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琰
與百貨商場商品有較高毛利空間而能大幅打折、立減不同,低毛利的超市賣場業態在節慶時的促銷可能更需要一些“特殊”技巧。
當顧客走進超市賣場內,看著各種琳瑯滿目的低價廣告吊牌時,假如你覺得“哇,便宜,賺到了!”,或許你正在掉進超市賣場的促銷陷阱里。
促銷價高于平日價?
“虛假價格”是超市業者屢試不爽的一招,家樂福就是典型的‘屢犯者’。
昨日,武漢市物價局通報批評家樂福等數家當地企業,并罰款共50萬元。其中,最大一筆罰單高達15萬元,受罰者為家樂福光谷店。武漢市物價局表示,根據舉報,武漢漢福(家樂福)超市建設店、鐘家村店、洪山廣場店、十升店、光谷店、二七店存在虛假標價、虛構原價等價格違法行為。
比如,武漢漢福(家樂福)超市二七店于4月28日至5月3日期間,開展了“滿200元送50元福券”促銷活動。所售“愛華仕”背包標示價格為129元。經查,在促銷活動前七日內即4月26日,該商品在賣場的最低成交價為119元。另外,其光谷店于4月3日至4月16日,開展了購愛仕達產品滿額送禮的促銷活動。活動期間銷售的愛仕達無油煙鍋標示價格為239元,而在促銷前七日內即4月2日,該商品的實際成交價為199元。
“這等于是先虛高價格,然后再促銷,其實促銷價比平日價還高,但問題是,賣場內有幾萬種商品,顧客根本不可能記住所有商品的訊息,故而只要看到促銷字樣就認為是低價,這就給了超市賣場虛價促銷的機會。當然,也有可能是家樂福對于價簽和條碼管理出現漏洞,但無論如何,都是家樂福本身的價格管理出現問題。”時富金融消費類分析師廉波指出。
贈品和擺放的“技巧”
這幾天超市內最惹人注目的要數各種各樣的端午節粽子禮盒,而粽子引發的促銷門道就有不少。
在一家國有知名超市內,《第一財經日報(微博)》記者看到用泡沫塑料堆起的龍舟堆頭,堆頭內放滿了粽子大禮包,而在禮包邊上還用膠帶捆綁了一些贈品。
“這就是另一種方式,將平時滯銷的貨品或者即將過期的貨品作為贈品捆綁。其實也并非業者們不想放一些好的贈品,但很多大品牌都拒絕成為贈品,比如以前我們找過可口可樂,希望將一罐可樂作為消費者購物滿一定規格的贈品,但可口可樂堅決反對,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么有品牌價值的商品是不可以‘淪落’為贈品的,除非是可口可樂公司自己搞活動。”在本土大型零售集團工作了近10年的沈先生告訴記者。
仔細研究一些捆綁式銷售的贈品可以發現,這些贈品的保質期是看不到的。
“并非沒有印刷,而是超市人員在進行膠帶捆綁時故意將有保質期的一面放到捆綁的內側,除非你買回去后剪開膠帶,否則你就看不到保質期,這應該也不能算欺詐,只是在具體操作促銷贈品時的一種技巧。”沈先生坦言。
此外,促銷品的擺放也頗有講究。記者在一家知名藥妝連鎖店內看到,有一款面膜號稱近期促銷,其6片裝的價格在60多元,放在顯眼處,完全同款的真正促銷裝3片裝面膜僅售10多元,卻被放置在不顯眼的底層貨架。不少不明就里的消費者都直接購買了顯眼處的6片裝,還以為是買了促銷貨。
同樣是在這家店,一系列促銷價簽放置在水果系列面膜的貨架上,用明顯的大字體寫成“買五送二”,但仔細看才發現,價簽上有用極小字體寫的說明——只有指定的數款才能“買五送二”,其他的皆為原價,但已有顧客拿了7片并非優惠范圍的全價面膜直奔收銀臺,或許等其埋單時才會發現莫名其妙地支付了7片全價面膜的費用。
模糊規格促銷
促銷品和非促銷品的技巧擺放還不是超市賣場促銷戲法的最高境界,因為起碼還是會有一部分眼尖的顧客能夠察覺,但另有一招“模糊規格魔法”就實在叫人難以分辨了。
吳小姐告訴記者,她這幾天趁著自家小區邊的一家外資超市做夏季促銷,趕緊去購買一款竹制坐墊。“我走進門店看到大幅的海報寫著這種竹制坐墊只要6.9元,我當即購買了數個,埋單時,收銀員打單顯示每個坐墊要9.9元,我很納悶,當即質問收銀員。收銀員理直氣壯地說:‘促銷價6.9元的坐墊是45厘米乘45厘米的,而你現在拿的是60厘米乘60厘米的,當然要貴一些啊!’收銀員的解釋讓我當即無語了,但我怎么可能還帶把尺子進超市去測量呢?我真懷疑超市內是不是有45厘米乘45厘米的坐墊。”
業界指出,其實吳小姐遇到的“規格魔法”一直都存在,尤其是在節慶期間的購物季促銷時,因為客戶購物量較大,所以這是最具技巧的模糊銷售手法,超低價一定會吸引不少客人的眼球,而用“規格不同,價格不同”來解釋又難以構成直接的欺詐,畢竟超市是有說明的,只是消費者難以去辨識而已。
“超市與百貨業不同,超市的毛利很低,平均僅在10%左右,而百貨業毛利至少要在20%以上,所以百貨業者還是有降價打折空間的,超市當然也做促銷,但不可能像百貨商場那樣動輒立減幾百元,所以這也導致了超市賣場業態只能用小幅折扣加各種技巧手段來借著節假日消化存貨,模糊銷售一些非低價商品。”第一零售網創始人丁利國分析。
預付卡是王道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有些超市或許覺得整天玩各種貓膩促銷法太過繁瑣,不如正大光明提升銷售額。于是各種節慶提貨券、消費卡成為熱點,比如之前逢吃蟹季節時,聯華超市就提前售出大量蟹券,這是無異于購物卡的預付卡。
就在近期,記者發現百聯又開始發行新型提貨券,這次經過了“改良”,并非簡單的粽子提貨券,而是使用期長達2年多的現金抵用券,分為20元、50元和100元價值不等,且能在百聯系所有超市賣場和便利店使用。
“在節慶點推出其實是借了端午的東風,總有人需要送禮或自家采購,但商家肯定發現單獨的粽子券或月票券等使用范圍和時間有明顯限制,不如在節慶期間推出有效期較長的現金抵用券,即便過了端午節,這些抵用券依舊可做購買日常生活用品使用。直接通過此舉吸納一筆無息貸款乃是更高的境界。”沈先生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