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著用人參、靈芝孢子粉等名貴中藥制成的保健品里面竟摻雜了獸藥,“香港阮氏喘立停”被央視曝光,有關部門查處以后,竟然仍在網上公開叫賣。據市老齡辦公布數據,預計到2030年青島3個人里面就有一位是60歲以上的老人。越來越多的老人讓保健品行業近幾年異常火爆 ,而市場情況更是魚龍混雜。本報就曾多次接到過老人上當受騙的投訴。可面對著琳瑯滿目的保健品,老年人又該怎樣選擇呢?
“獸藥保健品”遭查處后網上仍熱賣
5分鐘就能神奇治療哮喘病的保健品,竟是用玉米淀粉、麥芽糊精等生產出來的。去年10月份,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欄目曾曝光過一種保健品叫做“香港阮氏喘立停”,在產品包裝上標注著用人參、靈芝孢子粉等名貴中藥制成的保健品,不僅不含有這些貴重藥材,讓人吃驚的是,不法分子為了節省成本,甚至在原料中添加了只適合雞 、魚等動物用的獸藥。
經央視曝光后,當地有關部門立即對違法加工點進行了查處,一個小小的加工作坊里竟一天能產15000多板保健品膠囊,涉及8種保健品。
如此“坑人”的保健品被查處后,原本以為就會銷聲匿跡了。可令人沒想到的是,7月24日,記者在網上搜索,該保健品仍在網上熱賣,就連廣告語都基本沒改,打著“5~20分鐘見效、二周期不咳不喘”的宣傳語還在誘騙著眾多消費者。
鍵入“香港阮氏喘立停”的字眼,記者一搜,代理該種保健品的商家很多,隨手點擊進去,商家的報價從45元~98元不等。與一家上海代理商的客服取得聯系,姓劉的一位工作人員跟記者說 ,保健品對哮喘病的治療效果很好,用了以后直接可以取代藥物,兩到三周就可以治好多年的哮喘病。不過,當記者表示,該藥曾遭曝光,而且該公司貼出的產品包裝上的“批準文號”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上也查詢不到,是不是違法的?“不可能。”工作人員斷然否定,但卻提供不出能查詢出的證明結果。
隨后,記者又與其他兩家代理商取得了聯系,剛開始對于產品的效果都是吹得神乎其神,5分鐘就能見療效。可是當記者提到,曝光時間、批準文號的時候,客服人員直接都自動掉線。
只有一家名為上海愛樂購物有限公司的客服人員稱,這種保健品原產自香港,他們是大陸的唯一代理商,現在一天的銷量都要上千盒。“市場上有冒充的,你們知道嗎?”“全國各地都有冒充的,就是因為產品效果好,銷量大。”該客服人員回答說。
保健品惹事不少 ,要謹慎購買
本報之前就曾接到過多次關于保健品的投訴電話,在今年“3·15”消費者維權日的時候,記者還曾采訪過一位近80歲的孫大爺,因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心衰等疾病,當時看到看到一則宣傳廣告,自己參加了一個糖尿病的講座。架不住推銷人員的軟磨硬泡,孫大爺買了一年治糖尿病的藥,可剛吃了兩天就開始出現惡心、拉肚子的癥狀,嚇得再也沒敢吃 。
據開發區食品藥品辨偽劣識假冒教育基地的工作人員介紹,現在市場上的保健品種類逐年增多,確實也存在一些用食品冒充保健品、用保健品冒充藥品等行為,還出現了一些劣質的仿冒知名品牌的保健品。說著工作人員給記者拿了一種對嗓子比較好的保健品,真假兩種產品乍一看包裝差不多,但細看外包裝顏色有細微差別,而且頭像也不一樣。“最重要的是,這個假的批號是食品的批號 ,根本就不算保健品。”工作人員說 ,這種仿冒包裝銷售的情況也有不少。
相關鏈接保健品是不是真的,這樣辨別
市民在選擇保健品時,究竟該如何選擇呢?通過采訪食藥監局的專業人員,記者整理了幾條辨識的小方法,市民可以參考。
1、保健食品不是藥品,保健食品只能宣傳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能用于治療疾病,凡是聲稱能治療疾病的,您千萬別信。
2、我國所有聲稱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應有“衛食健字(××××)第××××號或國食健字G××××××××”的批準文號。并且可以登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http://www.sfda.gov.cn)的數據庫進行查詢。查詢不到的切記不要購買。
3、仔細看選購的保健食品外包裝盒是否有保健食品標志和批準文號并且清晰可辨。正規的保健食品左上角應該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天藍色“小帽”,沒有的或者顏色不正確的也不要購買。
4、不管保健食品廣告采用什么形式進行宣傳,都必須注明有“本品不能代替藥物”這一忠告語。
5、如在保健食品廣告宣傳中是以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檢驗機構、食品行業協會、消費者協會等部門進行推薦的產品,一定是假冒宣傳。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四條明確規定,上述部門不得以廣告或者其他形式向消費者推薦食品。
記者 尚青龍 實習生 劉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