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春8月2日電(馬揚、楊嘉龍)記者近日暗訪吉林長春部分電器銷售商店時發現,時至今日,仍有很多商家還未實施家電節能補貼政策。而在已實施這一政策的部分商場里,存在利用多種方法變相留取補貼款的現象。
節能補貼 消費者被蒙蔽?
7月30日,記者走進長春蘇寧電器(微博)工農大路店,看到很多品牌家電的銷售柜臺前都打出“享受國家節能補貼”的牌子。某品牌的銷售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一直采用“價格直降”的方式將國家補貼返給廣大消費者,即顧客只需確認自己所選的家電產品在國家補貼目錄范圍之內,就可直接按補貼后的價格購買。
該負責人進一步解釋說,當前享受國家節能補貼的家電品種不少,對此,有些商場實行直接降價銷售的方式,有些商場則是讓消費者先付全款,再讓他們帶有關證件兌換補貼。在被問及是否有蒙蔽消費者的情況時,他肯定地說:“不存在這些情況,政策和補貼是國家給的,我們既不會提價,也不會通過其他方法自己留下。”
而在長春紅旗街萬達廣場內的國美電器(微博)城,記者卻看到,雖然國家政策已實施兩個月,但一些品牌的廠家仍并未在銷售中實施該政策。問及原因,多數經銷商的解釋是,節能補貼還未開始、一些型號正在申請補貼或正在等待審批。
招數一:打時間差 賺取差額
“其實,實際情況并非如此。”采訪中,一位長期從事電器銷售的業內人士向記者道出實情,“廠家就是利用時間差,將產品以原價售出后,再領取國家的節能補貼,這樣,這筆錢就成了銷售單位的利潤。”這位人士告訴記者,這在一些電器銷售中已經不是什么秘密,“節能補貼政策只有一年的執行期,打個時間差能多掙不少。”
在采訪中,記者進一步觀察到,實際上,商家套取節能補貼的方法還不僅僅是“打時間差”一種,“偷梁換柱、魚目混珠”一招更不易識破——由于針對不同型號家電國家的補貼標準不同,部分商家利用消費者對相關政策和各品牌型號不了解,無法準確掌握補貼金額的情況來混淆概念。在促銷時,只提商品類別促銷方案,不提具體型號的促銷辦法,在開發票時,以不同型號之間的差別來賺取節能補貼差額。
以空調類產品的補貼標準為例,節能補貼的額度受額定制冷量、能效等級、空調類型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如,一臺制冷量小于等于4500V的空調,其能效等級為1等的定速空調,國家每臺補貼240元;能效等級為2級的,國家每臺補貼180元;其能效等級為1級的轉速可控性空調,1級每臺補貼300元,2級每臺補貼240元。
“電器品牌那么多,每個品牌中又有那么多產品型號,即便業內人士也都容易搞混,更何況老百姓呢?消費難以真正掌握國家對每個型號的補貼額度,商家在上面做些手腳很容易。”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長春歐亞賣場電器城內,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正在購買家電的顧客,家住長春朝陽區的孫啟好說:“我知道有補貼,可每個型號補的錢都不一樣,服務員告訴我這個補240元,那個補300元,我也弄不清到底補多少,他們說多少就是多少吧。”
招數二:明里降價 暗中提價
明里降價、暗中提價,這是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的另一種蒙蔽消費者的行為。在長春蘇寧電器工農大路店記者看到,海爾旗下的卡薩帝BCD-356WACZ冰箱現價14399元,然而,在今年6月份時,同款型號的冰箱僅為13999元。
記者手中掌握的一份該品牌電器2月和7月的報價單顯示,僅卡薩帝一個系列的冰箱就有BCD-580WBCRH等9個型號的冰箱提價,占該系列冰箱的56%,提價幅度從100元到1000元不等,而這些冰箱全部都享受節能補貼。一位叫張立娜的消費者說:“不了解原來價格的以為享受了補貼很合算,實際上,我都考察幾個月了,這兩個月冰箱價格漲了不少。”
“國家實施補貼政策的目的就是惠民,而一些商家的行為實際上已經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吉林大學副教授于天罡說,相比過去“以舊換新”等補貼政策,節能補貼力度可謂空前,一年的補貼達到265億元,受惠人群更廣,中高端產品的補貼幅度也更大,“但值得提醒的是,廣大消費者在購買家電類消費品時,應及時關注國家相關政策,仔細閱讀各種確認函,保存購物發票,避免沖動消費。”