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炎夏日,很多人為了保護皮膚,都會做好必要的防護措施,比如出門撐一把遮陽傘。一些愛美人士甚至會去購買所謂的防曬衣,來防止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
不過,標榜著各種防紫外線功能的遮陽傘、防曬衣真有所謂的防紫外線功能嗎?上周五,記者帶著從市面上及網絡上選購的5把不同類型的遮陽傘、1把普通的雨傘及3件防曬衣、1條普通的白色防曬披肩、1件粉色襯衫,來到寧波市纖維檢驗所,現場檢驗它們的防曬效果。
記者 葉佳 俞潔 攝影 記者 丁以婕
【實驗概要】
實驗人員:寧波市纖維檢驗所工作人員
實驗儀器:抗紫外線測試儀
實驗對象:6把傘(其中1把不防曬),3件防曬衣,普通的白色防曬披肩,粉色襯衫
實驗方式:給樣品標上號,依次放入抗紫外線測試儀中進行檢測。測試中每件樣品在不同部位取樣四次,測出最終值,并由UPF和T(UVA)av兩個參數判斷該產品是否為“防紫外線產品”。
實驗依據:按照國標GB/T 18830-2009《紡織品防紫外線性能的評定》,當樣品的UPF>40,且T(UVA)av<5%時,可稱為“防紫外線產品”。UPF值越高,就說明紫外線的防護效果越好。
(注:UPF是英文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的簡稱,即紫外線防護系數;T(UVA)av指波長在315納米~400納米的日光紫外線輻射經多次測算后的平均值。)
實驗目的:測測遮陽傘和防曬衣有沒有防曬功能
【實驗分析】
傘面顏色深或有銀涂層,防紫外線效果好
多數人認為,價格越高,產品質量就越好,但本次試驗的結果卻推翻了我們以往的結論。特別明顯的是,售價最貴的花邊傘,打完三折還要80元,但UPF值只有26.19,T(UVA)av為17.46%,均不符合國標。而內有銀涂層的青傘每把僅售價20元,UPF值卻為282.38,T(UVA)av為1.52%。
從實驗結果看,傘面顏色深或有銀涂層,結果表現較好。比如金傘(外涂層內黑色)、紫傘(內黑色)、青傘(內銀涂層),UPF值分別為3284.76、1145.09、282.38,遠遠高于國家標準的UPF>40,同時T(UVA)av值均<5%,可稱為防紫外線產品。
寧波市纖維檢驗所技術質保部高級工程師金美菊解釋說:光線與物質的作用有透射、反射和吸收3種,反射和吸收功能統稱為“遮蔽功能”,防紫外線紡織品的作用機理有兩種——吸收作用和反射作用,目的就是增加遮蔽作用。防紫外線遮陽傘所采用的傘面,一般都是經過特殊處理的面料。遮陽傘內側追加了銀光涂層,既填補了空隙,又反射走了部分紫外線,所以效果最佳。
價格低廉的“防曬衣”可能未經防曬處理
從實驗數據可以看出,記者送去的防曬衣和防曬披肩等樣品均未達到國標《紡織品防紫外線性能的評定》對“防紫外線產品”的參數要求,即樣品的UPF>40,且T(UVA)av<5%。所以上述樣品均不是“防紫外線產品”。
同時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所謂防曬衣的防紫外線功能,竟還不如一件普通襯衣。
金美菊解釋說:“其實這一結果并不難理解。實驗中所謂的防曬衣,它們可能并沒有經防曬處理。如果只是普通的面料,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防曬衣。而實驗中的白色披肩和粉色襯衣質地雖然都為全棉,但織物組織緊密,比用來做防曬衣的錦綸和滌綸這些纖維質地更加厚實,紫外線就相對不容易穿透。”
金美菊進一步表示,防曬衣在實際中是存在的。原理是在原料中加入了防曬助劑,或織物經防曬后整理,或直接使用防曬涂層。有需要的再進行厚整理制造等,將布料織得密度更大一些。因為防曬衣有輕薄透等特點,一般用錦綸、滌綸這些纖維材料較多。至于有沒有被加入防曬助劑,靠肉眼不好分辨。但一般來說,價格低廉的產品多非真正的“防曬衣”。
如何挑選
真正防紫外線的傘?
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有些標榜防紫外線的雨傘其實并不能防紫外線,而價格高的也未必更防紫外線。那么,消費者如何能挑選到真正防紫外線的雨傘呢?寧波市纖維檢驗所技術質保部高級工程師金美菊給出了幾點建議:
第一,看標識。消費者在選購時,首先要仔細查看是否有“防紫外線產品”的標識,防護等級標志是不是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
第二,看傘布顏色。在同等條件下,顏色越深的織物抗紫外線性能越好,相比之下,黑色、藏青色、紫色等深色傘較淺黃色、淺綠色等顏色傘抗紫外線性能好。此外,傘內最好有專門的特殊涂層。
第三,看傘面織物的緊密程度。遮陽效果較好的傘,通常組織緊密,刷有涂層,在陽光下遮擋出的陰影較為濃重,防曬效果更好。
感謝本報合作單位:
寧波市纖維檢驗所
寧波市纖維檢驗所是隸屬于寧波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直屬事業單位,成立于1989年,承擔纖維(棉花、毛、絲等)及纖維制品(紡織品、服裝等)的質量監督檢驗、委托檢驗、仲裁檢驗以及相關產品的監督執法工作。共有275個產品,153個參數獲得了CNAS的認可,可以按ISO、ASTM、GB等國內外標準開展較為全面的檢測,檢測能力已覆蓋紡織品的各個參數,涉及棉花、毛絨、化纖、紗線、紡織品、輕工等九大類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