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28日電 (記者朱立毅)國家質檢總局日前公布了去年全國進口服裝產品質量狀況,批次不合格率超過10%,不合格情況主要為中文標志、色牢度等。
國家質檢總局自去年起將301個涉及紡織服裝產品的HS編碼調入法檢目錄中,進口服裝首次成為法定檢驗的對象,其中的安全、衛生、環保及反欺詐問題逐漸顯露。
去年全國檢驗檢疫機構共受理進口服裝報檢36951批,貨物總計5232萬件,貨值69536萬美元,五成以上由上海口岸進口,其他主要進口口岸有北京、深圳等。從貿易國別和地區來看,排名前三位的中國香港、意大利和西班牙進口量約占總進口量52%。
去年全國檢驗檢疫系統共對14959批進口服裝實施抽樣檢測,送檢率為40.48%,檢出內在質量不合格1521批,不合格樣品1668個,涉及不合格貨物總計73萬件,貨值1220萬美元,批次不合格率為10.17%。
不合格情況主要為中文標志、色牢度、纖維成分含量及部分pH值、甲醛含量、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不合格。對于中文標志、標簽不合格和纖維成分含量不合格的產品,允許其進行整改;對于內在質量不合格的產品,均作退運或銷毀處理。
國家質檢總局28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了近期對吸油煙機、廚房機械、電磁灶3類廚房電器產品質量開展的國家監督抽查,共有11種產品不符合標準規定。
國家質檢總局28日同時公布了白酒、啤酒、葡萄酒和黃酒4種酒類產品質量的國家監督抽查結果,共有16種產品不符合標準的規定,不合格項目涉及酒精度、菌落總數、甜蜜素等內容。
國家質檢總局28日還通報了蜜餞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有10種產品不符合標準的規定,其中5種產品被檢出二氧化硫殘留量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