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價不廉質不高 ZARA九上“黑榜”
20多個快時尚品牌服裝陷質量門 快時尚質控或存疏漏
晚報 王浩然 現場圖片
晚報記者 俞佳 滕芙勤 報道
在近年來各省市開展的服裝抽檢中,快時尚品牌服裝屢屢上“黑榜”,被質疑在質量問題上“屢教不改”。
在上海市工商局(微博)昨天公布的針對快時尚類服裝的抽檢結果中,ZARA、H&M、VEROMODA等“黑榜常客”又再度被點名曝光。同被點名的還有20多個品牌,其中不乏消費者耳熟能詳的,數量之多,較為罕見。
20多個品牌被點名
本次檢測有43個批次商品不合格,在知名商場、品牌專賣店等銷售。涉及品牌20多個,多數是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包括ZARA、H&M、VEROMODA、ESPRIT、G2000、New Bal-ance、NEXT、Paul Frank、SCOFIELD、NICE CLAUP等。
色牢度是檢查不合格的主要指標,有21個批次,占不合格商品總數的近一半。耐水、耐(酸、堿)汗漬、耐干摩擦色牢度均屬于國家強制性標準。色牢度不合格,直接影響紡織品的質量和正常穿用,若和其它衣物混洗,極易沾色。檢測發現,太平洋百貨銷售的“ESPRIT”女褲 (貨號CEC111F)和“SCOFIELD”淑女襯衫 (款號SF-BA22501S)分別被檢出耐濕摩擦色牢度和耐堿汗漬色牢度不達標。
纖維含量名不符實也是質量問題集中所在,有16個批次不合格。部分不合格商品的纖維含量實測值與標稱值明顯不符。如黃浦區快魚服裝店銷售的 “古杰龍”牌牛仔褲 (貨號2N11037),纖維含量標稱為:棉90±5%、亞麻10±3%,實測為:棉78.6%、粘纖21.4%。
紕裂已經成為服裝投訴的主要項目,主要表現為成衣在袖底、側縫和背部接縫處脫裂。快時尚服裝為了追求裁剪的貼身效果,往往忽略面料實際的穿著使用性能。此次抽檢中,有11個批次商品該指標不合格。如“H&M”牌休閑上衣(貨號:971231),袖縫、擺縫均出現“織物紗線滑脫”,被檢測機構判定為紕裂不合格。
此外,還有5個批次商品PH值超標,3個批次產品標識不規范。這些不合格項目,可能誤導消費者購買,或者影響服裝正常穿著,甚至危害消費者身體健康。
多數品牌問題商品已下架
工商公布質量“黑榜”后,多數品牌已下架問題商品。
ESPRIT人民廣場旗艦店店員告訴記者,貨號為CEC111F的女褲目前已經停止銷售,至于何時再度上架,目前尚不可知。但是,該品牌客服熱線則表示尚未接到下架通知,在電商平臺上依然有售。
ZARA品牌公關部有關人士表示,兩款耐濕摩擦色牢度不合格的短褲及夾克在此前已做整改,并接受工商復檢合格,現已正常銷售。
H&M公關部人士則透露,被工商抽檢紕裂不合格的休閑上衣已在第一時間下架,已購買該商品的消費者可憑小票至任意門店退換貨。
消費者質疑“品牌地攤貨”
上海市工商局官方微博 “上海工商”也發布了此次檢測結果,一些網友看到直呼買了“品牌地攤貨”——用品牌貨的價格,買了地攤貨的質量。
有網友表示,像“ESPRIT”這樣牌子的衣服在商場賣得并不便宜,還被曝出質量問題,實在“坑爹”。也有網友指出,在國外,ZARA等快時尚品牌的衣服本來就是以價格低、款式多取勝,質量不被苛求,只是到了國內,價格不那么“白菜”了。還有網友表示,這些品牌的質量問題年年被曝光,都已經習以為常。
記者查詢發現,僅通過媒體報道的不完全統計,自2009年8月以來,單是ZARA的商品在中國就有9次被檢測出有質量問題,因屢教不改,在去年5月更是遭到北京消協的一再點名通報。今年“六一”兒童節前期,它的一款童裝再度被上海質監部門曝光不合格。
某知名服裝管理咨詢公司首席顧問邵立剛認為,快時尚品牌的“先天不足”是一個重要原因。它們的定位本身并非高端,生產周期很短,部分品牌從設計到上市不過兩周時間。相較品質,它們往往更強調供貨速度與大牌設計,因此在質量控制上可能存在疏漏。
另外,邵立剛還認為,盡管各地工商屢屢曝光問題品牌,但抽檢后對企業的懲罰力度不夠,也是這些企業屢教不改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即便年輕消費者深知快時尚品牌質量可能不過關,但衣柜勤于更新換代的他們并不在乎服裝質量,價格和設計才是吸引他們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