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的神秘配方讓人提心吊膽
■夏金彪
近日,可口可樂先被指含致癌物,接著又被曝含酒精,其神秘配方再度受到公眾關注。
據6月29日新華社電,可口可樂被曝出含酒精成分。據法國國立消費研究所(INC)公布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測試19種可樂產品后發現,當中10款含酒精成分,包括可口可樂及旗下健怡可樂及零系可樂等。人們驚呼,難怪這么多人喜歡喝可樂!
該研究所還發現,可樂成分中還有用來創造香味的有機化合物烯類(terpenes),這是一種極易引起過敏的物質,卻沒有注明在可樂包裝上。
不久前,可口可樂還被指含有致癌成分。根據美國消費者倡導組織公共利益科學中心(CSPI)的檢測報告,全球所有可口可樂含有一種著色劑,里面有一種叫“4-甲基咪唑”的物質,能使動物長腫瘤,會對人體造成致癌風險。為此,美國加州出臺了56號提案,要求食品包裝上需要對此作出警示。為了保證在加州的合法性,可口可樂已經要求加州的供應商減少焦糖色中4-甲基咪唑的含量。
英國活動人士就此抗議。他們認為,可口可樂只在美國提升生產工藝,在其他國家則沒有,對食品安全執行雙重標準。
近日,可口可樂作出回應,一面堅稱產品安全,一面調整和提升其生產工藝,承諾調整在歐洲及世界其他國家出售的產品的配方。
可口可樂完整配料表至今仍是個秘密。雖然可口可樂的主要配料已經公開,包括糖、碳酸水、焦糖、磷酸、咖啡因、“失效”的古柯葉等,但其核心技術是在可口可樂中占不到1%的神秘配料——“7X商品”仍顯得很神秘。據說,神秘配方保存在銀行保險柜里,其內容只有可口可樂公司的兩人掌握,公司從不讓這兩人乘坐同一架飛機,以防遇難導致秘方失傳。
自從1886年可口可樂被宣傳為具有治療頭痛、神經痛、憂郁等病癥的神奇補藥起,生產商就把該飲料的配方看作機密不向世人公開。
早期的可口可樂自稱是神藥,國人對這種噱頭并不陌生,手握祖傳秘方的江湖郎中使用的是類似的招數。只是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可口可樂這些不靠譜的宣傳已經不被允許,不過其神秘配方依然保留。
可口可樂神秘配方由美國藥物化學師潘伯頓于1886年發明。可口可樂公司自成立至今,一直守著這古老而又神秘的配方。與許多公司研發后通過申請專利獲得法律保護不同,可口可樂的這一世界配方并未申請過專利,而是始終作為一種商業秘密處于自己的保護之下。
商業秘密有被破解或者盜取的風險,如果被人竊取,加之侵犯商業秘密的案件取證困難,一旦配方泄密將給所有者帶來巨大損失,卻可能投訴無門。
那為何可口可樂非要冒險選擇不申請專利呢?因為根據專利保護的法律,在專利權的有效保護期限結束以后,專利權人所享有的專利權便自動喪失,一般不能續展。也就是說,如果可口可樂公司申請專利20年之后,專利失效,可口可樂公司隨即會失去這一配方的獨占使用權。
可見,可口可樂考慮的是,申請專利就會失去配方的獨占使用權,但這可能并不是其最擔心的;可口可樂最擔心的是,圍繞著神秘配方所打造的可口可樂品牌的喪失。早有專家指出,讓可口可樂獲得成功的并不是配方本身,而是其營銷手段。
雖然外界不清楚可口可樂完整配方,但確認糖是主要成分之一。研究表明,可口可樂平均每升的含糖量是18顆至17顆方糖,相當于一罐可樂有6顆方糖。目前,作為全球銷售量最大的飲料品牌,可口可樂平均每天能銷售16億瓶。
不少健康專家和醫生建議公眾特別是兒童少喝可樂等碳酸飲料,主要原因是這些飲料大多含糖量高,容易引發肥胖,繼而引發多種疾病。
美國紐約市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6月12日向市衛生委員會遞交提案,擬在市內餐館、熟食店、電影院、體育比賽場所、街頭餐飲車禁售重逾16盎司(454克)的大容量含糖碳酸飲料,獲50多個衛生與健康專家和機構支持。
近年來,不時有呼聲要求可口可樂公開完整配方,以維護公共食品安全。如果神秘配方中含有不在常規食品檢測中的某種成分,該成分又會對公眾健康造成潛在危害,這樣的危害結果是很難被發現的。就像牛奶中含有不被檢測的三聚氰胺,如果不是三聚氰胺對兒童造成嚴重的腎臟危害,可能神秘高蛋白配方的三聚氰胺還在繼續危害人們的健康。
對可口可樂來說,與其通過神秘配方來獨占市場,讓消費者提心吊膽,不如公布配方,這樣既能贏得消費者的放心,又能激發可口可樂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