是刪差評師,要求刪除之前買小桌的差評,作為交換條件,可以退貨并賠付20塊錢。”鄧堅說。
短信末尾略帶威脅,聲稱“如果不修改差評,就會電話、短信不停”。
“赤裸裸的威脅。”抱著死磕態度的鄧堅說,當時決定無論如何,也不改差評。
騷擾電話和短信果然接踵而至。
一天24小時,不時就有陌生電話接入,接通就被掛掉。
鄧堅投訴到淘寶,對方除了記錄也沒有好辦法。
堅持了兩天,鄧堅徹底投降。
之后,騷擾電話也就沒再響起。
鄧堅向同事訴苦,發現不少同事都遇到“如果不刪差評,賣家就會雇人,不停地騷擾”。
靠著規則漏洞賺錢的職業
黃恩猶豫再三,沒有發貨,也沒有給“茶水錢”,隨之而來是差評投訴。
遭敲詐后,他曾報案,警方表示涉嫌金額太小,達不到1000元的立案標準。
同樣苦惱的還有淘寶店主姍姍。
6月13日,淘寶一家手機店店主姍姍遭遇差評師,7件手機貼膜被逐一訂購。事實上,貼膜只是買手機才優惠銷售,但買家也可以只買手機不買貼膜,所以網店開辟貼膜的單獨頁面,“這個價格單買貼膜再包郵費,得賠死。”姍姍說。
姍姍和單獨訂購貼膜的買家解釋,對方稱是職業差評師團伙,想取消交易須匯款140元,否則以不發貨為由進行投訴。
“我聽說過差評師敲詐,打電話時特意錄了音。”姍姍說,隨后聯系淘寶客服,得到的回復是“必須先發貨,而且電話錄音無法作為證據。”
按淘寶網規定,除阿里旺旺聊天軟件外,其他通過短信、QQ等方式獲得的聊天記錄,均無法作為申訴證據。姍姍等淘寶網店店主稱,差評師就是利用這規則漏洞,絕不在阿里旺旺上留下索要錢物的證據。
黃恩則認為,即使買家所留收貨地址不全、不詳,淘寶網也要求商家必須先發貨的規定,與《郵政法》中“用戶交寄郵件,應當清楚、準確地填寫收件人姓名、地址和郵政編碼”之規定相悖。
同時,他認為淘寶網的信用評價體系本是買賣雙方互評,商家信用低難賣貨,買家信用低,在購買時也應受到限制和約束。但就目前而言,淘寶網只要求網店經營者須實名注冊、繳保證金等,規范嚴格,買家卻能隨意注冊賬號,門檻極低。
“這使得很多差評師注冊有數十個普通賬號,即使被商家投訴和給予差評,換個賬號接著做。”黃恩說,同時差評師的敲詐每筆不多,達不到警方“單次涉案1000元”的立案標準。
“10、20不嫌少,三百、五百不嫌多,但你要相信,差評師要錢絕不會超過999。”在百度貼吧,一名差評師如是說。
■ 暗訪
多面差評師:獵人+群狼+打手+衛士
為弄清職業差評師運作內幕,記者近一段時間臥底4個差評師QQ群,發現差評師不僅單干,還組群圍攻賣家,甚至充當一些商家的“打手”,打擊競爭對手。
“獵人”
新店易受差評師關注
每天上午,差評師QQ群里的頭像逐次閃亮起來。有很多時候,群里第一條信息的內容就是“今天有肉么?”
肉,是差評師對可下手網店的暗語稱呼。
差評師小彭說,一般差評師不會選擇當地的店鋪下手,免得賣家真的跑來找麻煩。其次,差評師一般挑選2鉆(網店的信用等級)至4鉆或旺鋪版2鉆以下信譽的賣家,特別是旺鋪版1鉆以下的賣家是主要的獵物。
小彭介紹,這些信譽賣家一般都是剛起步,幾個差評足以讓店鋪關門,賣家非常在意出現差評,急于求買家修改,“最容易上鉤”。
從產品而言,低價包郵產品,特別價格范圍5元以下的任意包郵產品,或是正在促銷的產品,都是差評師關注的對象,買家風險小,賣家發貨就賠錢,不發貨就差評,“賣家就很難逃脫”。
記者發現,很多差評師得手后,會把鏈接網址發送到QQ群中,讓其他的差評師再去得手。
“群狼”
分工明確的“行動組”
“今天有任務么?”這是QQ群里出現率較高的一句話,就是組團去敲詐淘寶賣家。
“找到塊肥肉了,想吃的速來報名。”6月15日下午,在記者臥底進入的一個差評師QQ群中,顯示出這樣一則消息。
200多個成員的群內,很快有10多名網友報名。
發起者和報名者另行聚集在一個QQ討論組中,用他們的術語說,這個組名為“行動組”。
行動組成員分工明確,10多人分為“獵人”、“拍手”、“交涉”、“賬目”4類角色,其中獵人和賬目各1人,交涉3人,其余均為拍手。
獵人負責搜尋有機可乘的商家,這次將目標鎖定為北京的一家禮品店,“向店中出售的這個禮品袋下手。”他貼出截圖,發號命令。
按這家禮品店的商品說明,該禮品袋是目前促銷活動的贈品,買家在店中購買禮品后,可用1分錢的價格訂購。
“真是店主的不幸,露出這么大的空子。”一名拍手幸災樂禍地回復。隨后,數名拍手在幾分鐘內,迅速單獨買下40件禮品袋,并將每筆成功交易截圖后發在QQ討論組中。
“不要寫真名和詳細地址。”賬目一邊提醒拍手,一邊記錄著每條交易信息,他正是此次行動的發起者,“店主肯定不敢發貨,交涉人員先晾他一個下午,等他著急了再跟他聯系,每單至少敲15元。”
“投降”的商家將錢打到指定賬戶后,差評師就按比例分錢,按慣例發起者抽20%的份額,其余的錢再按角色平分,“一個成熟的差評師行動組,每天能完成10筆左右的任務。”多名差評師說。
“打手”
“大單”點名打擊對手
按照資深差評師老許的說法,小彭那樣的差評師沒有太大出息,“我們做一個大單,能頂他們一個月的收入。”
老許說,小彭那樣的職業差評師,每天都忙著在淘寶上翻商家、找目標,然后給差評,這都是“苦力活兒”。而他和幾個朋友,則是以“公司合作”的名義掛在網上,等待別人聯系大單,以惡意差評扳倒“老板”的競爭對手。
記者調查,在很多網絡論壇上,都可以找到類似的帖子。百度貼吧,很多人都注明“專業打擊淘寶假冒偽劣產品,同行競爭請加QQ號”
淘寶網上競爭激烈,很多網店銷售的商品差不多。老許說,有的商鋪感覺別人搶了自己生意,就會雇傭差評師,給出許多惡意差評,以此打擊甚至扳倒對手。
“這樣的大單才是最賺錢的,也沒有任何風險。”老許說,他們在與雇主談妥價格后,由雇主提供對方店鋪的名稱、ID,在差評師按照指定拍貨后,雇主會負責匿名代付貨款,付款成功,差評師便給出差評。
老許說,如果目標是3鉆以下的店鋪,20個差評就能直接讓他關門;3鉆以上,皇冠以下的,一般50個左右;皇冠以上的話,就要看具體情況,不死也要半條命。
被搞的店鋪級別越高,雇主給的價錢也就越高。
身份
差評師也負責刪差評
近一周的時間,記者臥底多個差評師QQ群發現,很多職業差評師,也從事刪差評。
“只要賺錢,給差評和刪差評都一樣。”差評師小彭說,差評師也接刪差評任務,有的甚至自產自銷,“刪一個差評賺幾十到幾百。”
小彭說,刪差評通常有三個途徑,一是讓淘寶內部人來刪,二是盜取買家賬號刪,三就是給買家打騷擾電話。以前有的是找內部熟人來刪,所謂熟人也就是“淘寶小二”(淘寶網管理人員),但淘寶反腐,這條路被堵死。盜號比較繁瑣且風險大。而給買家打騷擾電話,則是簡單,只需要不斷騷擾就行。
記者發現,群里一個差評師曾給店家一個差評,然后兩個星期都不跟店家聯系。同時,他又用另外一個賬號登錄,給店家留言說能刪差評。
果然,扛不住的店家聯系上他刪差評,這一來一去,他就賺了200元。
除了給差評、刪差評,差評師給網店刷信用。一些新開的網店急需“好評”提高人氣和信用度,按照正規程序,“好評”需要真實的交易和買家給出,但一些網店花錢雇人,用虛假交易獲得“好評”。小彭稱,目前淘寶對刷信用查得很嚴。
多名職業差評師稱,他們中不少人是在校大學生、白領以及部分自由職業人員。大多數都有過在淘寶經營網店的經歷,熟悉淘寶交易規則,“更容易發現漏洞,更熟悉談判規則和店主的心理。”
收入
自曝月入萬元“沒問題”
“月入不到三萬,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差評師。”這是一個職業差評師在百度貼吧里的留言。雖然很多網友跟帖說他吹牛,但多名差評師坦言,這行也看“業務水平”,但整體的確收入不低。
入行不久的差評師小彭,他是一名大學剛畢業的學生,原先在淘寶開了個小店搗騰CD,半年前受人“指點”,開始從事差評師。
“我不是天天掛在網上,沒他們掙得多,一個月也就三五千塊錢。”小彭說,其實差評師這一行很難干,心狠、臉皮厚才能干得下去。
但他也坦言,很多時候差評師挑選的首要目標,往往是自身有問題,比如低價包郵、圖樣和說明不匹配,涉嫌刷信用等。對于這樣的店鋪,差評師就維權投訴。有的差評師甚至宣稱“我們是正義的,是為了完善淘寶規則而存在的!”
在記者臥底的這個群中,一名差評師在10分鐘時間內,連續拍了10多件商品。他還在群中炫耀,“要給自己買包好煙犒勞一下”。
小彭說,就像這樣的,如果一件商品賠20元,就能收入200多元,一個月下來上萬收入不成問題。
■ 淘寶回應
多為商家過錯導致受損
昨日,淘寶公眾與客戶溝通部工作人員稱,如以評價相要挾退貨的不合理要求、或同行間的惡意評價,淘寶網有一套完整的監控體系。
所謂“職業差評師”與賣家發生的交易,大部分是由于商家發布大量低價包郵商品,或商品標題以及贈品等,不應產生評價的商品,錯放類目導致的。
淘寶建議賣家嚴格按照商品發布管理規則編輯商品,有計劃的發布低價促銷“寶貝”,以免因自我過錯導致利益受損。
網上購物與線下購物只是獲取商品的渠道與方法不同,消費者享受的權利,與賣家應盡義務是相同的。如確實涉及被有組織有預謀的社會不良組織敲詐勒索,淘寶建議商家保留證據遞交淘寶網審核,同時也建議商家對此行為聯系公安機關報案處理。
對商家稱淘寶網只采信阿里旺旺聊天記錄,該工作人員稱,商家提供證據是否被采納,是根據具體案例來看。
■ 專家說法
網絡信用評價體系需完善
對于職業差評師,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趙占領律師認為,如果其涉案金額達到“1000元至3000元”,就涉嫌敲詐勒索罪。如果沒有達到這一立案標準,也可依據“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來處理。雖然相關法律規定,通過互聯網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沒有金額要求即可追責,“但至目前,仍沒有實際案列。”
而對刪差評師的行為,如果干擾、威脅買家,可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進行處理。如果公布買家隱私,則可追究其侵犯隱私權的責任。
趙占領介紹,目前,淘寶的“C2C”(個人對個人)模式中,商家及買家的信譽,基本上完全依賴于評價系統。這一方面說明該評價系統有實質上的作用,但目前出現的差評師和刪差評師情況,也表明該系統在評價權重方面應該完善,不能僅針對商家而忽視了買家。他還建議買家注冊賬戶時需提交實名信息,一定程度上限制差評師的出現。
A08—A09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甘浩 石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