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市場奢侈品賣得歡
2006年 72億美元
2007年 80億美元
2008年 86億美元
2009年 96億美元
2010年 107億美元
2011年 126億美元
(數據來源:據媒體報道整理)
“名表買得起修不起!”日前,重慶網友微博報料稱,她花2萬多元購買的一對情侶表,女表表面壞了維修費用竟要2830元,本地還不能維修。
近年來,奢侈品市場發展迅速,入駐重慶的奢侈品品牌也越來越多。但易買難“養”,大牌手包不提供清潔保養,名貴箱包換個拉鏈也要等3個月,海歸代購“大牌”保修難……記者調查發現,這些彰顯生活品質、標志社會地位的奢侈品,卻很難享受到與其高昂價格相匹配的“尊貴”售后服務,奢侈品品牌的“貴族病”已被眾多消費者詬病。更有專家針對奢侈品在國內國外實行不同的售后服務,提出了八方面的問題。
維修貴
名表修幾次都可買新的了
6月6日,重慶網友“江州府小妖”(張女士)微博爆料稱,她去年買的一對名牌情侶表,如今女款表面已壞了2次。
張女士介紹,去年2月,她在北城天街某名表專賣店花2萬余元買了一對情侶表,作為父母結婚30周年紀念禮物。去年夏天,張女士母親偶然發現藍水晶玻璃的表面破碎,由于不在保修范圍,維修花了500元。今年5月,女表表面再次破碎。張女士告訴記者,商家告訴她,包括表面、表針和表殼維修,費用共2830元。記者看到,商家在手表維修受理單維修原因一欄寫到:“表玻璃不明原因破碎。”
“父母平時很愛護手表,除洗澡外,都戴在手上。”張女士隨后找商家理論,但對方表示無法證明不是人為損壞,且只保修手表機芯。這家專賣店銷售員向記者證實,出售手表只保修機芯,保修期為兩年,如表外觀磨損,由消費者自己承擔維修費用。
6月13日,張女士告訴記者,因為費用太高,她決定不修了。“再修下去,維修費都可買個新的了。”
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奢侈品的維修費用都很高。如江詩丹頓的鱷魚皮表帶,如果損壞需要更換,價格是4000元一條;又如某品牌鉆戒,如鉆石脫落,修復需1000多元,如是鑲鉆石的爪損壞,修復則高達6000元左右;再如某品牌戒指,僅拋光就要幾百元。同時,大部分奢侈品牌的維修點多在上海、廣州或深圳,勞力士要寄回廣州維修,FOLLIFOLL要寄回深圳維修。張女士表示,如將手表送到廣州維修中心,需要一兩個月。網友“水晶女王”告訴記者,她去年買的一德國著名品牌旅行箱,內層拉鏈鎖頭壞了,要送到上海維修,如果缺配件,還需與國外總部聯系,可能要等3個月。
耍大牌
名牌手袋清洗保養無人問
“幾千塊錢的包臟了,大店不管,小店價高。”日前,重慶的陳女士在微博上抱怨,她買的名牌包成了“一次性”消費。
陳女士告訴記者,去年,朋友幫她從香港帶了一個白色棋盤格的名牌包。今年初,她發現包背面印上了藍色。“專賣店銷售員說不提供清洗服務,外面奢侈品護理店清洗要好幾百。”陳女士不解,一些國內中端品牌的手袋專賣店,都會免費提供清洗保養服務,奢侈品牌為何連基本的項目都不提供。
解放碑、北城天街多家奢侈品牌專賣店均表示“不提供手袋清洗服務”。不少銷售員表示,他們的品牌包不需特殊護理,用防塵袋擦拭清潔即可。但網友“番茄娃娃”表示:“淺色手袋不可避免會沾染到污垢,幾千上萬的包包,至少應該提供免費的清洗服務。”
據了解,目前,國外的奢侈品包包專賣店在國內都沒有提供清洗保養服務。在解放碑某奢侈品專賣店,銷售員推薦記者到一家奢侈品護理中心做包包保養。昨日,該護理中心的楊女士告訴記者,清洗保養費用在380~880元之間,按照箱包的大小、材質收費,一般清洗保養需10天左右。
投訴多
售后投訴年增速30%~50%
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6月5日發布報告稱,如今世界奢侈品領軍企業中40%的全球銷量基本由中國消費者創造,到2015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市場。
重慶市消委會投訴部主任喻軍稱,近年來,奢侈品在重慶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眾多奢侈品品牌登陸重慶。但令人擔憂的是,有關奢侈品的投訴也以平均每年30%~50%的速度增加。消費者經常投訴購買的名牌衣服出現掉色或是掉線等質量問題,又不能退貨,商家常給出的答復是返修。
“后續服務以及對這些服務監管的相關法律法規跟不上,給消費者帶來一些風險和麻煩。”喻軍說,在重慶,消費者投訴最大的是衣服、鞋帽、包等奢侈品牌,其次是奢侈手表。投訴主要針對產品質量問題和產品的售后服務。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奢侈品研究專家周婷則表示,目前,奢侈品售后投訴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即維修點少、維修時間長、維修費用高以及維修質量問題。
縱深
奢侈品售后服務“內外有別”
針對奢侈品售后服務的現狀,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奢侈品研究專家周婷細數了其內外有別的八方面問題。
一、消失的折扣季
在國外,如歐洲,一月、七月都會有奢侈品半價打折活動,已形成了一種折扣季慣例,但在國內,從來沒有奢侈品打折信息,價格相對較高,這是折扣上的服務歧視。
二、找不到維修點
在國外購買奢侈品后,當地有一整套售后服務體系,不用將壞掉的物品送到外地維修。然而在國內,許多奢侈品品牌只在北京、上海等地設有維修點。
三、退換貨內外有別
無需憑小票,便可到店面退換不滿意的物品。這在國外比比皆是,然而國內卻從沒有過。國內的消費者想要退換貨必須憑小票,有的品牌即使有小票還得看情況才能確定是否能退換貨。
四、維修價格太高
由于國外維修點很多,維修費用相對較低,有的品牌甚至提供終身免費售后服務。但是國內維修點有限,維修費用特別高。
五、維修時間太長
在國外,奢侈品一般在門店所在地設有維修點,貨品損壞維修一般一周左右。而國內由于維修點很少,維修一般需送到總部,快則一兩月慢則要半年左右。
六、說明書讀不懂
銷往各國的奢侈品一般都有各國語言的產品說明書,例如銷往日本的是日語說明書,銷往韓國的是韓語說明書。但在國內,奢侈品牌說明書要么沒配中文,要么非常簡單,造成信息障礙。
七、承諾無法兌現
在購買產品時,承諾可提供清潔保養服務、退換貨服務等,但是卻以各種借口推脫,這種情況在國外甚少出現。
八、看人定標準
在國外,盡管有大、小客戶之分,在服務內容上也有差異,但服務標準是一致的。而在國內,許多品牌針對不同的客戶,態度、質量和標準也不同,差異性服務、歧視性待遇非常明顯。
原因
無行業準則缺統一監管
維修點跟不上開店步伐
奢侈品售后服務為何存在這么多問題?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奢侈品研究專家周婷表示,從客觀方面來說,是因為奢侈品原產地都在國外,每一批奢侈品的數量有限,出現問題后,由于原材料、制作工匠都在國外,且原材料相對很少,因此維修費普遍較高。同時,奢侈品市場龐大,但維修點又十分有限,因此造成售后維修上的困難。
在周婷看來,奢侈品牌在占據中國市場的同時,卻沒有提供相應的售后服務,某些品牌甚至存在“地域歧視”,比如在國外購買的在國內不給維修。重慶市消委會投訴部主任喻軍認為,奢侈品商很注重售前服務,往往忽略售后服務。周婷稱,由于國內奢侈品市場發展太快,人才稀缺,導致維修點遠遠趕不上門店的擴張數量。同時,這是部分品牌的市場策略,有意識地制造稀缺現象,吸引更多消費者。
周婷表示,目前,中國沒有關于奢侈品消費類的針對性法律條文,對奢侈品行業缺乏統一監管及統一的標準。缺乏相應的行業要求和準則,使得奢侈品在售后方面存在諸多空白,讓消費者投訴麻煩、理賠困難。而喻軍表示:“由于奢侈品用的是新工藝、新材料,比較個性化,產品推陳出新速度快,國家對產品質量的認定標準很難跟上。”
應對
加快建立行業監管制度
設特殊投訴渠道促維權
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奢侈品研究專家周婷表示,政府應加快對奢侈品管理制度及監管制度的研究,建立起監管制度。同時,設立特殊的投訴渠道,讓奢侈品消費者不再投訴無門。從奢侈品研究者來說,應加強對奢侈品售后服務的研究及調研,給政府制定相應制度提供依據。從消費者來說,消費者應加強自身的維權意識,建立話語權。奢侈品品牌也應重視售后服務,倘若照現狀發展下去,只會加速滅亡,影響奢侈品的可持續發展。
重慶市消委會投訴部主任喻軍提醒消費者,不要盲目崇拜奢侈品,一定要想清楚售后的維護支出。購買奢侈品后要注意保留票據,當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應主動維權。
本版稿件由首席記者 劉敏 見習記者 王超(微博) 實習生 張小風 喻奉云 王權 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