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黃燁
本報記者 屠知力 攝
名牌包琳瑯滿目、高檔皮帶擺放整齊、高端羊毛衫掛滿櫥柜,與正規商場里售賣的包包、皮帶、羊毛衫等不同,這些產品都是不具有知識產權或相關品牌擁有權的高仿真品。
7月12日,上海市相關執法部門對位于福建中路377號和天津路502號的民宅進行了突擊檢查,并從民宅中查獲了大量執法人員口中的“假名牌”、“仿真品”等。截至本報發稿,官方部門尚未統計出這些“假名牌”、“仿真品”等具體金額。
長期打假開始
據了解,本次行動是由工商部門、公安部門和南京東路步行街管理辦公室等多部門聯合舉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維持南京東路步行街及周邊地區正常的商業秩序。有關執法人員昨日對《國際金融報》記者介紹,在南京東路及周邊部分地區,相關執法部門一直在長期進行打擊售假窩點的行動,取得的成效也不低,“這次就是長期打假行動中的一部分”。
不過,有消費者發現,盡管近年來不斷對售假販進行嚴打,但仍能在一些品牌商店門口見到“黃!崩偷那闆r。媒體報道的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03年,上海當地官方媒體就披露了有關路段出售假名牌的現象,這之后,幾乎每年,都會出現類似的報道,不僅有南京路段,淮海中路、陜西南路等路段同樣存在公開的售假現象。
近期,記者在淮海中路、陜西南路等路段調查發現,售假販不僅形成了明確的分工,甚至可能還存在一條從國外延伸到國內的制假售假產業鏈——原料來自于品牌所在國或代工廠“用剩下的邊角料”、加工地點或為韓國、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地區等,銷售窩點則一般放在不易察覺的民居里。
“出現售假現象,甚至屢禁不止,首先在于售假產生的高利潤。如某假名牌包包,利潤一般為6倍到10倍不等。”上述執法人員對本報表示,“其次,南京東路等路段客流非常多,在知識產權意識不強、價錢低等因素作用下,確實產生了客觀的市場需求,甚至有不少國外公民都會去一些民宅去購買假名牌!
“同時,對執法部門來說,取證越來越難。”上述執法人員舉例說,“一些售假窩點,從進民宅所在的小區,到民宅購買產品,途中都會有攝像探頭,了解消費者和執法人員的一舉一動。”
房東也該處罰?
復旦(微博)大學法學院教授、商標法專家王俊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不可否認,假名牌市場確實有相當大的群眾基礎,尤其是,部分消費者存在消費心理誤區,甚至有‘虛榮心’作祟!
“但殊不知,售假行為是對知識產權的嚴重侵犯,是典型的違法行為。同時,從消費者的角度考慮,假名牌沒有售后服務,甚至,一些偽劣的原材料可能會對消費者的健康構成影響,且一旦發生這樣的不良影響,甚至無法追責!蓖蹩”硎。
王俊建議,針對買賣假名牌的行為,有關部門要建立“長效機制”,不能出現“走過場”的行為。同時,一方面,從源頭上斬斷售假窩點的種種利益聯系,完善、補充有關法律條文;一方面,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培養消費者在尊重知識產權方面的意識。
需要追責的或許不止售假販等違法人員!叭绻繓|明知售假販利用其居所在進行售假行為,或明知存在違法行為,卻依然提供住所,公安等部門就可以對提供住所的房東進行行政處罰,即處以一定金額的罰款。不過,行政處罰的前提是,必須確定,房東與售假販之間確實有利益聯系,或房東確實是‘知情者’!睎|南大學法學院律師張馬林說。
上述執法人員同樣表示,對明知存在售假行為的房東確實可進行行政處罰,但在“實際操作中確實有難度”,“比如,接到電話后,房東往往會拒絕前往工商、公安等有關部門”。
對此,張馬林說,“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有關部門可向人民法院申請,采取強制執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