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報訊 隨機抽取銷售價比大型機票代理商的價格還要低10%以上的500個國內航班,調查發現,其中九成屬違規銷售,涉及加價轉售、虛假低價等。昨天,勁旅咨詢發布國內首份《中國在線機票價格監測分析報告》,報告指出,在違規銷售的低價機票中,近50%的旅客可能遭遇被拒登機或是要求補差價,對消費者利益產生重大隱患。
同一時間,同一個航班,有的航班報價甚至比大型機票代理商的價格還要相差10%甚至20%。這些機票到底是客觀存在,還是暗藏陷阱?“大型機票代理商的報價大多是航空公司的報價加上傭金,傭金比例多在3%-5%,而有的代理商機票報價甚至比此還要低10%-20%,這讓人感覺不可思議。”滬上一家大型機票代理機構昨天表示。據悉,藝龍旅行網的傭金是5%。今年5月,勁旅咨詢與跨國咨詢公司格蘭斯路隨機抽取了142條國內航線,對低于代理商價格10%以上的500個航班進行調查。調查發現,這些低價機票主要有十大來源,包括加價轉售、非正常艙位加價銷售、盜用大客戶協議價、虛假低價無法預訂、組合產品違規拆分銷售、符合運價規定產品、散拼團、擅改航班日期、讓利銷售、冒用青老年特價等。其中,符合航空公司運價政策且不侵害消費者利益的只有一種,即符合運價規定產品,只占總量的9.6%。雖然不符合航空公司運價政策,但屬于代理商自身讓利銷售的占0.4%,而其它高達90%的低價機票均為違規銷售,且有可能侵害消費者利益。
同時,消費者購買了低價機票之后隱患重重。該報告顯示,其中,不向旅客提供行程單或是提供虛假行程單占79.40%,旅客無法退改簽或是退改簽條件與規定不符占79%。高達49.4%的旅客可能被拒絕登機或要求補差價,大多情況出現在旅客購買了散拼團、盜用大客戶協議價、擅改航班日期以及冒用青老年特價等來源的低價機票,且絕大部分事后無法維權或者維權困難。對于差價在20%及以上的機票,虛假低價無法預訂、組合產品違規拆分銷售、加價轉售、非正常艙位加價銷售等發生的幾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