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記者 何易 茅冠雋 報道
激素刺激,使豆芽無根無須;尿素浸泡,催豆芽快速生長;獸藥漂白粉過濾,促豆芽光鮮亮麗……餐桌上最普通不過的豆芽菜盡管賣相十足,但卻是經過多道化學物質催化而成。毒豆芽加工方式的低門檻和所獲得的暴利,讓無良商販參與其中。今天上午,本報記者和閔行區相關部門聯合進行夏令行動,對閔行區浦江鎮一處大型“毒豆芽”加工黑窩點進行查處。
【現場查處】
毒豆芽窩點“狡兔三窟”
今天早上8點多,記者跟隨閔行區城管、公安、工商、農委等相關部門人員,來到位于閔行區塘浦路附近的一處毒豆芽窩點進行查處。該窩點位于農村,是在普通農宅外圍擅自搭建的幾個油布棚子,棚子屬于違法建筑。為方便發豆芽,這些棚子都遮得密不透風。
執法人員來到路邊的第一個棚子,門口已被人用環形鎖鎖住。窩棚邊上停了一輛廢棄的面包車,車上拴著一條大狗,沖著執法人員不停吠叫。執法人員找到這個棚子的主人,說明來意后要求其打開環形鎖,對方卻狡辯自己沒有鑰匙。執法人員要求查看其身份證件,對方也表示“沒有帶在身上”。此時,棚子主人的妻子從棚子后面繞出,辯稱:“我們早就不做豆芽了,停了一個月了,里面什么都沒有。 ”然而記者卻在棚外的地上看到有零星的豆芽散落,且均較為新鮮。
執法人員繞到棚屋后面進入棚子,發現雖然棚內有三口盛著藥水的大缸,地上也都是水,棚屋內潮濕無光,化學藥品氣味嚴重,但確實沒有發現豆芽。在棚屋后面的一個儲藏架上記者看到,一百多個儲藏架全部空空如也。“這些架子每個都能存放十幾斤豆芽,如果都存滿的話,可放一千多斤。 ”現場一名執法人員告訴記者。在第二個棚屋內,記者和執法人員依然沒有發現豆芽,但屋內所有的設備、藥劑都非常齊全。 “這些窩點的主人‘狡兔三窟’,一旦有任何的風吹草動,就會立刻轉移。 ”執法人員說。
現場查獲一千多斤“毒豆芽”
當記者和執法人員來到第三個門上上著鎖的窩棚時,窩棚主人和他妻子臉上出現緊張神色,不斷高聲辯解:“都說了早就不做了,前面兩個棚子都沒有嗎? ”執法人員要求其打開門鎖,遭到拒絕。隨后執法人員果斷撕開油布棚的一角,鉆進第三個棚。該棚內氣味比前兩個都重,執法人員打開手電后發現,該棚內堆放著十幾個綠色塑料桶,有的桶內已經發滿豆芽,另有幾個桶內放著一些已經浸泡好的黃豆。執法人員果斷將這些塑料桶都搬到棚外,據估算,現場有一千多斤毒豆芽被查獲。
閔行區農委有關人員告訴記者,毒豆芽和正常豆芽其實很好鑒別:“毒豆芽是用化學制劑加速成長的,一般兩三天就能發完,肥大,掐一下或掰斷就會出水,很脆,沒有根須。像今天查獲的這些豆芽,顯然是在制作過程中放了漂白劑等化學制劑的。”現場執法人員告訴記者,這些豆芽如果不經查獲,當天就會流入市場。 “這些窩棚均屬違法建筑,今后會將之拆除。我們也會拿一些查獲的豆芽樣本回去做詳細檢測。 ”
【記者暗訪】
破舊霉潮窩棚生產豆芽
記者幾經努力,終于成功進入位于閔行區浦江鎮浦江村二組的這家豆芽黑作坊。這是個在當地農民私房后用破塑料大棚、破布搭出來的一個約三四十平方米的窩棚,這就是豆芽的生產車間,里面不但污水遍地,還彌漫著一股難聞的刺激氣味。進入車間發現該作坊老板剛好不在,只有一名婦女留守。記者告訴她是夏令期間檢查“危房”的,該婦女絲毫沒有懷疑,一個勁兒地解釋自己的房子是向房東借的。
記者看到,地上擺了十多個藍色的大塑料桶,上面都覆蓋著厚厚的毯子和破塑料膜,掀開后一股濃重的潮霉味撲鼻而來。記者要求該婦女打開室內燈光,操作間內依然昏暗,但依稀看到里面都是正在生發的豆芽。記者從桶里隨意抽出一根豆芽,約有10多厘米長,個頭均勻,顏色白凈,沒有須根,成色漂亮。在這些塑料桶的邊上一口很大的水缸就放在一邊,里面有半缸混濁偏藍的液體,一股刺鼻的味道撲面而來,在缸邊的地上,丟著幾包藥劑的包裝袋。記者仔細端詳,依稀辨別出有“獸藥”、“漂白粉”等字樣。該婦女見狀,趕緊從記者手里拿走,“你是哪兒的?干什么的? ”記者隨口問道。 “我們是安徽人,住在這里,就在附近打工。 ”女子這樣回答。
鮮亮豆芽用獸藥加工而成
“正常生發豆芽,需要水和溫度,得7天左右,而這些人通過添加‘豆芽素’、‘豆芽寶’等藥品,只需三四天即可收獲,產量是原來的兩倍。與正常生發的豆芽相比,這種豆芽又粗又壯且無根,經漂白粉漂洗后賣相很好,可以保鮮一天。 ”知情人告訴記者。知情人向記者詳細介紹了毒豆芽的生發過程,該流程與記者從現場看到的大體一致。 “生發毒豆芽的操作間都不能見陽光,里面要砌幾個大儲水池子,便于淋水用。 ”現在大夏天不用取暖,所用容器都是大塑料桶,一米高左右,每天下豆子每天出菜。下豆子的第一步是泡豆子,放藥物,如“無根激素”、“AB水”(增粗、增白),“生長劑”,還有防腐消毒的。這樣做,可以節省一半時間,用藥后產量激增。用激素刺激豆芽生長過程,使豆芽增粗、增長,長得快,不生根,光長芽。
生發豆芽主要靠水,如果用自來水的話,成本就很大。這些黑作坊大多都取附近的河水,不經過濾,有的甚至有嚴重污染。豆子經過藥物浸泡后,會放入大桶或大盆,用溫水泡,再加入AB水、生長劑,五六個小時后撈出來,放到小的容器里開始高溫催芽。最后一步是出成品,這個過程中加入的藥對人體的傷害也最嚴重。“出菜通常是夜里12點。將成品搬出來,放進池子里,里面放入藥物“漂白”。豆芽經過漂白后,顏色亮麗,完成全部生發過程,就可以裝袋、裝箱、上市銷售了。生產“毒豆芽”非法使用植物生長劑、防腐劑,甚至是獸藥漂白粉,現場的質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恩諾沙星是專用獸藥漂白粉,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
記者發現,從這些黑作坊驅車到鄰近的大型蔬菜批發市場,只需10多分鐘,很顯然,在這里加工,可以節省很大的運輸成本和時間。記者發現,這些黑作坊的設備極其簡陋,只需要幾間違章搭建的簡陋窩棚,有充沛的水源就可以干了。浦江鎮地處城鄉接合部,房租較為低廉,是毒豆芽黑作坊的絕佳選擇。
【記者調查】
黑心批發商全憑感覺放添加劑
記者到閔行附近的一個蔬菜市場轉了一圈,發現市場外私人擺攤出售的豆芽無一例外都是白白胖胖的。走進一家市場內蔬菜店,記者以買菜為由詢問老板為什么不賣豆芽,老板干脆地說:“我從不賣豆芽! ”記者詢問原因,老板停頓片刻說:“現在的豆芽根本不能吃,里面都加了東西。”記者進一步追問,她才回答:“你別看豆芽好看,其實都是加了料,這東西都是化學物質,人長期吃受不了,我不賺這種黑心錢! ”
隨后,記者根據線索找到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者,一見面他再三告誡記者:“千萬別寫我姓啥,否則他們要來找我算賬了! ”記者做出保證后他長舒了一口氣說:“其實,這在我們這一行不是啥秘密。 ”“不用這些東西泡豆芽,生意好不了。 ”他說,泡豆芽時需要用無根劑,讓豆芽少長根,還要用到漂白粉和豆芽增長增粗劑,當豆芽顏色出現發黃或暗淡時,只要噴上一定比例的漂白粉水,過上十幾分鐘,豆芽就變得又白又新鮮。增粗劑就不用說了,一些品相胖胖的豆芽就是它的功勞。其操作過程也是將增粗劑添加一定比例的水,然后噴灑到豆芽上。與無根生長素相比,增粗劑不一定天天使用,只需兩三天使用一次即可。在交談時,他還提到,以前有些批發豆芽的用尿素泡還用六六粉殺菌,后來因為擔心人吃了中毒才沒再用。
記者問,沒有根須的豆芽是不是都添加了化學物質?他猶豫片刻說:“應該說是這樣的,用土方法生出來的豆芽難看,發的時間又長,跟這種豆芽沒法比。 ”對一些剛入行的新手來說,雖然都知道添加無根生長劑、增粗劑等化工原料,但還是有些人不知道勾兌比例,一些黑心批發商全憑經驗和感覺,掌握不了合適的量,從而使得藥物比重加大,成為名副其實的“毒豆芽”。
有網店專賣催長添加劑
發豆芽所用的化學物質是獨有秘方還是有道可尋?記者上網查詢快速發豆芽,無根生長劑及保險粉的相關信息,誰知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這些東西在網上隨處可見。記者甚至查到有公司還出售豆芽快速生長調節劑、豆芽增白劑、豆芽增長增粗劑、168殺菌粉等。此外,公司網站上還有產品使用說明及具體操作步驟等,保證購買人快速掌握使用技巧。
記者打電話詢問時,一名男子很熱情地介紹:“買了產品后我們就把勾兌比例告訴你,你們可以放心使用,保證豆芽不愁賣。 ”記者稱擔心質量不合格時,該男子說:“全國各地好多人都在我這兒買貨,從來沒出現過啥問題,這個你不用擔心。 ”
【新聞鏈接】
“百日行動”查處地下加工點347家
閔行區地處城郊結合部,來滬人員120多萬,其中大量為從事體力勞動或者低收入的務工人員,使價格低廉的無證食品有了一定的市場。這些不法食品加工窩點以城中村地區、外來人口聚集地;出租的倉庫、廠房和居民小區住宅;以及農田窩棚、綠化帶、未拆遷的空置房屋等區域為據點,實施不潔食品加工、有的進行涉及食品安全的違法犯罪活動。
無證無照地下食品加工窩點對食品安全帶來極大的危害。一是地下窩點的食品原料來源不明,有些本身就是來自于病死的畜禽、加藥品的水發產品等;二是從業人員沒有經過培訓、教育,未通過體檢發證,加工區域普遍不符合衛生要求,在食品制作工程中存在隱患;三是不法商販為提高色度、吃口等,無視法律添加非食用添加劑;四是由于缺少必須的檢測手段,不少變質、變味的食品依舊在銷售。
為嚴厲打擊各種無證無照食品生產經營行為,切實保障本區食品安全,維護地區人民群眾利益。今年初,閔行區食品安全委員會在全區部署整治地下食品加工窩點“百日戰役”工作,堅決鏟除重點食品、重點區域的無證無照食品生產加工窩點,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有效打擊了地下食品加工活動,切實保障了全區人民的食品安全。據統計,在行動中,全區共查處、取締無證無照食品生產加工窩點347家。依托居(村)委干部、協管員、社保聯防隊員等的排查上報責任,向社區居民、來滬人員、積極分子、志愿者等發放《閔行區城市公共安全有獎舉報獎勵細則》宣傳資料,鼓勵他們向“962000”區大聯動有獎舉報熱線和“12331”上海市食品安全有獎舉報電話舉報食品安全隱患,并及時兌現獎勵,弘揚正氣。
按照“發現一家、查處一家”的原則進行查處、取締。區各職能部門主動擔負查處地下食品加工窩點的執法主體責任,對通過各種途徑而來的舉報線索,及時組織現場核查處置,確保件件有著落。各職能部門間加強協調溝通,實現信息資源共享、聯動執法。按照“五個最嚴”要求,用足用好法律強制手段依法嚴厲查處違法犯罪分子,加強了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對涉嫌犯罪的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及時通報公安部門調查取證、立案查處。
◎晚報提醒
長期食用可致癌
毒豆芽中添加的化工原料對人體究竟有哪些傷害?為此,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他詳細向記者講解了這些化工原料的成分,無根劑主要作用是抑制根部生長,在使用過程中能提高30%的產量。保險粉就是漂白粉,化學名為連二亞硫酸鈉,一般只用于工業,是一種還原劑,在工業上用于絲、毛的漂白,同時還用于醫藥、選礦及硫化物的合成,具有較強的致癌性。對眼及呼吸道和皮膚有刺激性,接觸后可引起頭痛、惡心和嘔吐。長期食用添加這種化工原料的豆芽不僅會影響視力,還會影響肝臟和腸胃。在國家有關食品添加素的規定中,漂白粉是嚴禁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的。此外,無根劑、增粗劑等添加劑均屬激素,長期食用必然是健康的“殺手”!
四招一眼識別
一看豆芽桿:自然培育的豆芽菜芽身挺直稍細,芽腳不軟、脆嫩、光澤白,而用化肥浸泡過的豆芽菜,芽稈粗壯發水,色澤灰白。
二看豆芽根:自然培育的豆芽菜,根須發育良好,無爛根、爛尖現象,而用化肥浸泡過的豆芽菜,根短、少根或無根。
三看豆粒:自然培育的豆芽,豆粒正常,而用化肥浸泡過的豆芽豆粒發藍。
四看折斷:豆芽桿的斷面是否有水分冒出,無水分冒出的是自然培育的豆芽,有水分冒出的是用化肥浸泡過的豆芽。
【區長回應】
閔行專項整治非法食品加工
□晚報記者 陸慧 報道
為日曬雨淋的等車乘客加裝遮陽棚,聯合執法取締隱藏在民宅內的非法豆芽加工廠……今天上午,閔行區區長莫負春走進本報“夏令行動特別訪談”,當場連線區多個職能部門,為居民實實在在地解決了多件民生煩惱事。莫負春透露,夏季熱線是檢驗、促進政府常態化機制的試金石。
閔行啟動大聯動機制
本報記者暗訪發現,在浦江二村一塊村民宅基地上,建造了一幢房子,并違章搭建一個窩棚,窩棚里竟是一個非法豆芽加工廠,足足有七八桶之多。在水缸邊上還有獸藥的袋子,專家表示獸藥是用來發泡豆芽最主要的工序之一。區食安辦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今天早上接到群眾舉報后,立即啟動大聯動機制,第一時間通知浦江鎮分管副鎮長,聯合城管、公安、工商、食藥監等部門,趕往現場調查處置。
閔行區區長莫負春表示,近年來,區里一直在對非法食品加工行為進行嚴厲查處,特別是無證無照從事食品生產加工的,通常都集中在城郊結合部,從業人員沒有經過培訓,加工原料來源不明,加工工序不科學,對群眾的健康安全威脅是比較大的。為此,區里連續開展了多次專項整治行動,今后也一定會嚴肅處理類似問題。
七寶公交車站加裝遮陽棚
家住閔行區七寶鎮的戴先生來電反映,七寶鎮匯寶廣場門口的七寶公交車站,又是地鐵9號線的1號出口,沒有遮陽棚,乘客等車日曬雨淋,非常煩惱。這個車站來往公交車多達11條線路,客流非常大,希望有關部門能為民所想,盡快及時安裝遮陽棚。
區建交委交通科科長解釋,公交車站搭建遮陽棚,是閔行區政府的實事項目。去年戴先生反映過類似問題,曾會同七寶城管到現場查看情況。就實際情況而言,現場道路情況并不具備搭建候車棚的客觀條件。如果搭建簡易候車棚,乘客很難看到路邊行駛的非機動車,欠缺安全性。
記者在現場站在站臺上,太陽直曬非常炙熱。記者看到公交車站牌插在匯寶廣場臺階旁的花壇內。據了解,漕寶路拓寬工程時,這段路取消了人行道,乘客是直接站在匯寶廣場上候車的。
城市建設專家建議,出現類似的問題,很可能是因為土地權屬問題造成的。為了搭建候車棚,建議政府向匯寶廣場征收一小片土地,建造候車亭;或者由政府牽頭,與匯寶廣場協商,在廣場上搭建些遮陽棚。
莫負春表態,將親自到現場實地去了解情況,公共設施的建設,確實涉及到一些復雜的問題。但是,一定會去努力溝通盡力解決。
加強城市管理是重中之重
據統計,從昨天上午10點至今的24個小時內,城建熱線12319共接到3140個電話,比起昨天來說有明顯上升,其中投訴的有851個,與前期基本持平,亂設攤、違法建筑、出租車繞道多收費等問題,依然盤踞投訴榜首。其中,涉及閔行區的投訴電話有115個,是夏季熱線至今最“熱”的區。
莫負春坦言,閔行區實有243萬人口,在全市各區縣中名列前茅,人口是比較多的。且又處于城市發展階段,建設任務比較重,各種問題比較多,政府一直把加強城市管理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
截至記者發稿,特別訪談仍在進行。炎炎夏日如果遇到夏令煩心事兒,本報歡迎讀者撥打晚報114夏季熱線“解煩惱”。明天,黃浦區區長周偉將來到特別訪談,為市民答疑解惑。
◎記者手記
那一種等待離我們越來越遠
□何易
記憶里以前母親在家泡的黃豆芽,從沒有“長約15厘米、顏色白凈、沒有根須”這些特征。那時豆芽長得似乎很慢,豆芽的根部都有根須。后來成人在外生活,買到的都是又白又嫩又長的豆芽,不明就里,以為人家手藝高,功夫好。如今看到了“毒豆芽”生產過程,總算恍然大悟,都是非法添加劑的“功勞”。
這用藥劑發泡的豆芽不光外賣,他們自己也吃。在現場采訪時,做豆芽的夫婦正在吃飯,除了飯碗上那幾塊大肉,最惹眼的就是那清炒豆芽,隨口問了句在那兒買的,他蠻不在乎地說,買什么買,就是那桶里的,我是附近最大的豆芽批發,買來買去還不都是我的貨,其實從他記事起,豆芽就是這么做的。所以,他不知道用藥劑發豆芽是違法行為,還一直以為自己錯在無照經營。現實生活中的確如此,小小一根豆芽,又白又胖又長,吃著不貴,利潤微薄,沒幾個人在意。
雖然不是第一次發現類似的問題食物,但是看到一個簡簡單單的豆芽,竟然被摻和進這么多的毒素,我還是大吃一驚。隨便百度(微博)一下,就知道早在2009年6月1日起,我們就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那問題的核心在哪里呢?處罰力度是個問題。在相當一部分人心里,并不會把食品問題當成一種刑事犯罪,一旦抓住,很多都是罰款了事。一般碰上這樣的問題,還多是質監和工商部門出面,倘若能夠把這些事情提到刑事犯罪的嚴肅程度,對這些黑心商人來說,或許也是一種威懾。
有網友調侃說:早起,買地溝油炸油條,切個蘇丹紅咸蛋,上班。中午,在食堂要一瘦肉精豬肉、炒農藥韭菜和雙匯香腸、有毒豬血,來碗翻新陳米飯,泡壺香精茶葉。下班,買條避孕藥魚,尿素豆芽,膨大西紅柿,開瓶甲醇酒,吃個硫磺饅頭。飯后在地攤上買本盜版小說盜版光盤,晚上鉆進黑心棉被,哭了……。
作為記者,每一次參與這種黑心地下作坊的揭露報道,都覺得揪心、痛心,但還是有一份堅守一直在等待。其實,我心里明白,那一種等待離我們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