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正規的小作坊 接的卻是些“大客人”
蘇浙匯莫泰:很可能是正規廠 家搞“分包”害了我們!
在這次對洗衣作坊的暗訪中,記者在那些“臟亂差”的洗衣工作間里,看到了一些在餐飲界、酒店圈里都大名鼎鼎的品牌的大批布草被送進來洗滌。
難道這些知名企業就是傳說中那些為了壓榨成本而“明知故犯”的無良商家?帶著這些問題,記者事后特地采訪了這些商家,并得到了相關回應。
本報暗訪組
小作坊有大客戶
連鎖酒店知名餐廳
都是洗衣作坊的常客
洗衣作坊的顧客都有誰?一位老板驕傲地告訴記者,“別看我們規模小,客戶還是很有名氣的,比如連鎖酒店的“莫泰”、餐飲業知名的“蘇浙匯”等等。另外,小一點的客戶,那些私人開的小旅館都是常客,養老院也委托我們洗過衣服。”
“這幾年浦東的賓館發展得特別快,浦東洗滌廠做不完的單子,我們也經常接過來做做,”另一位作坊老板對記者說,“不過,如果單子太小,你們就不要來找我了,因為我們提供車輛接送的服務,如果量少路遠,可能還賺不夠油錢。”
以為老板是在吹牛,記者在幾處洗衣作坊堆積如山的織物上細細尋找,結果發現,洗衣作坊老板所言非虛,除了床單被套上印著部分酒店的標記,記者還在一批餐巾上和工作服上找到了知名飯店“蘇浙匯”的標志。
老板還向記者透露,與洗衣作坊依托焦化廠生存一樣,不少大型洗浴場所為了使用低價的蒸汽和熱水,也會選擇建造在焦化廠附近,“他們一樣是我們的大客戶。”
在隨后的采訪中,幾位業內人士不約而同地向記者提出了以下忠告:“你去莫泰、如家這些快捷連鎖酒店住宿的時候,最好帶上自己的毛巾,他們的毛巾洗得再白,也別去使用。”
而在記者暗訪的被服洗滌廠里,廠老板只是告知:“我們的業務量挺大,如果我把客戶名字都說出來的話,你就會知道我們還是比較有實力的。”如老板所言,記者隨后在堆積如山的病號服上,發現了一些小型醫院的標志。
》一位洗衣廠老板的“自白”
順著良心就會逆著市場
順著市場往往逆著良心
洗衣廠老板陳嘉文(化名)最近接到了一通“業務聯系電話”,對方自稱某知名連鎖酒店的經理,要給陳老板的洗衣廠一筆大生意做。按常理,陳嘉文應該高興的,可是他卻實在興奮不起來,不僅不興奮,甚至有點發愁,更有些糾結——因為對方在電話里報的價實在太低:“一套布草3.5元。”
“布草是我們洗滌業的行話,指的是需要清洗的紡織品。”陳老板告訴記者,“所謂‘一套布草’是指賓館一個房間里所有常規需要清洗的織物,包括床上的被套、床單、枕套,浴室里的面巾、浴巾、腳巾……要洗這么多東西,3.5元是低到連本錢也賺回不來的出價。”
可是,陳嘉文仍對這筆業務戀戀不舍,因為他知道,如果按照正規的洗滌程序,他固然要收五塊錢一套才能回本,但是,三塊五有三塊五的做法,只要他能放下自己的良心。
“昧著良心干太容易了,”陳嘉文說,“一點技術含量也不需要。我只要偷工減料,每個三塊五里,我甚至能搞出幾毛錢的凈利。連鎖酒店業務量大,積少成多,效益一樣很可觀。”
更何況,許多連鎖酒店根本不會“下來”驗廠,“不看設備、不看人員、不看用料,不測織物上的化學品殘留,只要織物不被洗壞,‘看上去’干凈就是王道。”
“經濟型連鎖酒店業務量太大了,所以他們也特別強勢,”陳嘉文說,“打電話時他們只給個報價,你同意了,自己派車上他們酒店拉東西,你要不同意,他們二話不說掛電話,因為你不做,有的是人要搶著做。”
最后,經過再三的思想斗爭,陳嘉文還是沒有接下這筆生意,但根據他的了解,這家酒店仍然以三塊五的報價找到了服務商。“雖然我不知道他們找的是正規廠家還是小作坊,但結果其實都一樣,”陳嘉文說,“如果找的是小作坊,一定會按照不規范的那套程序去洗;如果找的是正規廠家,那么低的報價誰會去做虧本生意?肯定跟小作坊的那套手法大同小異。別的不說,只要把洗衣粉換成片堿,馬上能‘扭虧為盈’。”
所以,作為一個“還有點良心的生意人”,陳嘉文經常是痛苦的,他形容自己總感覺好像在走鋼絲,“一邊的良心對我說:難道你要淪落到小作坊的水準么?難道你要毀掉自己在業內的臉面?一邊的利益扯著我說:臉面算個啥?有錢干嘛不賺呢?不賺等著關門么?你不賺其他人也會賺,結果還不是一樣的?”最后他承認,如果一定要比哪邊更有吸引力,那肯定還是利益占上風些。
涉事客戶回應
蘇浙匯:曾發現正規企業將業務分給無證作坊
自家餐廳的布草為何會出現在沒有資質的洗衣作坊里?蘇浙匯餐廳所屬金萌集團的市場部負責人面對記者的提問,分析指出:這是正規洗滌廠家在搞“分包”陷害他們!
“我們肯定會把洗滌業務承包給有資質的企業,但我們曾經發現一些正規企業會把業務分包給無證作坊。”這位負責人還告訴記者,就在前不久,他們還查獲了一起“分包”的情況,最后,餐廳果斷終止了與這家洗滌企業的合作。
“布草洗滌,都是洗滌企業到我們餐廳里去領取布草,我們的工作人員不可能時時刻刻跟著,更不可能駐廠監管,”負責人對記者說,“這就造成洗滌工廠有空子可鉆。”
此外,缺乏有效監管也成為洗滌行業隱患重重的重要原因。“我們和洗衣作坊發生糾紛的時候,甚至不知道應該怎樣保護自己的權益——不少洗滌企業態度非常強硬,他們覺得反正也沒有什么硬性規范對他們的洗滌標準作要求,相關部門也缺乏依據去處理他們。”
另外一些洗滌企業在檢測結果不合格后,索性從此就消失不見了。
聽說自家布草出現在閔行區的小作坊中時,集團負責人稱有這個可能,“我們在全上海的餐廳比較多,從成本角度考慮,只能就近選擇洗滌廠。相比較而言,市中心的洗滌企業還比較正規,不會搞這些小動作,而偏南、偏北的郊區,因為有小作坊藏身的空間,容易出現問題。”
這位負責人還表示,將與公司其他部門合作調查此事,“如果情況屬實,我們將中止與相關洗滌企業的合作。”
》相關問答
為何頻繁更換洗滌商?
自我抽檢經常不合格
這位負責人同時透露:“由于洗滌市場的混亂,逼得我們不得不像走馬燈一樣更換供應商。”
據這位負責人透露,蘇浙匯設有研發部門,專門負責對清洗好的布草進行檢測。“采取的是抽查的形式,每隔兩個月左右檢測一次。讓人郁悶的是,平均六個月左右,研發部門就會在抽查的布草中發現問題,這也導致我們基本上每隔六個月就會更換一次布草洗滌商。”
抽查發現的問題很多,有的是“布草特別容易損壞”,有的是沒有洗干凈。“遇到這些情況,在更換洗滌商之前,餐廳門店會用自己的消毒柜和清洗機再重新處理一遍,保證顧客使用安全。”
選洗滌商為何不嚴格把關?
驗廠時問題都被藏匿了
金萌負責人告訴記者,證照審核和現場勘查他們都會去做。“問題是,洗滌企業在招攬生意的時候,會把他最美的一面展示給你——我們的工作人員在驗廠時,所看到的無論是廠房環境、工人的素質、使用的洗滌劑,全部沒有問題,甚至當場抽檢的洗滌樣品也挑不出毛病,”這位負責人說,“可等我們一轉身,貓膩就都跑出來了。”
甚至有一家與金萌集團合作了整整兩年的洗滌企業,在金萌最近一次抽檢時,仍然發現其洗滌出來的布草含菌量超標、破損嚴重。“現在餐廳保護自己的手段只能是簽訂‘靈活合同’,一旦檢測不合格可以馬上取消合作。”
未來如何面對洗滌業亂象?
擬自建加工廠自己洗
“很快,蘇浙匯洗滌業務外包將成為歷史,”市場部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對第三方洗滌缺乏信任,金萌集團開始籌建自己的加工廠。
“我們2008年開始建造這個相關項目,廠址選在青浦區,主要的功能就是集中采購、集中配送……洗衣坊規劃也在其中。目前,我們正在對自營洗衣坊的資質進行申報。”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中央加工廠的洗衣坊一旦投入運行,金萌集團旗下所有的蘇浙匯餐廳,將不再把洗滌業務交給其他第三方打理。“既然現在外面的洗衣廠家都那么不靠譜,要什么沒什么,那我們就自己給自己洗東西,這樣總可以放心了吧。”
莫泰:部分加盟店管理不嚴 外加“被分包”
經濟連鎖酒店布草洗滌商為何會有不規范行為?莫泰酒店管理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前期莫泰存在部分特許加盟門店,管理可能不夠嚴格;另一個可能是規范廠家把業務分包給了其他廠家。”
“去年,如家集團對莫泰進行了收購,現在一切運營都在逐步規范當中。”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就在前兩個月,集團已對下屬酒店下發了規定,要求酒店加強對洗滌公司的資質審核,“遇到洗滌產品不合格的情況,公司會要求洗滌企業進行整改,整改不好的,取消和他們的合作。”
“在選擇洗滌供應商時,我們肯定會上門驗廠,”該負責人表示,“在接收洗凈布草的時候,門店負責人會根據要求對布草進行總查,摸柔軟度、聞味道,如果洗滌廠使用的洗滌助劑質量不好,味道會有些刺鼻……一旦發現洗滌質量不過關,我們會和洗滌廠進行交涉。”
此外,據這位負責人你透露,公司還會定期到洗滌工廠進行檢查,查看他們使用的是什么洗滌用品,如何消毒,有沒有二次污染等等。“我們甚至會用定期暗訪的方式,檢查洗滌廠家有沒有嚴格按照規定操作。”
就在前不久,莫泰還在暗訪中發現了幾家違規的洗滌企業,并因此換掉了一批供應商。
至于洗滌干凈后送到酒店的布草,公司的規定是必須上架,不能隨便堆放,“保證布草清潔衛生”。
該負責人承諾,公司會持續關注洗滌作坊的事情,“如果發現確有門店把布草送交不合格作坊清洗,我們會對其進行嚴懲”。
》相關問答
驗廠程序是否過硬?
除了常規程序缺乏更多硬指標
在采訪中,負責人也提出了公司目前面臨的幾個困惑:
“我們在上海有100多家門店,各個門店都會根據自己的位置和需求選擇洗滌公司。”該負責人介紹,因此盡管公司會對洗滌廠進行驗收,驗資質、驗經營證明和工商證明,但除此之外,的確沒有其他更多的“硬指標”來約束洗滌廠家。
此外,公司也希望擁有專業檢測設備的有關部門能幫助把關。在采訪中,記者發現,這也是不少同類酒店的心聲。
是否存在惡意壓價?
我們沒有壓價,我們也是受害者
對于來自洗滌行業惡意壓價的指責,該負責人認為,公司只是按照市場上的平均價在進行定價,“如果你說低價做不下來,為什么還有企業會把業務分包?這樣經過層層盤剝,利潤不是越來越低嗎?”
事實上,洗滌行業收取低價,對酒店來說也并非好事。“洗滌劑堿性強,布草很容易硬掉、壞掉。有段時間,我們布草的更換率是蠻高的,”莫泰負責人透露,之前如家一些門店,平均每三個月就要換掉一批布草,損失很大。“從這個角度說,我們也是不規范行業的受害者。”
因此,作為酒店方,莫泰負責人表示,他們真正需求的并不是單純的低價,而是最高的性價比。“我們寧愿洗滌方把成本抬高一點,但最重要的,是把東西洗干凈,把布草損耗率降下來,這樣無論是酒店還是消費者,都能從中獲益。”
最后,這位負責人認為,溝通也很重要,“希望正規洗滌廠家能經常與我們的管理人員進行溝通,傳授一些專業知識,把意見和建議告訴我們,這樣,兩個行業才能共同向前發展。”
不規范帶來的損害
PH值超標害處多
又傷身體又傷錢
綜合許多業內人士的觀點,經過不規范洗滌程序的布草,會給布草的直接使用者和所有單位造成各種傷害和損失。
睡一晚賓館致皮膚過敏
“前段時間,浦東某酒店遇到一場官司,”某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位新加坡客人,在該酒店居住了一夜之后,第二天渾身長滿紅斑,發生了強烈過敏反應。”這位新加坡人沒有自認倒霉,而是帶著酒店的床單找到了專業鑒定機構,經過鑒定,床單的PH值超標,呈堿性。酒店因此賠償了該客人一大筆損失費。
床單PH值之所以超標,是由于洗滌廠在洗滌衣物時,喜歡添加既廉價,又能把衣物洗得“更干凈”的強堿性洗衣粉。
“強堿性洗衣粉一般是用來洗滌不直接接觸人體的化纖織物的。我們正規企業,決不會用它清洗賓館的毛巾和床單。”某正規洗滌廠負責人告訴記者,經強堿性洗衣粉洗過的床單,敏感型體質的顧客在上面睡上一宿,可能當天身上就會發出紅斑。
布草損耗 酒店吃進糊涂賬
壓低洗滌價格,在許多酒店負責人的眼里,是非常“聰明”的做法,殊不知,洗滌床單使用過多的強堿性物質,除了傷害客人,同樣會給酒店造成相當大的損失。
一位洗滌廠負責人就指出:“不少酒店客房經理只懂得比價——人家7角就能洗干凈,你為啥1.2元還洗不干凈呢?我們怎么辦?我們用正規的洗衣粉,總有洗不掉的污漬,人家小作坊可能就是天天用片堿去洗。看上去是干凈了,可是洗了半年到一年之后,經他們洗過的布草肯定會破掉好多……
不過,這些作坊懂得如何與賓館布草間搞好關系,把破布草作為內部損耗,做進內部賬中,對于這樣的‘貓膩’,酒店上層往往蒙在鼓里……這已成為洗滌行業的潛規則之一。”
不完全消毒帶來交叉感染
“各種衣物混洗、混放,洗滌設備不做消毒,都有可能會讓細菌在不同衣物之間流竄。”某業內人士對記者說,“比如大浴場的浴巾,你知道哪個客人有皮膚病,哪個客人有腳氣?你知道那些不按時進行消毒的洗衣機里,究竟能夠藏下多少細菌?”
而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一些作坊老板把“漂白、熨燙”這些環節當成是“百分百保險的消毒環節”,其實根本燙不死那些比較頑固的細菌。另外,工人徒手折疊衣物,運輸洗凈布草和運送臟布草使用同一輛車……每個不規范環節都增加了布草“感染”病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