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記者 宦艷紅
市場上的假茅臺到底有多少?誰也說不清楚。當事方茅臺公司針對“十茅九假”這一說法的高調辟謠,令市場更加無從窺見真相。
早報記者昨日從貴州茅臺(600519.SH)官方網站上看到,此前被媒體頻頻引用的“市場上真茅臺酒還不到10%”的說法,遭到這一說法的“發言人”陳有泰和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的否認。
陳有泰何許人?
6月14日,茅臺官網刊登題為《“市場上真茅臺酒還不到10%”說法純屬捏造——貴州省投資促進局副調研員陳有泰:我從來沒發布過這個數字》的文章稱,“陳有泰介紹說,自己的職務是貴州省投資促進局副調研員,負責聯絡、協調一部分貴州與其他省份的區域經貿合作項目,過去幾年里,與茅臺集團的唯一接觸,就是組織貴州省的企業參加全國性展會時,茅臺集團是參展企業之一。”
昨日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陳有泰稱,他此前并不知道媒體報道他說茅臺假酒的事,直到最近身邊的朋友告訴他網上的事,6月13日他主動聯系了貴州當地媒體,作出澄清。
陳有泰特別強調,茅臺未就此事聯絡過他。
陳有泰昨日未具體提及自己的“澄清”所針對的是哪則報道。
事實上,“十茅九假”的說法至少在去年下半年便已見諸報端,但茅臺官網少有高調澄清的舉動。
最近,由于茅臺官網公布了2012年茅臺酒及系列酒主要品種市場投放信息,關于假茅臺的話題再度發酵。6月12日,某全國性財經媒體的一則報道將相關討論推至高潮。該報道稱,“此前,貴州省商務廳副調研員陳有泰曾稱,2009年,茅臺酒廠的年產量約2萬噸,而2010年全國茅臺酒消費量高達20萬噸。這意味著真茅臺酒的市場占有率還不到10%。”
而根據茅臺官網刊登的“澄清”文章,在6月13日晚接受貴州當地媒體采訪時,陳有泰稱,這一說法純屬捏造。他還表示,“自己從來沒有深入研究過白酒行業的經濟運行態勢,更沒有進行過茅臺酒全年消費量的統計,‘沒有專業研究,我怎么敢說?’”
茅臺披露真酒供應量
同樣是在茅臺官網刊登的“澄清”文章中,袁仁國稱,根據茅臺集團打假所掌握的情況,市場上假茅臺酒數量超過真茅臺沒有根據,假茅臺酒占到90%的說法更是不可能的。
根據茅臺官網4月20日披露的數據,2012年,53度貴州茅臺酒(新飛天500ml)的市場投放量為9500噸、43度茅臺酒為1300噸,定位中低檔的53度茅臺王子酒和茅臺迎賓酒的市場投放量分別為4000噸和5000噸。這是茅臺酒市場投放量首次公之于眾。在披露這一數據的同時,茅臺還公布了全國各片區打假辦負責人的聯系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市場投放量數據僅為通過國內經銷商網絡渠道銷售,并不包括茅臺以及直屬專賣店及其他特供渠道。按茅臺公布的市場投放量,2012年貴州茅臺酒及系列酒主要品種通過經銷渠道合計銷售1.98萬噸,僅為年報披露的2011年全年生產量一半左右。
“以2011年茅臺酒的銷量1萬噸來計算,產值大約是200億元,如果市場上還有90%的假酒,那么茅臺酒總共銷售出了10萬噸,產值高達2000億元,而2011年白酒工業產值總共才3000多億元,‘假酒產值占了大半江山,也就是說,市場上大部分都是假酒了,這怎么可能?’”茅臺官網的文章這樣援引“貴州省遵義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張仁慧”的說法。
白酒專家鐵犁昨日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也認為,90%的推測欠妥,“在茅臺專賣店購買的假貨事實上是很少的,經銷商本身的利潤已經很高。”
自營店“保業績”
茅臺作出高調澄清之際,適逢白酒跌價聲一片。
鐵犁說,在市場形勢不佳的情形之下,以往定位于“防止價格過快上漲”的自營店計劃,目前可能要承擔起“防止價格過快下跌”的功能。
據早報記者了解,茅臺規劃今年上半年在全國31個省會(首府)、直轄市開設31家自營店,目前已完成28家,剩下的廣東自營店定于月內開業,而上海、浙江兩地則定于7月份開業。
按照此前開業的茅臺部分自營店規定,普通消費者憑身份證等有效證件,一次性最多購買12瓶;團購憑證明一次購買5箱至20箱。二者一個月內購買次數均不能超過4次。不過,隨著市場變化,“供不應求”現象消失,這些自營店的限購措施也形同虛設。早報記者昨日致電多家自營店,對方均表示,即便是個人購買多箱也不成問題。
華創證券認為,自營店的指導價為1519元/瓶,是出廠價的2.45倍,自營店是茅臺在不提價情形下達成業績目標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