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某旅游指南網站評選了一個“最名副其實”和“最名不副實”景點口碑榜,其中南京夫子廟因“商業味濃”“小販多”“衛生差”等原因被列為“最名不副實”景點之最差。對于這一網絡“榜單”,有人覺得“排名有理”,有人卻覺得不太靠譜。
服裝店小吃店云集
評判依據有失公允
記者在南京生活多年,記憶中的夫子廟就是個商業街,確實有些“鬧哄哄”的。為了解最新狀況,記者近日在不同時間點到夫子廟進行了親身體驗。
記者發現,各類服裝店、小吃店、旅游商品店等仍是夫子廟景區商業主力,雖然天氣炎熱,但景區內人流如織,往年景區內常見的流動攤販已經不見蹤跡,以往各色服裝店爭相拍手攬客,將一條街變成“攬客大合唱”的一幕也已不再,整條景區比往年“清靜”許多。一旅行團的秦先生的話很有代表性:“沒啥驚喜,也談不上失望。”記者發現,大多數旅行團在夫子廟“散養”,在介紹了幾個關鍵景點后,便“解散自由活動”了。
記者點開網上那個所謂“口碑榜”的詳細內容,關于每個景點的點評從31條到300條不等,時間跨度從2002年至2012年。其中,有關南京夫子廟的點評為205條,有77條評價為“一般”。
對此,有一些市民認為使用10年前的網民評論作為判斷依據有失公允。“10年間夫子廟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而且從今年4月1日起,夫子廟進行了百日整治,現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應該請調查機構再來游覽游覽”。家住夫子廟附近馬臺街的南京市民黃洪說。
“南京夫子廟以秦淮河畔的人文底蘊著稱,游客對這里的期待主要來自文學作品中的風韻,因此,實際看到的與想象空間有落差也屬正常”,浙江臺州游客韓麗這樣分析夫子廟名列榜首的原因。在海南工作的游客傅先生則認為,“感覺好不好關鍵在當時的環境與氛圍,旺季去旅游景點,到處都是人頭,在哪都玩不盡興。”
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王露明表示,景區排名可以理解,“但文化的保護需要爭取,還是得給后人們留個念想。”同時,王露明也指出網站上評出的幾個“最名副其實”和“最名不副實”景點相對沒有可比性,南京夫子廟有些“吃虧”,“比如故宮、陜西歷史博物館都是封閉式管理,而夫子廟作為開放式景區,難度和問題自然相對較多。”而南京夫子廟景區管理部門則表示網站公布的這一排行可能是想借助景區的名氣炒作,他們對此不予回應。據新華社
晚間管理不如白天
7月27日晚間,記者一行四人剛剛步入夫子廟,就遇到一名六七歲年紀的兒童攔路推銷玫瑰花,“哥哥,給你身邊的漂亮姐姐買一朵吧”,這個孩子甚至抱著同行一位男士的腿不放。在隨后不到半小時的時間內,記者一行始終被一撥撥的賣花兒童糾纏著。而伴隨著夜色愈深,一些流動攤販開始出動,少數攤販還使用擴音器叫賣,在景區門口,熱鬧的小吃攤也擺了出來,這也讓記者明白了地上油膩痕跡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