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玉波
在內蒙古20家有奶酒資質的企業中,目前只有內蒙古龍駒乳業股份有限公司、錫林郭勒盟牧人奶娃娃工貿有限公司、內蒙古百吉納奶酒股份有限公司和內蒙古八里罕酒業有限公司4家企業正在生產奶酒。
記者近日在呼和浩特市走訪發現,蒙牛酒業的昂格麗瑪奶酒、呼倫貝爾牙克石志達食品研究所奶酒等幾十個不在名錄之內的“奶酒”名牌。這些品牌并未通過內蒙古質監局的生產資質審查。
內蒙古質監局食品生產監管處負責人告訴記者,針對奶酒造假亂象,內蒙古質監局2011年年末在全區范圍開展了為期4個月的酒類生產企業專項檢查和整頓,奶酒企業全部被列為必查企業。
該局一份報告顯示,在專項治理中,有內蒙古金山乳業、蒙古馬乳業、博王乳業、等88家乳制品企業被撤銷了乳制品生產許可證,被撤銷許可證的企業待整頓合格后,可重新申領相關生產許可證。
李鬼擠垮李逵
“奶酒”是蒙古族牧民用古老的家庭作坊式生產工藝,將馬奶或牛奶發酵制作而成。資料記載,奶酒也是我國最早的酒種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進入6月,來內蒙古旅游的人逐漸增多,奶酒成了饋贈佳品。
業內資深人士王旭(化名)告訴記者,目前充斥在市場中形形色色的奶酒,大部分都是用奶精勾兌的。“使用食用酒精或者加入部分基酒做為原料,然后添加奶精或食用奶油、香精等勾兌制成的奶酒,出廠價每斤不到10元,而進入市場后價格可能翻好幾倍。”
在“中國好酒招商網”上發布相關產品信息,僅赤峰市就有“金香酒業”、“套馬桿酒業”、“林香村酒業”等十幾家酒類企業,他們號稱其生產的奶酒均屬保健酒飲品,品質優良,釀制工藝獨特,通過渲染奶酒概念聯系全國的加盟商。
內蒙古龍駒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玉昆認為:“假奶酒的泛濫,使真正具備生產奶酒條件的企業受到了沖擊”。他說,2011年下半年以來,奶酒在內蒙古以外的市場需求量逐步增大。但也正是這個時候,假奶酒開始泛濫,正規奶酒企業的生產和銷售受到嚴重沖擊。
有關統計資料表明:在過去幾年中,內蒙古曾出現過“一代天驕”、“龍駒”、“乳香飄”、“元朝”等奶酒品牌,但因缺乏專項扶持和統一生產規劃,最近幾年,上述品牌有的銷聲匿跡,有的負債經營。
王玉昆認為,假奶酒的低價傾銷和無序市場流動,是導致正規奶酒經營困難甚至不得不停產的直接原因。
假奶酒無奶,更無營養
內蒙古經信委一份統計報告顯示,內蒙古的奶酒生產起源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生產初期,由于沒有統一的國家奶酒生產標準,先期以內蒙古龍駒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技術為主,將企業生產奶酒的標準確定為內蒙古標準。
2007年,針對長期無奶酒國家標準的實際,內蒙古河套酒業集團百吉納公司成為奶酒國家標準起草組長單位。2009年12月1日,經相關專家評審,奶酒國家標準正式頒布實施。
然而,好多外地客戶仍無法直接鑒別均打著“內蒙古特產”奶酒的真假。
王玉昆介紹,牛奶是一種液體,里面僅有13%是干物質,剩余的87%為乳清;在乳清里,富含牛奶中原有的磷脂、乳糖、礦物質以及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制造奶酒的基礎原料就是提取了鮮奶脂肪后的乳清。
奶酒的“生產標準”給予了這樣的界定:奶酒的生產原料必須采用鮮奶或乳清,經過微生物發酵后,再進行加工制作所得的產品才是真正的奶酒。不論是蒸餾型產品,還是發酵型產品,均要經過這一生產工藝過程,否則就不能稱其為奶酒,顯而易見真正的奶酒具備營養價值。
王旭認為,當下部分廠家在白酒中添加奶精或奶油香精而制成的奶酒,口味與真奶酒相似,但卻沒有任何營養價值可言。
而對于奶精的定義,中國調味品名錄解釋:奶精不是天然的農產品,而是一種人工調制品,不是營養劑。
嚴厲打擊奶酒造假
內蒙古質量技術監督局食品監管處負責人表示,當前,真正用奶酒生產工藝生產的企業極少,奶酒的質量安全問題異常嚴峻,亟待加大懲治力度,“奶酒行業的無序競爭,制約著一些品牌奶酒的正常發展,對內蒙古奶酒品牌創建帶來極大傷害”。
在奶酒集中生產地赤峰市, 自2009年以來,赤峰市質監局在綜合分析監督檢查、監督抽查和消費者舉報申訴等信息時,發現赤峰市個別白酒、奶酒、配制酒等生產企業存在不按標準和產品工藝組織生產,而是用奶油香精勾兌假奶酒。
為進一步提高全市酒類生產企業的食品質量安全水平,赤峰市質監局主要采取日常檢查、巡查、市場倒查、突擊檢查、夜查等方式,多次組織開展了白酒及奶酒、配制酒等食品的專項監督檢查,檢查中及時向工商等相關部門通報了信息并注重了行政執法和司法的銜接,至2012年年初,共查處未獲食品生產許可證、用食用酒精添加奶油香精勾兌假奶酒的案件10余起(移送公安機關案件兩起),罰款數額50余萬元。
近期,網絡出現“奶酒造假”的舉報線索后,該局黨組高度重視,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成立領導小組,明確責任,周密部署。全市質監系統迅速開展統一行動,共出動執法人員1560人次,車輛580臺次,檢查酒類生產企業90家,與相關部門聯合檢查流通企業1257家,進行認真排查。
檢查中對流通領域中發現的無證奶酒產品(多為2009年12月以前生產)及涉嫌造假的奶酒產品會同工商部門做出下架處理的決定。各旗縣區局還對6家獲證奶酒生產企業進行重點檢查, 6家奶酒生產企業只有一家正常生產,在該企業未發現用奶香精勾兌假奶酒違法行為。其余5家均已報停且履行了報批手續,執法人員對報停企業一是采取了“一封一扣”(封住主要生產設備,暫扣奶酒食品生產許可證)措施,防止奶酒生產企業假借停產之名躲避行政檢查,趁機造假的行為。
“在企業成品庫中共抽取5家企業16個批次奶酒樣品送至自治區產品質量檢驗研究院進行檢驗。結果表明,所抽檢的16個批次奶酒檢驗樣品質量符合國家標準,合格率100%。”赤峰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人表示,今后,該局還將加大監督檢查和產品質量抽查力度,形成高壓態勢,嚴厲打擊奶酒造假行為,保護、扶持奶酒民族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