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30多萬元報名費進賬”——直擊民辦培訓機構火爆背后四大亂象
新華網太原7月19日電(記者 王菲菲)兩個月連開9家分店,1小時費用高達上百元,近年來,民辦教育培訓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然而,在其火爆背后卻是亂象叢生。業內專家表示,民辦教育培訓市場內部良莠不齊,內藏種種隱患,亟待整治規范。
培訓機構瘋狂擴張
張越是太原一所普通高中的學生,為了能在一年后順利考入大學,暑假剛到,他就馬不停蹄開始了補課生活。
張越選擇的培訓中心是全國知名的民辦教育培訓機構。雖然只上20天課,每天兩小時,但這個性化的“一對一”輔導費用卻高達1萬元。
如此昂貴的費用下,仍有眾多家長孩子趨之若鶩。在太原長風街一座大廈內,就有4所民辦教育培訓機構。記者在其中一家看到,100多平方米的教學區被分成一個個格子間,每個格子間里都有一個老師和孩子在進行“一對一”輔導。該機構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暑假是輔導培訓旺季,一天能有100多個孩子來上課。
記者了解到,7月份正是民辦教育培訓機構的報名旺季,有的培訓機構一天能有30多萬元報名費進賬,最差時一天也能進賬1-2萬元。
山西省社科院學習科學和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趙雨林說,正是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使民辦教育培訓機構越發火爆。“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逼得家長不得不行動起來,給孩子課外補習,以擠過一座座獨木橋。”
然而,教育培訓機構不斷擴張,更重要的原因還是這一行業有豐厚的利潤。以“一對一”培訓為例,費用根據年級、科目和課時數而定。一般小學生收費在每小時120元左右,高中生在240元左右。據業內人士透露,這些費用只有四分之一是給老師的課時費,其余都被培訓機構收入囊中。
火爆背后四大亂象
然而,在瘋狂擴張的背后,民辦教育培訓機構卻魚龍混雜,即使是知名機構,也存在教學、管理等方面問題,虛假廣告、過度宣傳、盲目承諾、胡亂收費、卷款倒閉等常見諸于媒體。
亂象一:過度宣傳,虛假承諾。記者調查發現,一些教育培訓機構在招生中大打廣告戰,有的甚至承諾提分保過。據了解,所謂的提分承諾并不符合教育規律,涉及虛假宣傳,教育培訓機構可自行調整前后測試的試題難度,實現分數“虛高”。正因如此,這些教育培訓機構常常在中高考結束后,遭遇家長的扎堆投訴。
亂象二:教師隊伍參差不齊。據了解,民辦教育培訓機構在宣傳時無不打著師資力量雄厚的口號。然而,這些機構的教師有的是本機構內部的專職老師,有的是公立學校的一線老師兼職,有些甚至僅是兼職大學生。“這些兼職教師流動性大,有的老師講過幾節課后就辭職不干,學生還要重新適應,不利于學習的連續性。”一位民辦教育機構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亂象三:惡性競爭不斷。由于沒有科學、合理的布局規劃,培訓機構自身也沒有明確定位,隨著民辦培訓機構總量不斷膨脹,各家為搶奪有限生源而肆無忌憚違規辦學,惡意抹黑競爭對手,旁門左道手段層出不窮,嚴重擾亂了中小學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亂象四:監管失控。據了解,目前教育培訓機構辦學監管涉及教育、勞動、工商、民政、稅務等多個部門,這種“多頭管理”再加上培訓機構的不斷擴張,造成監管失控。
以太原市為例,目前教育、勞動部門都可審批民辦教育培訓機構。據太原市教育局民辦與成人教育處工作人員介紹,目前經過太原市教育局審批的民辦教育培訓機構有340多家。然而,據業內人士透露,實際數目遠不止這些,眾多無證辦學的“黑培訓”藏身其中。
另外,公立學校老師課外兼職本是違規操作,教育部門明令禁止。但在實際操作中,有的教育培訓機構卻大打一線教師牌,監管幾乎成為空白。
重拳出擊聯合整治
民辦教育培訓機構瘋狂擴張背后存在諸多亂象,不僅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同時損害廣大學生利益,亟待重拳整治。
山西教育部門相關工作人員認為,單靠教育部門監管力量薄弱,需聯系多部門聯合整治。他建議,由主要職能部門牽頭,綜合各部門力量,對轄區內的民辦教育機構統一管理整治,加大力度打擊并取締非法違規教育培訓機構。同時,建立聯合整治長效機制,在審批階段,提高準入門檻,為教育培訓機構的管理人員和教師隊伍提供專業培訓,以提高其辦學和管理水平。
在整治過程中,應發動全社會力量,積極舉報查處。相關部門應定期公布符合辦學條件的培訓機構,讓公眾了解獲得審批的民辦教育培訓機構的教學資質和辦學水平。
對于家長對民辦教育培訓趨之若鶩的現象,趙雨林表示,盡管民辦教育培訓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輔導需求,但內部問題重重,家長應理性對待,不可盲目跟風。
趙雨林同時認為,近年來,小班和“一對一”輔導需求猛增,但其教學質量卻沒有客觀的質量評價標準,無從檢驗。他建議,應由相關行政部門或第三方機構成立對民辦教育培訓機構的師資隊伍、教學水平和效果進行考核和評估的平臺,為家長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